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子吟古诗注音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⑷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⑴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⑸归:回来,回家。
⑹言:说
⑺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⑻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作品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诗作鉴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2.孟郊,这个词念什么
[mèng jiāo]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1-2] 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3]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3.孟字怎么拼音
孟 mèng 兄弟姊妹排行最大的:孟兄。
孟女(长女)。孟孙。
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它两个月依次为仲、季):孟春(农历正月)。 猛然不及思考,冒冒失失:孟行。
孟浪。 勉力:孟晋(勉力求进)。
姓。 笔画数:8; 部首:子; 笔顺编号:52125221 笔顺:折竖横竖折竖竖横 【形】 (形声。
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同本义〖eldestbrother〗 孟,长也。
——《说文》 孟侯。——《书·康诰》 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
——《书·大传》 彼美孟姜。——《诗·郑风·有女同车》。
传:“齐之长女。” 孟,姊也。
——《方言十二》 惠公元妃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 又如:孟兄;孟孙;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顺次排行为大、二、三、四) 始,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 孟,始也。——《广雅》 孟春之月。
——《礼记·月令》 摄提贞于孟陬兮。——《楚辞·离骚》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孟月(四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孟享(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假借为“猛”。
威猛〖beboldandpowerful〗 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管子·任法》 孟 Mèng 【名】 通“氓”。
民众〖themassofpeople;commonpeople〗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荀子·解蔽》 姓。
孟尝(齐国贵族,姓田名文;春申,楚国人,姓黄名歇。他们同赵国的平原君和魏国的信陵君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被称赤“战国四君子”) 孟春 mèngchūn 〖firstmonthofspring〗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 孟冬 mèngdōng 〖firstmonthofwinter〗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孟轲 MèngKē 〖Mengke〗(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
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孟浩然 MèngHàorán 〖MengHaoran〗(689—740)唐代襄阳(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人。他与王维很要好,并称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作客,因而写了该诗。
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过(guò,旧读阴平。)
过访、访问 孟姜女 Mèngjiāngnǚ 〖MengJiangnü〗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时,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强迫修筑长城。她不远千里去送寒衣,然而却未找到。
她在城下痛哭,城墙因而崩裂,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痛不欲生,投海而死 孟郊 MèngJiāo 〖MengJiao〗(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现在浙江省德清县)人。
他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孟浪 mènglàng 〖speekheedlessly〗∶言语轻率不当 夫子以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庄子·齐物论》 〖impeturous;impulsive;rash〗∶鲁莽;莽撞 酒后举动,过于孟浪。
——《镜花缘》 孟秋 mèngqiū 〖firstmonthofautumn〗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孟夏 mèngxià 〖firstmonthofsummer〗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第一范文网 在线新华字典 粤ICP备06060663号。
4.拗九节拗的读音,怎么写
拗九节的拼音是ǎo jiǔ jié,拗的读音是“ǎo”。
拗是多音字,有三种读音。
(1)ǎo,弄弯;使……断,如“把钢丝拗断”。
例句: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唐·温庭筠《达摩支曲》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鲁迅《药》
口如暴死人,铁石拗不开。——前蜀·贯休《偶作》
(2)ào,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拗口令”。
例句:
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茅盾《陀螺》
(3)niù,固执、不驯服,如“执拗”“脾气拗”。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唐·韩愈《答孟郊》
5.“蜿蜒”的拼音怎么写
蜿蜒2113[wān yán]
蜿蜒wān yán,指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5261子。近义词为崎岖,弯曲,曲折4102;反义词为笔直,径直,平坦1653。
基本字义:
(1) ∶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
这条蛇蜿蜒地向前爬。
(2)∶曲折延伸。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反义词:笔直、径直、平坦
近义词:崎岖、弯曲、曲折
(3)济南话:形容人说话抬杠、不讲理、不直来直去。
引证:
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馀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浦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