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阳通的书法特色
据《旧唐书》载欧阳通“少孤,母徐氏教其父书。每遗通钱,绐云:‘质汝父书迹之直。’ 通慕名甚锐,昼夜精力无倦、遂亚于询”。由此可见,欧阳通的书法渊源家法,尽学父书,《述书赋》有“继美”之誉,并赞之曰:“父掌礼邦,子居庙堂,随运变化,为龙为光”。通对自己的书法亦很自负,特别是对文房四宝特别讲究,张主鷟《朝野佥载》谓其:“常自矝能书,必以象牙、犀角为和管,狸毛为心,复以秋兔毫。松以烟为墨,末以麝香,纸必坚薄白滑者,乃书之。” 其书流传其代表作有《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铭》。欧阳通的楷书虽出于父,但却写得更瘦硬,更挺劲,特别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十分浓重的隶意,这就成为他楷书的一种特色,这种锋棱的捺在书法术语中称为“批法”刘苫载《书概》谓:“大小欧阳书,并出分隶,观兰台道因碑有批法,则显然隶笔矣。”正由欧阳通善用仰势、背势和锋棱之势,故能给人的一种神采奕弈的艺术感受。明王世贞其书曰:“《道因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但锋芒棱角太露既促成了他的书法特色,也成为历代评论家的众矢之的,杨士奇批评他的字“少含蓄之趣”,《书断》谰其书“瘦怯于佼”这与当时时代惟“君子藏器”的审美观念有关,事实上书法艺术的负格当注重于阴阳的某一方面时,势必急略了另一方面,不管如可欧阳通的楷书矩*森严,笔力清劲,结字雅正,意度飘逸,乃不失为一代名家。
2.大家好 我需要一份 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原文 请尽快回复
《道因法师碑》,欧阳通书,现收藏於西安碑林。碑全文楷书,三十四行,满行七十三字。为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建。碑文完整无缺,碑头雕作螭首,碑额处雕饰佛瞰,瞰下横书“故大德因法师碑”七字。
道因法师俗姓侯原出家成都多宝寺,唐贞观年间,曾在长安大慈恩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因而碑文首题有“翻经大德”之句。龙朔三年(公元663),他的弟子玄凝请欧阳通书立《道因法师碑》来纪念他。
欧阳通学书时期,正当初唐书法发生变化的时期,而他以“善学父书”著称。此碑笔力劲健,有隶意含蓄处不及其父,方笔侧入笔法更增加峭险之势,古人反对者多,与中国重涵蕴美德有关联。何义门说:“兰台《道因碑》肩吻太露横,往往当收处反飞。”王世贞说:“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土,虽不饶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
大哉乾元,播物垂象,肇有书契,文籍生焉。虽十翼精微,阴阳之化不测;九流沈奥,仁义之涂斯阐。而劳生蠢蠢,岂厌尘门;闇海茫茫,恒漂苦浪。亦有宝经浮说,锦籍寓词,驾凤升云,骖龙栖月。迹均转缕,空溺志于邪山;事比系绳,讵知方于觉路?孰若训昭金口。道秘琼箱,静痡毒于三漏,拯横流于五浊?是生是灭,发莲花之音;非色非空,被栴檀之简。暨乎鹤林税轸,涅盘之岸先登;鸟笔记言,总持之苑斯辟。结集之侣,扬其实谛;传授之宾,宏其妙理。然则绍宣神典,幽赞元宗,跨生、肇以遐骞,追安、什而曾骛。可以声融绣石,采绚雕图,则于我法师而见之矣
3.隶书的横怎么写
不好意思,我理解成“横”字的隶书写法了。如果是隶书横的写法,有很多种,光《曹全碑》就有很多种横的写法,但隶书的横一般特征就是“蚕头燕尾”。
汉 · 曹全碑
元 · 赵孟頫 · 六体千字文
4."奔"欧体怎么写
奔字是个会意字,以前这个字,上面是个人张开双手,下面划三个脚印,表示跑得快,这有点现在的动画的意味。下面这个是篆书,大孟鼎,是早期的奔字的写法。
下面这两个是欧体写法,是小欧欧阳通写的。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向背问题,上面的大字的那横要微微向上弯,中间十字一横要直,最下面草字的最后一横却要略略有些向下,整个字形奇中有正。二是距离问题,根据前面所讲的三个横笔,字要分成四个等份,再略带些**,字型才会好看。这也是写欧的基本。
希望以上所讲,能对你的书法有所帮助。
5.颜体多宝塔中的横画怎么一笔写成
横可分为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四种。
(1)长横
写法:横划竖切,落笔先向竖的方向略斜切笔后,再斜向右上方行笔,笔画中间略细而两头稍粗,到笔画的结束处向右下方轻轻按笔,至笔画的尽头再顶住笔尖逆收,将笔尖调至中锋状态。
颜书中,长横有直与稍弯两种。
直的长横果断,简单而干净利落。沿笔画的中心线处划一线应是直线。弯横富于弹性,蓄含力度与动势。沿笔画的中心线处画不出一条直线,有自然的弧度。长细横笔法同长横,只是中部更细。
(2)短横
写法:与长横相同,只是比长横稍短而已。短凹横只是运笔中稍向下作弧之势,使短横有上仰的感觉。
(3)左尖横
写法:起笔时笔尖轻触纸,然后渐行渐粗,行至末尾后,逆向收笔。
(4)右尖横
写法:如长横的起笔,结尾处提至笔不触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