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分析报告怎么写
事故、失误报告管理规定名词解释:事故——事件发生时可能或已经造成物资损坏、财产损坏、人员伤亡,并且引发或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治安安全等事件。失误——事件发生是因为对工作岗位不了解或责任心不够,或其他原因,可能或已经造成物资损坏财产损失相关经济损失,并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但不会造成安全事故的行为。(一) 封面“***公司”**报告。(二) 由事故(包括:生产、工伤、安全、营运、自然灾害等)当事人,相关责任人和现场见证或知情人提交事故发生经过和现场处理经过报告,并附上对事故的认识,反醒或感受报告及签名确认。(三) 由事故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的部门上级主管,对事故作出评核总结和责任认定,以及处理意见及相关处罚(处罚包括:行政处分、警告、书面警告、辞退等。违规罚款、赔款、取消或注消安全基金,降低工作守规表现评级或取消相关奖项)。(四) 由安全主任对事故分析评核(交通事故除外),并对事故处理过程和有关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还须据提交的有关资料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作出责任认定分析和处理、处罚意见。(五) 如涉及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对事故或工作失误进行处理及责任认定的,应附加相关资料到事故、工作失误报告中。(六) 事故或工作失误中所产生的相关经济损失、费用、奖励等应由财务人员出具报表并复印所有相关单据及原始单据,附在事故报告或工作失误报告中。(七) 如出现事故,该管理规定须结合安全基金运行管理规定执行。(八) 事故或工作失误中产生的相关经济损失、费用、奖例支出等,按事故或失误的评核总结和责任认定进行费用摊分,各自承担须负责的份额。如属于公司负责的安全事故费用,由安全基金支付,超额的由公司补贴支付。(九) 对事故处理中的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和表扬或在其评核表上给予奖励批示。(十) 由行政总监(十一) 由行政总监对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事故总结和审批以及批核处理意见,并在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包括相关部门主管)的评核表上作出处理批示。(十二) 对事故处理中的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和表扬或在其评核表上给予奖励批示。(十三) (十四) 将所有资料复印一式三份:一份交由安全主任作为安全事故档案备存档;第二份交由财务作账务和费用支出凭证;第三份张贴公告栏上一周后交由资料室存档。(十五) 加强安全知识,消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安全知识,加强岗位技能,岗位安全要求,岗位安全责任的提升和管理,并通过事故吸取教训和经验,加强安全管理,杜绝事故发生。
2.怎样撰写企业统计分析
本人从事统计工作多年,从实践中体会到撰写统计分析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活动的过程、现状、和趋势的分析上。
统计分析只有真正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特点、规律及经验教训,才能对企业领导的经营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写出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必须熟悉统计对象,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为此,统计工作者必须全面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和间接有关的内、外部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取舍、提炼、归纳、综合。撰写一份有价值的统计分析,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活动的变化及其数量表现入手,特别要注意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及数量表现。
例如:企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工资总额和利润的变化;例如:企业总产值、劳动生产串、工资总额和利润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成本、工期、效益等方面的变化;基本建设投资扩张和压缩引起的变化;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动、物价、税收制度的变动引起的变化;建筑企业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实行股份改造后引起的企业各方面的重要变化等等,这些变化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企业发展的基本局势。统计分析必须抓住这些变化,通过分析找出变化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性。
统计分析的方法:总体上是比较的方法,比较是统计分析的生命。比较的方法较多,主要是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两大类。
静态的比较是利用企业本身产生的有关信息,如:企业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实际完成与计划的比较;同时期同一指标的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单位之间的比较;同一时期同一指标的本企业水平与行业先进水平、平均水平的比较等等。 动态的比较方法,如:企业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同一指标的本企业报告期水平与同行业不同时期的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之间的比较等等。
统计分析要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反映统计信息的状态、过程.分析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同时要把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相结合。 写好统计分析,必须有基本的数量分析,用数据说话,井做到文字表述与数字运用紧密结合。
在统计分析中特别要注意的是“生产以成本为中心”,生产分析要与经济效益分析融合贯通。生产分析是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
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要全面的系统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要把生产经营综合分析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地发展。做为一名统计工作者,注重统计数据的准确,实事实是的反映客观情况,提出有见解的分析意见,为领导决策参考,为企业的繁荣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3.什么是事故统计分析,其意义是什么
事故统计就容易量化EHS绩效,有利于以下几点:
1- 洞悉事故趋势,了解运营管理的EHS数据是积极的变化,还是消极的,可以更好的预测Predict您的业务表现
2- 量化数据,可以测量工厂、部门、个人的安全业绩,可以更好的制订KPI
3- 可以挖掘出更好的事故根源,如哪台设备事故多、事故原因是设备故障还是人员不安全动作,以及受伤部位(通常手部伤害最多),就可以相应的开展CALL TO ACTION, 或手部安全专项运动
4.事故案例分析怎么写
原发布者:勤奋的爱骄傲
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 教学案例集理念、实践、反思于一体,它是针对一个真实的具体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者事件的描述、反思与探讨,是对实践中存在或者发生的事实的再现与思考。它是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事例,是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主题鲜明的事件及行为的真实记录。因用途、使用主体等不同,其体例、格式、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一般可参照以下格式撰写: 一、案例主题(主题与背景) 主题是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基本情况,还可包括教育背景: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环境与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等。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不宜很长,只须提纲契领叙述清楚即可。 二、案例描述 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通过巧妙的事件描述,把问题寓于情节中,本质寓于现象中,答案寓于故事中。案例描述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 三、案例诠释 案例诠释是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来诠释教学活动,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个人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
5.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例文
如何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1.准确性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数字要准确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扎扎实实地把数字搞准对大起大落的数字要查明原因,但统计分析不应是数字的简单罗列要正确地使用数据通过对数字的分析判断提炼出观点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只有这样统计分析报告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份量
2.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它是为一定对象服务的它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各级领导宏观调控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统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质量也越高
3.逻辑性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字为依据,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前后不能矛盾不能脱节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主题突出结构严条理清晰
4时效性这是保证统计信息价值的重要条件提供不适时就是失效的信息进度统计分析报告越快越好要争分夺秒专题分析贵在适时特别是前瞻性和预警性的专题分析往往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6.怎样撰写企业统计分析
本人从事统计工作多年,从实践中体会到撰写统计分析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活动的过程、现状、和趋势的分析上。
统计分析只有真正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特点、规律及经验教训,才能对企业领导的经营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写出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必须熟悉统计对象,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为此,统计工作者必须全面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和间接有关的内、外部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取舍、提炼、归纳、综合。撰写一份有价值的统计分析,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活动的变化及其数量表现入手,特别要注意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及数量表现。
例如:企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工资总额和利润的变化;例如:企业总产值、劳动生产串、工资总额和利润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成本、工期、效益等方面的变化;基本建设投资扩张和压缩引起的变化;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动、物价、税收制度的变动引起的变化;建筑企业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实行股份改造后引起的企业各方面的重要变化等等,这些变化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企业发展的基本局势。统计分析必须抓住这些变化,通过分析找出变化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性。
统计分析的方法:总体上是比较的方法,比较是统计分析的生命。比较的方法较多,主要是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两大类。
静态的比较是利用企业本身产生的有关信息,如:企业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实际完成与计划的比较;同时期同一指标的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单位之间的比较;同一时期同一指标的本企业水平与行业先进水平、平均水平的比较等等。 动态的比较方法,如:企业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同一指标的本企业报告期水平与同行业不同时期的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之间的比较等等。
统计分析要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反映统计信息的状态、过程.分析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同时要把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相结合。 写好统计分析,必须有基本的数量分析,用数据说话,井做到文字表述与数字运用紧密结合。
在统计分析中特别要注意的是“生产以成本为中心”,生产分析要与经济效益分析融合贯通。生产分析是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
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要全面的系统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要把生产经营综合分析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地发展。做为一名统计工作者,注重统计数据的准确,实事实是的反映客观情况,提出有见解的分析意见,为领导决策参考,为企业的繁荣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7.中国历年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统计数据
目前只有2004至2015年的数据。
一、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趋势
2004至2015年,全省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828起、死亡3240人。其中:重大事故16起、死亡232人,平均每年发生1.33起、平均每起事故死亡19.3人(详见附件1);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一)按年度进行趋势分析。
2004至2015年,较大以上事故整体大幅下降,2015年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04年分别下降69.0%和65.3%。如图1.1所示,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
(二)按行业领域进行趋势分析。
1.从较大以上事故占比看。如图1.2,2004至2015年道路交通发生较大以上事故665起,占81%;往后依次为建筑业、工商贸其它、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火灾、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分别占5%、4%、3%、3%、2%、1%、1%。
其中,从16起重大事故发生的行业看,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9起,占总事故起数的56.3%,占比最高;其次是煤矿和长江水上交通各发生2起,分别占总起数的12.5%;建筑业、工商贸其他(炸药生产爆炸)、火灾(液化气燃爆)各发生1起,分别占总起数的6.3%;
烟花爆竹、内河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渔业渔船、农业机械、农电等行业,12年来均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扩展资料
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要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作业现场带班制度,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巡查,做到对作业过程关键环节的全过程控制,对重点部位要定期重点排查,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人、时限的落实;
作业前要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和作业内容进行风险辨识,对辨识出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控措施,对作业中的登高、临时用电、动火、有限空间等较大风险作业必须严格管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04至2015年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统计及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青岛政务网-关于近期生产安全事故有关情况的通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企业事故统计分析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