1.清铜器上面有有害锈怎么处理
有害锈 去除及青铜器修复保护artn.org/
在青铜器除锈方法上,我们一般采用机械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易于掌握,对于青铜器表面仅有疏松的土垢、坚硬的钙质结壳、无害的锈蚀产物或这些物质的混生物,机械方法可以满足清除的要求。但在操作时需认真细致,避免损伤器物。去锈的原则是: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可不去的不去,能少去的少去,以求保存文物古色古香的风貌。
械除锈法包括手工挖除和借助微型电动机械工具除锈。手工挖除法即用手工挖剔、削切、刮磨、打磨等,工具有:手术刀、刻刀、钢针、小锤、砂纸等。这样能剔除器物表面及藏在器物纹饰沟缝里带有黏泥状的有害物。在清除器物纹饰沟缝的矿化物时,若铜锈很少、以点状存在,就使用钢针等工具,细心剔挖;若掩盖了器物上的纹饰、铭文时,则顺纹饰、铭文剔除锈蚀,但用力要均匀,以免伤及铜器。微型电磨的磨头可改变大小磨头,以转动磨头磨去锈蚀。超声波洁牙机通过调整振动频率让震头作用于局部,震松锈蚀,超声波洁牙机连接有蒸馏水,可及时清洗锈尘。这种方法适应器物的局部除锈,效果很好。
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大批残破青铜器因长期积压而产生严重的有害锈,如何清除有害锈,延长文物的寿命,这是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们曾通过对盘龙城出土的一批有害锈青铜器的试验性修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沿用至今,效果良好。
下面,以盘龙城出土青铜鐏等为例,介绍对有害锈的处理方法。
1、文物现状
青铜鐏,盘龙城杨家湾M11?誜56出土,通长17、中宽4、壁厚0.15厘米。出土时器身布满有害锈 。其銎作菱形状,体长条形,中空,断面为菱形,两面中部起脊,柄部略宽稍隆起,呈钝角三角形状,器身中部有一贯通圆孔,直径0.8厘米,器物銎部已严重锈蚀。
2、经挖除封护法处理与未经处理之比较
出土时,铜鐏柄部锈蚀比较严重,而銎部保存相对较好,锈蚀极其轻微,器形整体保存完好。80年代初,我们探索运用挖除封护法对其进行实验性除锈封护处理,希望通过对除锈封护前后的观察,比较器物的保存状况,探索青铜器有害锈的去除及修复保护方法。
首先,将铜鐏的上半部分放在蒸馏水中浸泡后清除表面泥锈,使用钢锉、水砂纸等工具将柄部严重锈蚀的锈层清除干净,再用手术刀、钢针等工具挖剔柄部有害锈,最后用颜料粉或石膏粉封护。封护处理放置几天后发现,很快又有绿色粉状锈生成,并且把封护层顶开。因此,需要多次反复挖除封护,直至彻底清除,不再有绿色粉状锈产生和顶开封护层的现象。在每次挖除有害锈后都要用丙酮、酒精反复清洗,然后才能用颜料粉等封护。因为我们对铜鐏的有害锈处理是一次实验与摸索,所以,铜鐏的下半部分有长约8、宽4厘米的部位未做处理。封护处理部位未做上色作旧处理,以便观察处理后的部位是否有有害锈再生、锈蚀轻微而未处理的部位有害锈是否继续蔓延。
自然状态下保管了20年后,未做处理的部位已被严重侵蚀,布满有害锈,且均从内向外凸出器物表面,如“恶性肿瘤”。有的部位已被蚀穿,形成小孔,铜胎已被有害锈“吃掉”。若不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将逐渐锈蚀脱落、乃至消失。而经过处理的部位,器形完整,有害锈没有再生或蔓延,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该方法操作简单。
近年,在对铜鐏另一半没有除锈封护的銎部进行修复时,笔者参阅有关资料,将“有害锈”进行返复清除干净后,先涂氧化银封护。
手工清除表层有害锈 为了减少对文物的人为损伤,必须先采用手工除锈,以清除易脱落的表层有害锈。首先在蒸馏中用毛刷洗去泥锈,然后用钢锉锉去凸出器表“肿瘤”锈层。因器物本身铜胎较薄,加之长期受有害锈侵蚀,不能承受较大的外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求用力均匀,动作轻柔,切忌用力过猛伤及器物。手工除锈只能清除表层有害锈,器物深层有害锈无法清除干净,还需要利用超声波清除深层锈。
超声波洁牙机挖除深层有害锈 通过手工除锈后,大部分表面有害锈已被清除,但深层的有害锈还需要进一步彻底挖除。
首先,将器物浸入蒸馏水中1~2小时,使有害锈酥胀,易于挖除。然后,将超声波强度调至50KHZ,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振动和水流的冲击,挖除附着在器物上的有害锈。这时,我们发现被有害锈侵蚀的部位都形成了一个个“凹坑”,有的部位已被蚀穿,形成小孔,整个器物被锈蚀得面目全非。最后,用酒精和丙酮清洗干净,放置几天,观察是否存在有害锈再次从器物内生出,如有再生就用超声波洁牙机清除。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无有害锈再生。经过上述操作,都能达到较好的除锈效果。
2.铜雕像如何除锈
铜雕是收藏品中的重器,以纯铜和锡铸造而成,属国家一级一类保护文物,铜雕修复及保护日益受到各地博物馆的高度重视。
以湖北省为例,现有残破铜雕极多,无论是新出土的还是以往积压的,都需要尽快得到修复。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延长这些珍贵文物的“寿命”,使它们在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拟就铜雕有害锈的去除及修复保护,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铜雕表面锈层对器物的影响 凸起,使器物表面铜质膨胀,这种锈蚀极不稳定,而且容易扩散蔓延,致使器物畸形,纹饰剥落,铭文模糊,严重时整个器物粉化、完全毁坏。
粉状锈还能侵害感染其他铜雕,能在铜雕自身和铜雕之间相互“传染”。若一件铜雕患有粉状锈,将会威胁整个库房铜雕的安全,这就是“有害锈”,应及时予以彻底清除。
二、有害锈去除及铜雕修复保护 在铜雕除锈方法上,我们一般采用机械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易于掌握,对于铜雕表面仅有疏松的土垢、坚硬的钙质结壳、无害的锈蚀产物或这些物质的混生物,机械方法可以满足清除的要求。
但在操作时需认真细致,避免损伤器物。去锈的原则是: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可不去的不去,能少去的少去,以求保存文物古色古香的风貌。
机械除锈法包括手工挖除和借助微型电动机械工具除锈。手工挖除法即用手工挖剔、削切、刮磨、打磨等,工具有:手术刀、刻刀、钢针、小锤、砂纸等。
这样能剔除器物表面及藏在器物纹饰沟缝里带有黏泥状的有害物。在清除器物纹饰沟缝的矿化物时,若铜锈很少、以点状存在,就使用钢针等工具,细心剔挖;若掩盖了器物上的纹饰、铭文时,则顺纹饰、铭文剔除锈蚀,但用力要均匀,以免伤及铜雕。
微型电磨的磨头可改变大小磨头,以转动磨头磨去锈蚀。超声波洁牙机通过调整振动频率让震头作用于局部,震松锈蚀,超声波洁牙机连接有蒸馏水,可及时清洗锈尘。
这种方法适应器物的局部除锈,效果很好。 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大批残破铜雕因长期积压而产生严重的有害锈,如何清除有害锈,延长文物的寿命,这是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们曾通过对盘龙城出土的一批有害锈铜雕的试验性修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沿用至今,效果良好。
1.红斑的化学清除法 之前有人用味精水除锈,在某些情况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味精水可以除去一部分红斑,这是因为红斑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而氧化亚铜是一价铜的氧化物,味精水去除红斑的原理是氨基酸类对一价铜的络合作用,但是,络合一价铜的比较理想的试剂,是半胱氨酸,而半胱氨酸在受热条件下,容易变质为带有2个硫键的胱氨酸,因此我们也可以在PH=9的条件下,使用相对稳定的半胱氨酸盐酸盐溶液,来络合红斑,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花几百块钱买个恒温水浴锅,把水浴温度设定在60度,隔水加热浸泡铜雕的半胱氨酸盐酸盐溶液,这样反应速度会加快,一般来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溶液会在10分钟后开始发黄,并且颜色越来越深,在溶液彻底浑浊之前,更换溶液,这样反复几次,可以彻底除去红斑。 2.酸反应法 铜的锈蚀产物,大多被称为红斑绿锈,实际上,红斑绿锈作为铜的主要锈蚀产物,其中绿锈主要是碱式碳酸铜,红斑主要为氧化亚铜,那么除锈问题主要就是如何安全地除去这两种物质。
与铜离子反应最快的络合剂是氨水,它能够迅速产生铜氨络合物,用浓度10%的氨水可以快速地络合掉绿锈,而且能够保证剩余的绿锈不发生太大的色变,相对比较理想,特别是氨水和柠檬酸三氨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个反应过快,容易造成绿锈迅速大块剥落,因此用酸并不是最佳方法,最理想和安全的方法是络合法。 3.络合法 另一种更加安全的方法就是用EDTA二钠在PH=9的条件下进行络合,EDTA是一种最广泛的金属阳离子络合剂,它和铜绿的反应速度不如氨水那么快,但是它与铜绿的络合反应更加稳定安全,方法是配制10%浓度的EDTA二钠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EDTA溶液中,用PH试纸观察溶液PH值为8-9的时候,这个络合反应就可以以比较理想的速率进行了。
络合法较之单纯的酸反应,主要优点是,它的全部反应产物都是可溶的,并且不会对其余部分造成损害。 三、铜雕除锈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除了你说的这几种试剂以外,还有哪些试剂可以用来除锈? 答:酒石酸钾钠,硫脲,都是比较经典的除铜锈的试剂,在文献中发现,不同坑口的锈蚀对不同的试剂有不同的敏感度,有些坑口的对相应的某种试剂非常敏感,而对别的几种几乎没什么反应,而这个差别不仅仅是干坑水坑的这么粗略的划分,比如见到有文献中称邢台地区所出一把商代的戈对硫脲反应敏感,而某些陕西山西坑口的东西对硫脲几乎不敏感,因此在除锈前要详细研究判断坑口,可以在隐蔽的部位先进行一下局部试验,以确定使用哪一种试剂比较好。
2.彻底除去红斑绿锈之后,能否恢复与铜雕上原生铜光一致的效果? 答:这个不一定,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原因是:铜雕的锈蚀是一种发生在土壤中的电化学反应,因此锈蚀的产生是铜雕合金中不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