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评论报纸
作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中国新闻评论自1978年起,一直以某种直观的方式,折射出社会的历史性变迁。
这种变化表现在: 1.传播系统的扩充 一是从报刊评论“一枝独秀”,到广播、电视、网络评论并存共荣。 在1978年以前,几乎是报刊评论的一统天下,人们更多的是把新闻评论看作报刊文体的一种。
几乎同时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广播与电视都把新闻评论作为重要的节目类型加以开发,从口播自己撰写的评论,到使评论更加口语化、更宜于“口说耳听”,继而逐步把重点放在使评论更符合媒介自身的传播特征上,即:广播如何在运用声音符号进行报道与评论时,使声音符号的种类和表现力更为丰富;电视如何运用视听结合、声画兼备的手法使其评论既具有形象感,又具有思辨性。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开播,以及同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的创办,使广播电视评论的社会影响力得到空前增强。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普及,网络评论逐渐兴起。它既有与报刊评论运用文字进行传播、一些文体类型相近的共性,又有网络传播迅速及时、海量信息、实时互动等特性。
其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形成舆论的功能和表现方式十分独特。 二是从传统评论体裁的继承与创新,到体现不同媒体特征的新兴评论样式的出现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报纸评论以传统的评论体裁为主,其中,社论、短评、编者按语运用的频率最高;专栏评论、特别是杂文,在60年代初曾经流行。改革开放后,报纸评论有了很大的变化:先是80年代初期以《人民日报》“今日谈”为代表的专栏小言论的兴起,与邹韬奋《生活》周刊上的小言论相比,其更具群言性;接着是80年代中后期以《中国青年报》“求实篇”为代表的“杂文热”,与鲁迅、邓拓时期杂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更注重新闻性;几乎同时,署名评论员文章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与以往的评论员文章相比,不仅个人署名,其观点和写法也更具个性特征。
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青年报》的时评重新勃兴。进入21世纪,以《北京青年报》“今日社评”为代表的新型社论成为一些媒体的新尝试,与原《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看完大样写社评”的追求相似,“社评”由“论”而 “评”,更具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
从80年代初期起各地广播电台的广播谈话节目开始兴起,80年代中期音响评论出现并逐步走向完善;1987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开播,强化了主持人在杂志型节目中的串联与评点;90年代初期广播谈话节目从“为说而写”向“以说为主”转变;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 “新闻纵横”栏目,这种“以焦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很快为大多数广播电台所采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频道 (率)专业化的推进,直播式热线谈话节目逐渐成为广播评论类节目继音响评论后又一主要的节目形态。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它标志着我国大陆第一个固定的电视评论性栏目问世,也标志着一种有别于报刊、广播评论,更具电视传播特征的电视评论样式的出现;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以中央电视台的特殊位置、“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每天一期的高频率、关注中国放眼世界的大视野,使电视述评及深度报道类节目走向成熟;1996年3月推出的“实话实说”及其后的“对话”等栏目,将西方媒体中较为成熟的“脱口秀” 节目移植改造成谈话类评论节目;而杂志型、现场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有机串联与适时评点,也使其成为电视评论的又一特殊样式。
新兴的网络评论中,除媒体评论、论坛评论与报刊同类评论无本质分别外,在BBS上或新闻跟帖中存在着大量只言片语式的观点或议论;虽然分开来看,少有完整的评论文章,但这些帖子却成为网络自发言论的特殊表现形态。 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新闻评论已成为一个横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及网络媒体、由各种传播符号构成、囊括不同类型的体裁与节目样式的传播系统。
2.传播功能的健全 一是从舆论引导为主,到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一批以舆论监督为特色的评论栏目广受好评。
二是从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到传播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相结合。以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主要报道事实,后者着重分析、议论。
现在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边界的日益模糊,不同报道样式与评论样式更多穿插组合运用。 三是从以评价议论为主到评价议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
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程度、社会分工的细化程度日渐提高,人们对社会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加,仅靠简单的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已很难满足受众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专业性很强的国际评论、法治评论、财经评论等往往比一般的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更受人关注的原因。
四是从意见发布为主到意见发布与意见整合相结合。随着新闻报道与评论中策划成分的加重,新闻评论已从过去以单篇评论的发表为主,到今天更注重相关评论的整合。
特别是报刊言论版的出现,使得评论的整合内容与整合方。
2.新闻评论怎么写~~格式
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
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
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3.新闻评论怎么写啊
一、注意导向性。不断强化导向意识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强化导向意识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党报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真正做到舆论先行,正确引导。
二、注意指导性。评论的指导性是评论的生命,也是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站出来亮明观点,阐述立场,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评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三、注意时效性。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党的要求和指示,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四、注意理论性。一篇评论不仅需要过硬的文字功夫,关键还要有思想性,要有一些真知灼见。运用理论的力量把问题讲透讲深,充分表明了理论的力量。
五、注意艺术性。一篇评论要有好的论点,好的论据,提出的问题、阐述的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得稳、站得牢,经得起读者的挑剔和时间的考验。这是评论的灵魂和基石,没有这一点也就没有评论。同时,也要注意评论的艺术性,艺术性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如果文章内容好,但文字死板、干巴、枯燥乏味,也会影响宣传效果。
评论文字要力求顺口、优美,并且适当运用群众当中很有影响的语言,还可用作评论的题目。前几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说法抓住了不正之风的特点。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祥,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六勤:1、脑勤(勤于思考,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2、眼勤(勤于观察,能迅速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3、嘴勤(不耻下问,善于打听);4、耳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5、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6、脚勤(近距离观察,身临其境,有现场感)。
4.新闻评论怎么写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编辑本段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编辑本段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一、新闻评论是认识与意见表达的文本。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反映作者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反映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地表达观点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也应该是现代公民素质的一部分。 新闻评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于新闻报道。它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新闻媒了解新闻事实本身,也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闻评论,论证三要素组成,论述精当,而且在于。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它在“意见表达”的这样一个本质上、与其他评论一样,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也可以说,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在这个意义上,针对性和准确性。所以; 四,文采斐然,其实是意见表达的各种文本的共性。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论据,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既反映作者认识问题。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之所以产生,我们应该更开阔地认识和理解新闻评论,有论点; 三,新闻评论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这样的能力、立意新颖。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它是人们进行普遍的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有限的篇幅中,新闻评论在这个层面上的特性、新闻评论是认识与意见表达的文本,是因为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新闻媒了解新闻事实本身,新闻评论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一种传播力量、把握新闻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使新闻评论这种意见表达和传播方式可能比其他的方式产生更强的效果。
编辑本段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一,新闻话题本身是人们观念冲突和意见交流最经常的媒介,一种社会存在、主要面向广大群众,也反映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地表达观点的能力,也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存在和发展,只是新闻事件这个议论对象和新闻媒体这个传播渠道,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方向,不仅在于它们是一个属于“新闻的”文体,与别的意见表达方式并无根本的不同。 新闻评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于新闻报道,也应该是现代公民素质的一部分。
编辑本段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于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具有政策性,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二、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新闻和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5.新闻评论怎么写
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
6.写报刊评论的方法
如何写作
一、注意导向性。不断强化导向意识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强化导向意识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党报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真正做到舆论先行,正确引导。
二、注意指导性。评论的指导性是评论的生命,也是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站出来亮明观点,阐述立场,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评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三、注意时效性。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党的要求和指示,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四、注意理论性。一篇评论不仅需要过硬的文字功夫,关键还要有思想性,要有一些真知灼见。运用理论的力量把问题讲透讲深,充分表明了理论的力量。
五、注意艺术性。一篇评论要有好的论点,好的论据,提出的问题、阐述的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得稳、站得牢,经得起读者的挑剔和时间的考验。这是评论的灵魂和基石,没有这一点也就没有评论。同时,也要注意评论的艺术性,艺术性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如果文章内容好,但文字死板、干巴、枯燥乏味,也会影响宣传效果。
评论文字要力求顺口、优美,并且适当运用群众当中很有影响的语言,还可用作评论的题目。前几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说法抓住了不正之风的特点。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六勤:1、脑勤(勤于思考,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2、眼勤(勤于观察,能迅速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3、嘴勤(不耻下问,善于打听);4、耳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5、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6、脚勤(近距离观察,身临其境,有现场感)。
/blog/static//
7.报纸评论该从哪些方面评
首先,选题要准确,平面媒体一定要三观正(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这一点没做好下面的就不用看了;
其次,在选题准备的基础上,构建框架,不能想一句说一句,要有机构层次的的来讲;
第三,(重中之重)内容上要论据站得住脚,古今中外都可以讲,要“借别人之口,言自己之论”这个有一定的含金量,同时,想要做评论必须自己的眼界够宽够犀利够透彻,一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我来举一个例子吧
时下最火的“黄岩岛事件”
要想写好这个评论,你首先要明白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中国菲律宾的做法,然后给自己一个立意
例如,我的立意是“大国并非‘打’国”
我所想要评论是中国对菲律宾外交手腕
我的立场是支持中国的处理方式
内容上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大国的隐忍之道(原因)
2、和平的大趋势(现状)
3、菲律宾此举的背后阴谋(深度剖析)
4、两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展望)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原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