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宋玉的诗
(1)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2)宋玉(李商隐)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
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
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3)高花(李商隐)
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
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4)南乡子(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2.宋玉的详细介绍
宋玉,又名子渊,湖北宜城人(也有称归州人的)。
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生于公元前二九O年,殁于公元前二二三年,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楚辞大家。
据《安福县志·外纪·流寓》记载:“周宋玉,归州人,屈原弟子,悯其师忠而放逐,作《九辩》五首,以述其志,又怜师命将落,作《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寿命。与景差、唐勒并称。
客仕楚为大夫。尝居于邑,有城与庙,及看花山,放舟湖诸迹,后殁葬邑之浴溪河南岸。”
众所周知,自《诗经》以后,中国的诗歌独盛于楚。在楚族强 盛、楚辞兴起的氛围中,大诗人屈原应运而生,写下了光芒四射的 《离骚》、《天问》、《九章》等巨著。
屈原又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失败的政治家,他与楚王同族,与楚政权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当他遭谗被贬,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之后,等待他的则必然是怀沙沉江、以身殉国的命运。
而宋玉只是楚国归州乡下的一介贫士,他儒雅风流,长于词赋,远走京邑,在友人推荐下,好不容易才谋得一个小小的文学侍从位置,以图抒展自己的抱负,想不到遭人嫉妒,不久失职,并被放逐到他的赐地云梦之田,从此便落魄终生。 宋玉被贬到云梦之田(今临澧一带)时,才30岁左右,因飘泊异乡,生活异常艰辛。
但他意志坚定,性洁志廉,写诗述怀,在看花山上写下了长篇抒情诗《九辩》抒发自己“失职而志不平”和“无衣裘以御冬兮”的志向和身世。 “大约在他67岁左右时,秦兵攻破楚都,他就在楚国灭亡的兵 荒马乱中无声无息地死去。
对于一个亡国逐臣、落魄文人的死亡和安葬,秦王朝胜利者是根本不屑也无暇过问的。但宋玉在澧水流域或道水河畔差不多度过了大半生,和当地的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看花山麓的老百姓和他的友人、学生们替他举办了简单的丧事。据说出殡棺木抬到浴溪河南岸山上准备掩埋时,突然风云骤变,大雨倾盆,出殡的人都躲雨去了。
待到雨过天晴,人们发现放置宋玉棺材的地方已经埋起一个大坟堆。后人为了怀念他,遂立碑、筑城、修庙祭祖。
他住过的地方亦名宋玉城(今又名楚城)。他经常观花作赋的山,改为看花山,他放舟吟诗的湖,称为放舟湖。
一代词苑精英,就这样默默无闻地长眠于临澧浴溪河畔。 二千多年过去了。
岁月的风霜无情地剥蚀他的残碑断碣,久而久之,连宋玉的“玉”字那一点也模糊难辨,致使当时便有人把宋玉墓误认为宋王墓。但六朝时期无名氏一首民歌却道出了真情: 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
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 只道朝宋王,谁道朝宋玉。
-----黄花鱼儿歌 直到晚唐时,在宏文馆作校书郎的澧州籍诗人李群玉游历宋玉墓后才辨明真伪,写下了“雨蚀玉文旁没点,至今错认宋王坟”的诗句。于是,宋玉墓葬于澧州道水河畔之谜才解开疑团。
也许,当时的士大夫和文人们又对宋玉的墓碑、坟茔进行了一番整理修茸…… 此后,宋玉墓又陷人茫茫沉寂之中。 经过唐、宋、元、明几个朝代。
任千年流光涤荡尽唐宗宋祖的文采风流,消溶尽一切后妃美人的色相,宋玉墓更是埋没于草莽,无人问津了。 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安福巨富蒋光业等以“助军饷”事闻名全国,蒋氏家族得以封官进爵,盛极一时,遂与当时湖南中上层官吏来往密切。
为了便于交酬,附唐风雅,他们掀起了一个纪念屈、宋活动的高潮,并编纂出一部《白雪初唱集》。安福境内的乡绅由蒋明试等人领头,捐资为宋玉墓培坟竖碑,修建了宋玉庙,并于庙侧建立“九辩书院”以激励后学,贡生辛登岸写有《九辩书院记》以记其事。
一时,澧州一带不少官吏、文人学土写诗抒怀,后来。这些诗文大都收入《安福县志·艺文》中。
宋玉在生穷困潦倒,死后也是冷落萧条。但他却给中国文坛留下了精典之作,其功劳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可磨灭的。
据《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诗赋略)所载,宋玉留传于世的赋,现存14篇:《九辩》、《招魂》(见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见肖统《昭明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见无名氏《古文苑》、《高唐对》(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 《九辩》是宋玉身世的自述。现节录如下: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时竟变而过中兮,蹇俺留而无成……君之心兮与余异……逢此世之狂攘……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道……圆凿而方枘兮,吾因知其锄吾而难入……今之相者兮举肥,骐骥伏匿而不见兮……独耿介而不随兮……外浊世而显柴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愿托志乎素餐……窃不自料而愿忠兮,或黔点而污之……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众接跌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淡而无光…” 从以上节录,大体上可以看出诗人从不同角度对萧瑟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坎坷不幸的遭遇和一生事业无成的悲秋情怀。
他诉说自己失职后身临恶境的。
3.求助写一篇家乡600字以上风水作文 我家乡是常德临澧
我出生在这个家乡常德临澧,这个家乡很美,是他伴我成长的。
那里有无比清晰的小溪,让你看得见底;那里有无比新鲜的空气,使你感到非常的舒适;除了这些,还有一座座峰峦叠起的的山,连绵无群,这简直是一块风水宝地。
春天来了,地面上的小草和树木都绿得令人擦亮了眼睛。美啊,许多小鸟常常在晴天时,立在树枝上,唧唧呱呱地叫了起来,到哪里都可以听得到她们的声音,这里简直成为了鸟类王国。到下雨时,你只要去看一眼,就会使你觉得心旷神怡,那一滴滴雨水,就像绣花针一样美。因为,家乡的空地多,许多小孩还常常在这里放风筝,风筝高高的在天空中起飞,这似乎象征着小孩的希望。最有趣的是夏天,炎热的阳光虽然像毒一样的靠近我们,但是在傍晚时,这似乎成了他们在小溪里玩的好助手,每家每户的小孩都在那里成为了家乡笑容的历史。或者是,到下雨时,由于是过于太闷而起的,所以,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很舒畅。秋天是我们最喜欢的,各家子的稻谷都要丰收了,大家都怀着高兴的心情去度过这一个季节。冬天对我们这些小孩来说,是最开心的了。每天几乎都下着雪,有的人根本不怕冷,在雪地里做雪人,一些比较调皮捣蛋的人,便开始玩起打雪球游戏来了。被打中的那个人,脸花花的,大家都笑了起来。
可能它并不是在这世上最美的家乡,但在我的心里,它永远是最美的,它陪伴我度过的这些时光,是永远令我在心中难忘的。
中间您自己可以在添加一点,上面不是说了春天吗,你可以在分段加点夏天秋天冬天 的一些语言上去就可以啦,还有您可以在网站上找一下,我这也是在网站上给您找的,所以需要您自己稍加改下就ok啦
4.宋玉发生了什么
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
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
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
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
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
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
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
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公元前298年,生于今宜城南郊腊树村。
公元前291年,宋玉十岁时随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
当年屈原逐放,宋玉17岁。 公元前282年春。
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被襄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做《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
宋玉得云梦之田。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讽赋》。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对楚王问》。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钓赋》。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
宋玉为议政大夫,时年22岁。 公元前278年春,写《神女赋》。
公元前278年4月,秦将白起引蛮河水,用长渠攻陷楚都。楚襄王迁都陈。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宋玉38岁。
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毛遂自荐,宋玉再为议政大夫,时年43岁。
公元前253年,宋玉48岁。黄歇得宠,考烈王冷遇宋玉。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黄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职务,宋玉52岁。
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
宋玉写《招魂》60岁。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
宋玉写《笛赋》 公元前222年,楚亡,玉卒。约享年七十六岁。
5.宋玉写过什么诗呀
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这是自古至今难以质证的问题。《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现存题为宋玉赋者则仅有十四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文选》和《古文苑》等书还载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数篇,古今许多学者经过研核鉴别,多认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辩》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后人伪托。现举几例:
一《文选》、《古文苑》等书所录各篇散文赋的体式,并非楚辞体;而是西汉司马相如所创制的那种散文赋体。这种体式不是宋玉所处的战国时期所能产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说它们是宋玉之作,那么,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楚人了。
二这些作品多为宋玉与楚王对话的形式,而在叙事行文中又常称“楚王”、“楚襄王”,以常理揆(kuí)之,宋玉既是楚人,就不能在称本国国君时冠一“楚”字,更不能在国君生前预称其溢号。
三《笛赋》有言:“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如果认定宋玉主要生活年代为楚襄王时,而荆轲刺秦王则在楚王负刍元年,晚于襄王数十年,那么,荆轲的典故就决不会被几十年前的宋玉所引用。退一步说,即使负刍元年宋玉尚存,也不会将同时的故事这样写进自己的作品中。
四这些作品多是明显地以第三者口吻写的。宋玉不应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问于宋玉曰”、“宋玉对曰”,等等。
五《高唐赋》述曰:“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显系后人追记之词。
六《高唐赋》、《神女赋》、《高唐对》共叙一事;《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内容相仿,文气格调雷同。尤其《高唐对》一篇,文字与《高唐赋》首段基本一致,只将神女自述之言增益四句,实乃《高唐赋》首段的重录。试问宋玉一人缘何重复制作同一题材之文章?
七《古文苑》成书较晚(相传为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得之于佛寺中,后经南宋韩元吉、章樵厘订注释),而《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却首次被它所著录。假令此等作品确系宋玉所撰,那么,去古未远而且见闻广博的刘向、王逸何以不将其收入《楚辞》?
6.临澧县博物馆作文
今天,妈妈带我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作文. 刚到博物馆的门前就可以看到气势磅礴的六个大字“湖南省博物馆”. 旁边还有许多雕刻名人的塑像,左边有:范仲淹、柳宗元、杜甫、张衡、屈原、炎帝;右边有:黄帝、孔子、司马迁、朱熹、王夫之、魏源. 博物馆一共分成四层楼:负一楼、一楼、二楼、三楼. 一楼是“马王堆汉墓陈列”,负一楼是“馆椁陈列、辛追遗体陈列”,二楼是“墓坑、半景画、青铜馆、绘画馆、陶瓷馆、考古新发现馆”,三楼是“临时展馆”. 我们先去参观了“马王堆汉墓陈列”,一共有三个区,我们先去看了第一个区. 里面有马王堆的简介.马王堆汉墓一共三个棺材,第一个墓埋的是利苍之妻——辛追,第二个墓埋的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第三个墓埋的是利苍之子.在一楼我们参观了利苍吃的东西是以前老百姓吃不到的东西,他们还有1000多个仆人,他们的仆人都分了等级的,有俩个仆人是在里面的地位比较高,他们都是大管家,小学六年级作文《参观博物馆作文》.我们还看了他的穿的衣服.无论他们想要什么,就可以拥有什么,过着荣华富贵的贵族生活.第二区和第三区也很好看,有考古专家发现坟墓中同葬的东西——铜币、陶瓷、动物骨头、金银珠宝……. 后来我们来到负一楼参观,看到了辛追的遗体,她的眼睛已经全部凸出来了,考古专家发现她的体内有几百多颗完好无损的甜瓜子,据说她是吃多了甜瓜子后不久就死了.棺材的样子是长方体的,中间是埋人的,旁边是放陪葬物品的. 接着我们来到二楼,参观了自商朝至西周的青铜器与陶瓷器,还有古时的绘画馆和考古新发现.参观完这些,使我加深了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和人物的了解.。
7.四大美男中的宋玉是怎么死的
宋玉:庸死
宋玉可以说是思维中命运最好的。他的貌美之说流传千古,但他到底怎么个美法却已是千古之谜,因为他连一张画像都没有留下。但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
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现在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九辩》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在文学史上,宋玉还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有人认为他还是第一个描写妓女的,并指出他的作品《神女赋》中的“神女”就是妓女。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唯《九辩》一篇文章,可以肯定是宋玉写的。
但就是这么一个才色双全的美男,一辈子仕途暗淡。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国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这个人实际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于时,所以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8.宋玉晚年的《九辩》大意中是否有对背叛老师屈原的悔意
宋玉长篇叙诗《九辩》,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篇作品,有人说是他在放逐临澧之后,在临澧望城看花山写的。宋玉放逐云梦之后,意气不能自平,怨愁无处发泄,在“春夏随日浴道水之畔,秋冬和风寒荒郊野岭”的日子里,以“倚天之外”的文学气概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及哀师、仇奸、怨世、愤恨的心情,举笔写下了《九辩》。此文饱含深情,洋洋洒洒1700多字,集结了他一生的思想感情,集结了他一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还是他展示文学才华的重要显露。可以说是他一生精神思想的总结。也是他一生在文学、思想上最后的集大成之作。
在这篇长长的叙诗里,它包容了很多很广的东西。讲到了很多很广的内容:谈到了君王,谈到了自己;谈到了上层统治集团,也谈到了下层的黎民百姓;谈到了社会,也谈到了国家;揭露了奸佞误国的黑暗,抒发了久藏心中的愁怨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抒发了对世道认识的深刻感触,把大自然的景观与他深厚的感情、无限忧国忧民之心连在一起。笔者反复通读之后,多次试想,《九辩》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九辩》的主体思想是什么?本文初识探讨如下,以期引起各方学者的指正。
《九辩》是一篇政论诗,它的主体思想是一个“悲”字。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悲国、悲君、悲己、悲民。它所表达的意思,一部分是“直露”的,一部分是“借喻”的,一部分是“隐喻”的。有的人可能看到它的“直露”部分,而忽略了“借喻”的部分,有的人可能看到它的“借喻”的部分,而忽略了“隐喻”的部分。
9.求宋玉的《神女赋》和赏析,
神 女 赋 译文 楚襄王和宋玉出游到云梦大泽的岸边,让宋玉向他描述高唐所见的事情。
这天晚上宋玉就寝时,梦到与神女相遇,神女的容貌非常美丽,令宋玉十分惊异。第二天,宋玉告诉了楚襄王。
楚王问:“你都梦到了什么?”宋玉回答说:“黄昏以后,我觉得精神恍惚,好像有什么喜事来临。搅得我心身不安,不知道什么缘故。
正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觉得似曾相识的人到来。睁眼一看是一个女人,相貌非常奇特。
睡着的时候梦见了她,醒来的时候她又不见了。闹得我心里好不痛快,失落的好像迷失了方向。
这是我尽量定下心来,才又把梦延续下去。”大王问:“她长得什么样子呢?”宋玉说:“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
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珍奇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她刚开出现的时候,灿烂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
当她走进一些的时候,皎洁的像明月洒下的光芒。只一会功夫,她的美妙风采我已领略不尽。
时而亮丽的如同鲜花,时而柔和的好似美玉。五种颜色一起散发,我无法一一具体描绘。
想要仔细观看,却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晕眼花。她那华丽的服饰,就像上等丝绸织绘出精美的图案。
绝妙的服饰无论在哪里都光彩照人。她挥动着身上的锈衣,那衣裙非常合身,既不显瘦,也不见长。
她迈着娇娆的步子走进明亮的殿堂。忽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
她身穿的丽服盛饰,非常合适的将她的侗体包裹。她身上沐浴过兰草的雨露,时时散发着宜人的芳香。
她的性情温柔娴雅,很适合侍奉在君王身旁。她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还会用善解人意的花语调节情绪。”
大王说:“这么美妙诱人的神女啊!你就尝试着为我描摹吧。”宋玉说:“好的,好的。”
要说神女姣艳的美丽啊,那真是得天独厚的美质。身披着水草般的衣裙,就像张开翡翠色的翅膀。
那相貌是举世无双,那美妙乃人间极品。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无法比量;西施与她照面双手捂脸,怎敢和她争艳。
近处瞧已叫人神魂颠倒,远处望更让人魂牵梦绕。她还有非凡的气质风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
看见她可是君王大饱眼福,谁会让她从眼前悄悄溜过?心想和她私下结为相好,倾慕她的心情无法估量。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倾吐衷肠。
心愿别的人莫要和她相见,那会把她的体态和我分享。神女的美丽是那么丰盛,怎可能一下子说完道光?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温润如玉。
她的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弯弯的细眉象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朱砂。
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
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 裙纱飘动,她轻盈绰约地走来,纱裙拂阶,发出玉佩的响声,她望着我的门帘良久注视,灼热的目光象流波将要奔涌。
她抬起衣袖整理衣襟,站在那里犹豫不决。表情文静又和悦淑善,秉性安详而又不烦躁。
时而露出微微激动的面容,似乎她的渴望并未如愿。情在眼前却心向久远,想要走来忽而又回转。
眼看她揭起我的床帐将要款待,我正想尽情地倾吐诚挚的衷肠。她却怀着坚贞洁清守身,突然表现出对我实难相从。
她委婉地把我规劝一番,高雅的谈吐如嗅兰草。相互交流着彼此的爱恋,心里充满激昂和欢乐的情绪。
独享着精神欢乐却未能交合,我又无端的感到孤独惆怅。分不清她是否答应相好,忍不住发出长长的叹息。
她却怒而不发庄重矜持,一副不可触犯的表情。 这时她摇动佩饰转过身去,敲响车子上的玉铃,整理好自己的衣装,收敛起先前的容颜,回头看身后的女乐师,吩咐侍从们起驾。
这段欢情还未交合,神女就要告辞离去。她有意和我拉开距离,不让我上前与她亲近。
在将要离去还未上车的时候,中途她好像又回过头来,情意脉脉地瞥了我一眼,传送着依依不舍的哀伤。她那复杂有矛盾的情态,我实在难以尽数细说。
决意离去而又情意未绝,她心里有多少痛苦的反反复复啊。临走顾不上礼数小节,更来不及把话说完。
我的心仍然沉湎在分手的时刻,神女啊,你走得太匆忙了!我是多么的痛苦忧伤,身体摇晃着失去依靠,只觉得天昏地又暗,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地方。我这种失落的独自情怀,说给谁可以理解呢?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神女赋》接着《高唐赋》而来。《高唐赋》的迟回荡漾之笔,似乎在牵惹楚襄王乃致读者对巫山神女的怀想之情,只是到了《神女赋》,这位隐身云烟、姗姗不临的美丽女神才终于在作者笔下翩然现形。
但作者并没有因让她与早就心驰神往的楚襄王相遇,却幽幽显现在他的侍臣宋玉“梦”中,这是颇耐人寻味的。 此赋序文叙说的是宋玉和神女相遇。
开笔写的格外迷离。先以宋玉的神情恍惚、纷纷扰扰为神女降临造境,未入梦已扰人心神,然后才是女神现身,仍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朦胧感觉,继写宋玉梦境又历历如画地重现。
这一节叙说文字扑朔变化,一波三折,显示出作者行文上的腾挪纵收之妙。 这段序文,由于版本不同,“王”“玉”互讹,梦遇神女的究竟是宋。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宋玉与临澧征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