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评的标准格式以及内容和角度
正规格式内容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
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一)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二)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
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
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
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三)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
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格式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
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
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
“(《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
(《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
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读后感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第三,写读后感必须是写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从文体上看,读后感或立论,或驳论,或阐述议论,都与。
2.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的书评怎么写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适宜儿童阅读而又高于儿童的,它的深厚的意蕴,是常读常新的,使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和理解。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这样的。我还清晰地记得中学时看她翻译的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飞鸟集》,看她的诗集《春水》、《繁星》和散文集《寄小读者》时的情形,那是个凉爽的秋日的黄昏,我的思绪在一个神秘、纯净而略带忧伤的世界里翩然飘飞,周围是喧嚣着的人群,然而我的心却非常地静,仿佛一杯沉淀下来的水,仿佛一朵静谧绽放的洁白的睡莲——那些纤尘不染、雅洁可诵的诗句是能把人引领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呵。现在,当我重新用目光摩挲这些经过近百年时光磨洗的文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一些新的感动、感悟从心底生发出来。虽然,她的一些广为传诵的名句,如:“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早已烂熟于心,但重新徜徉在冰心先生所营造的这个充满爱与美的文字世界里,我依然时时有流泪的冲动。因为冰心先生是饱蘸着真情写作的,她把自己的童心、爱心和真心毫无遮蔽地袒露给读者,虽然她已离我们远去,但从她那兴之所至、随手写来的率真、坦诚的文字里,她还是那么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她的真性情、她的敏感、细腻、丰富的心灵,让人一览无余。
冰心先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者。她的文字里处处流露出对儿童的尊敬、平等和呵护之情。在《寄小读者》那些单纯明朗、童心烂漫的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她那颗博大、慈爱之心,对儿童的理解是多么地深刻、透辟。请看这一段文字:
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能以测度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
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也许是冰心先生的作品能够深得几代少儿读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冰心先生是“爱的哲学”的典范代表,这是贯穿她一生创作的主题。她用一枝生花妙笔孜孜不倦地虔诚地讴歌着母爱、童心和大自然,表达着人世间最真最美的情感,温暖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人和动物是不同的,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要追问生存的终极意义,寻找寄托心灵的家园。而对爱和美的渴慕,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和情感需要,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重读冰心,重温经典,用爱和美去润泽干枯的心灵,就显得犹为现实和迫切。
冰心先生的文章和她的人生经历,都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爱和美带给孩子,带给整个的人类,那是童年最需要的养料,也是成年人最需要的精神食粮,因为,有了爱,就有
3.书评的格式是怎样的呢
我们读完一本书,想要就这本书发表一些看法,并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这就是书评。
书评评什么?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初学写书评的人最好写简评,所以我主要介绍简评的写法。
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 先说“介绍”。
“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
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
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
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
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
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
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
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
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
(《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
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
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第三,写读后感必须是写自己的所读、所思、。
4.书评怎么写
怎样写书评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而要使理想的书籍成为打开人们智慧的钥匙,往往要借助于书评,供更多的人了解它,热爱它,和它交朋友。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给少年儿童更多的课外读物》一文中对书评的作用作了形象的概括,他说:“一篇精要精当的评介文章登出来,好的读物就象长了翅膀,飞到广大读者心灵的窗户前,等候开窗欢迎。报刊有义务使好的读物长翅膀。”
什么叫“书评”?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自己的感受、见解写成文章,这就是“书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书评”呢?
首先,要认真读一本书的“序”和“跋”。序、跋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了序和跋,可以大致知道书的内容。有些书的“序”是作者自己写的,主要谈写书的宗旨和经过,有些书的“序”是作者请别人(多半是某方面的专家)写的,主要是介绍或评比本书的内容和特色。有的书的前言,实际上也是序的性质,有些书的后记,实际上与跋的性质类似。序一般是放在书的正文之前,有个别的放在正文之后,如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自己的巨著《史记》写的自序,就放在《史记》的末尾。序、跋是读书指径人门的向导,写书评,不可不读。
其次,要学会写内容提要。唐代散文作家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说:对于记载事情的书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领,对于阐述道理的书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我们读书要学会在深刻领会原著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以后,用自己的话对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大意简明扼要地概述出来。写书评,不可能把原著的内容从头到尾复述一遍,学会写内容提要,就比较能把握住作品的主题,主题抓得准,书评也就“有的放矢”,不至于文不对题。所以,练习写内容提要,对于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概括能力很有裨益。
再次,要联系实际。读了一本书,感想、收获也许很多,这就要抓住书中使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结合自己所想到的、所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受到的启迪。比如江西师院附中高一学生吴岚写的《我爱〈红岩〉》一文,获山西《语文教学通讯》全国中学生书评征文一等奖。文章从“我”和《红岩》的联系中,紧扣着一个“爱”字来写。先写《红岩》是“自己最爱看的一本书”,然后详细叙述爱的原因——“还是这本书给了我前进的力量、生活的勇气”,作者诉说了自己童年的不幸,分析了《红岩》一书中的许云峰、华子良、江姐、小萝卜头等几个主要英雄人物形象在自己心中引起的震动,回忆了妈妈的嘱咐,最后概括了《红岩》一书如何帮助她从厌恶生活到热爱生活,书评写得情理交织,娓娓动人。
最后,要有独立的见解。古人云:“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积。”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要多思考,善于问,在正确理解原著的本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观点和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然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比如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郭沫若同志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是一篇立意新颖、文情并茂的散文。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丁少华同学读后写了一篇书评,文章就郭老提到的李自成杀李岩的举动,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李自成杀李岩犯了双重错误。作者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作出了种种“设想”,然后逐一加以论证,指出李自成既轻信了牛金星的谗言,又轻率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这就尤其使自成的错误又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最后得出李自成杀李岩实属“失策之举,鼠目寸光”这一结论。丁少华同学的这篇书评立论求新、求异,论据不贪多求全,论证过程摆事实、讲道理,紧紧围绕论题进行推理,作出判断,力求以理服人。虽然文章的个别观点还有待商榷,对李自成听信谗言的思想基础以及杀李岩的阶级界线还缺乏必要的分析,但作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见解的胆识和论辩能力,实在值得称道。
写书评,贵在有独立见解,最忌踏陈习故、人云亦云。
5.书评怎么写
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书评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 给一部作品或者一篇文章写评论,不仅是对作者的鼓励,同时也可以引导读者去阅读这部作品。
但是写评论并不是三两句话就概括了事,今天,让我们来说说应该如何写书评吧。 书评的含义有二重性,既是文字也是行为。
书评是在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也是指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和评论的行为。 书评不同于读后感。
读后感的主要任务不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而是记录个人阅读某种书籍后的所感、所想、所悟;是以读者的心理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阅读的对象为中心;在写作上它通常只是围绕阅读对象的某一个点而抒发开去,几乎可以不考虑书籍的整体情况,甚至可以仅仅把阅读对象作为引子,然后就大谈其感想、大发其议论、大抒其情怀。 书评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后的成果。
任何不涉及对某本书进行评价的文字,都不能叫做书评。类似商羊舞大谈“写书评就是在寻找共鸣,就是在标记某种立场的势力范围,它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判断.评得妙评得劣,在于你把能否把你的感触表述的细腻,把你界定标示的清楚,或者更准确的说你能否诱发出最大范围能的共震.”都是把个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混淆了,不分好坏,还谈何“评”呢? 常见的书评模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一、介绍性书评。
这种书评篇幅比较短小,内容主要是简单介绍某种图书的基本内容,常常带有广告色彩。 二、评介性书评。
这种书评是在介绍某种图书的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对其特点、风格、主要成就以及缺陷等给子简明扼要的评论,具有一定的导读性质。 三、专业性书评。
这种书评是从所评对象的专业角度来写的,其篇幅要相对长一些,对该书内容的评论、分析和挖掘也要深刻,它尤其注重该书在理论方面的得失,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例如评《宝石学》,就只能从专业角度去写。
四、阐发性书评。此种书评比专业性书评更具学术价值,有时它对所评对象中的某一问题继续作深入的探讨,有时它也对所评对象中的某个论点进行反驳,还有时它以所评对象为引子升发开去,大谈某些个人见解。
五、书话。这是一种散文化的书评,它评论书的内容,也评论书的编辑或装帧,更喜欢谈其作者或相关的掌故,篇幅不长,但言之有物、生动活泼、较少拘束,除具备书评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书评服务于读者的基本功能:内容介绍、类型界定、导读荐书 书评作用于读者,首先在于它的信息功能,也就是说为读者选择图书提供参考,这就要求它把图书的基本内容介绍给读者;其次在于它的中介功能,即让读者在阅读行为实施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以使阅读具有针对性,这又要求它点明图书的精要所在;最后在于它的导读功能,此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读者在阅读时,对所读图书进行价值判断提供参考,二是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这自然就要求它必须准确地反映书的内容,并在众多的出版物中遴选书评的对象。 至于书评的具体形式和标准,我认为并没有硬性的规则;只要读者认可你的书评,觉得有用或者有趣都行;没人看的书是失败的书,没人理会的书评一样失败。
看完了这些,你是否对评论有一种全新的概念?心动不如马上行动,立刻为您喜欢的作品写上一篇书评吧 我们读完一本书,想要就这本书发表一些看法,并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这就是书评。 书评评什么?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
初学写书评的人最好写简评,所以我主要介绍简评的写法。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
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再说“评价”。
“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
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6.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书评
呃,经验上建议你选择竖切的方法,就是从书本的重要线索出发,把你理解的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写出来,大概占到总文章的百分之七十,然后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可以从不同的交织的生活中选择有对你来说有意义的进行完善和补充,第二种方法就是从主要人物来说,你所说的这种类型的小说,老舍的茶馆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你可以找到小说中的典型人物,通过他反映出来的社会真理和生活方式都是可以写作的主题。
第三种方式就是社会发展程度上的选择,从社会环境出发,从大环境到到人物的小环境,可以分成母题和数个子题来写。
7.书评的格式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编排格式(A4型纸,默认页面设置)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如有副标题另排一行,三号楷体。
(空一行)作者姓名小三号宋体,居中。(空两行)摘要五号宋体,“摘要”二字黑体,空两格,提行顶格。
摘要应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用报道语式,不分段,要求在200字以内。摘要应避免出现“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用语。
关键词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黑体,空两格。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选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末尾不用标点。
(空一行)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两格;小标题居中,宋体加粗或黑体;全文行距为1.5倍或适当调整。(空两行)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四字黑体,单行,左顶格,文献按序分列,序号加方括号,左顶格。
若有外文文献,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顺序分别排列,并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及外文字母为序;外文书刊名用斜体字。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及引文出处等,参考文献的序号应与正文中标注的序号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末尾均以“.”结束。
具体项目和格式如下:1. 参考引用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类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多个责任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1]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15-16.2. 参考引用期刊文章的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例: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3. 参考引用论文集中析出文献的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类型标志]//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3]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G]//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18]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4. 参考引用报纸文章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例:[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5.引用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文献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1]傅刚.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 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2-03-06]..cn/Bqb/20000412/GB/4216%5ED0412B1401.htm.6.文献类型标识方式: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会议论文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汇编 参考工具 字典及其它未说明的文献文献类型标志 M C N J D R S P G K Z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 OL。引文标注的格式: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 ]内,上标置于右上角[ ];若一种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只引用一次,其页码只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注明。
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不再标注页码。例: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1],然而对编辑思想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故不妨提出一个构架……参与讨论。
由于“思想”的内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1194,所以“编辑思想”的内涵就是编辑实践反映在编辑工作者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中国青年》杂志创办人追求的高格调——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3],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层次……。
“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参考文献:[1]张忠智.科技书刊的总编(主编)的角色要求[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刘彻东.中国的青年刊物:个性特色为本[J].中国出版,1998(5):38-39.注释的格式:若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需要另作解释或说明,可在当页下或参考文献前加注释,标注序号用①②……。
注释不能与参考文献重复,字号与参考文献同。
8.《童年》书评 300字左右
高尔基(1868-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早年丧父,在外祖母的抚养下长大,十一岁开始独立谋生。高尔基早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使他对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颇有感触。
1892年,高尔基开始从事创作,直至19世纪90年代末逐渐走向成熟。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主人公阿辽什卡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日渐没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书中通过一个儿童天真无邪的所见所闻,生动而鲜活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描绘了小市民阶层的风土人情,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字里行间涌动着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体现出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