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导艺考:怎样进行叙事散文的写作
在编导专业考试中,笔试部分一般会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散文写作。
可以说散文写作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考生录取的成绩。希望编导专业的应届考生能拿出一些耐心仔细的把它读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散文的文体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
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
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散文的写作要点一、形散神聚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我们还以《人类,止步吧!》为例。
全文分为三部分,引的诗句所抒发的感情本与本文主旨毫无关系,但经过作者巧妙的联想,它双完全和本文要表达的中心契合了。它所引用的材料也是几个似乎没有关联的场景。
这种形式很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主旨:保护环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
二、立意独特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
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如《人类,止步吧!》一文。
把文章的立意放在对《天净沙·秋思》一词的全新诠释上。分为三个小标题:1、枯藤+才能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
这一巧妙的构思,把散文的灵动、形散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对于环境的问题不是什么独特的发现,可是作者不是简单地申明要保护环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提醒人们应该反省。
三、感情充沛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
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得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四、感悟具体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
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了。
2.急
要明白:
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而写故事就有想象力了!多观察生活,像自己小时候一样,用一颗童心对待一切。O(∩_∩)O
3.叙事散文怎么写
最重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个老师肯定也告诉过你了.另外就是写自己所想,围绕一个思想表达,有关它的都写.让别人知道你爱说什么就好了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
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
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
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
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
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
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
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
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
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
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
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
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
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网址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1_ts009078.htm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
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
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
4.谁有编导叙事散文范文
外地来的拉车夫那是四月份的一天,我因要搬到租住房去到街上找车。
四月的天气,虽说是春未夏初,但天气已经很热了,我虽穿着衬衣短裤但还是抗御不住热浪侵袭,满脸的汗水。由于是初来乍到对周围环境不熟悉,不知何处能找到拉家俱的车辆,在大街上茫然四顾不知所措。
猛然,身后一个声音响起“大哥,让一下”。回头看,却是一个中年汉子拉着一辆板车,车上装着捆扎的牢牢实实的一车物品,拉车的中年汉子弯着腰蹬着腿费力的拉着车。
我灵机一动,心中一喜“师傅,能不能帮我拉点东西?”,“可以,拉那样?”中年汉子干脆的回答道。接着,我向中年汉子讲了要拉的东西和地点,并约定了来的时间后回到屋里等候。
半个小时后,中年汉子守时的来了,同来的还有他的妻子,一个很瘦小的农村妇女和一个十来岁孩子。中年汉子说:“叫妻子来可以帮他搭把手,孩子可以帮他守着搬到楼下的家俱”。
听后,心中暗自想,“想的周到,看来是找对人了”。中年汉子看了要搬的家俱,又问了新居的楼层,思量了一会要价说“两佰无”,我心想,这些家俱,当初单是从楼下搬上来“背兜”就要了我两佰多元,这回他还要拉到新住处,还要搬到那边五楼,两佰元确实不多。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讨价还价的习惯还是促使我拒绝了他的要价,还价道“一佰五十元,多了我就另外找人”,实际上我根本不知到那里去找人。中年汉子看了看我,张口欲言又止,低下头深思了一会,又转头看了一眼他的妻子,对我道“好吧”。
我用一种胜利者的眼神看着他说“那就开始吧,我一会还有事,要快一点”。见我催促,他麻利的转过身去指着已捆扎好的几个板凳对那个十多岁的孩子说道“你把这几个板凳拿下去放在车的旁边,并在那里守道”。
这时他的妻子已在挪动其它的家俱,中年汉子走了过去,分别移动着这些家俱,试着它们的重量,并从中挪出一件较轻的对妻子说道“你背这件”。一边说一边用一条布带拧做的兜绳将家俱兜住,将绳子另一端搭在蹲在地上的妻子肩上,在妻子起身时中年汉子努力的抬起家俱,并对步履蹒跚的妻子嘱咐道“慢一点,背不起了就放下休息,要注意不要把家俱碰到了”。
目睹妻子摇晃着慢慢下楼后,中年汉子也用兜绳背起了要搬走的家俱中最重也是最大的一件,一个两开门的衣柜。他弯着腰,身体几乎成为九十度,小心意意的向前挪动着,同时尽力转动头部观察着四周,避免家俱碰到扶梯。
就这样,一趟、两趟、三趟。
半个多小时后,全部要搬走的家俱都搬出去了,我也随着他们的最后一趟来到楼下。时当正午,头顶上一轮烈日,空中没有一点风。
街道上热浪腾腾,迷眼望去,到处闪着耀眼的银光。街道两旁的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路旁,一辆看起来有些怪异,超长超宽的板车停在那里,上面已整齐地摆满了搬下来的家俱、包裹等物品。中年汉子一边用绳子将家俱等物品捆绑住,一边叫他的妻子在路边休息,又一边叮咛他的孩子不要乱跑注意路上的汽车。
不一会捆绑完毕,中年汉子走到车前将拉绳套在肩上,双手抓住车把弯腰蹬腿费力拉动板车,一旁的妻子也急忙跑上前去,抓住一边的车把同她丈夫一起拉动板车往前,路旁玩要的孩子也懂事的跑过去,伸出细小的双手搭在车的后面,似推非推的跟着板车前行。一个半小时后,所有的家俱又重新搬上了楼,只不过那是我新租的住所。
我虚伪地让他们在沙上坐下休息,中年汉子客气地拒绝了,同时拿过几个小凳递给他的妻子。看着他们气喘吁吁的样了,看着他们满脸的热汗,我心中不免有些揣动,是可怜、是同情、是赞许,似乎都是,似乎又都不是。
我从衣袋里掏出烟盒,从中抽出一支递给了中年汉子“抽支烟,休息一下”。中年汉子接过烟,对我微微一笑,从衣袋里掏出火机点燃了香烟很很地抽了一口。
我默默地看了他一会,问到“你作这行很久了吧?”,中年汉子又抽了一口烟,然后抬起头看着我说“八年了,八年来天天在这里的大街小巷转,差不多所有的小区我都熟悉,这些小区只要你说出楼号,我都能找到”。我微微地点了点头,算是对他的回答。
我从冰箱里拿出几瓶矿泉水递给他们,中年汉子大口的喝着,一瓶水两口就见了底。喝完水后,一直都很少说话的他却对我打开了话匣。
他对我说到:他们是贵州毕节的,所在的村比较偏僻,离乡镇又远,平时很少到这些地方去。由于地处山区土多田少,只能种包谷、洋芋等农作物,大米很少。
虽说现在吃饭不成问题,但要用钱还是很难,种点菜担到镇上去卖,来回要走将近三十公里,加上在镇上吃午饭要用掉一些,卖菜钱就剩不下几个了,实在不划算。加上老婆有病娃娃又小,要用钱的地方多,没办法只有出来打工。
来到这个小城后,由于没有文化,又没有一技之能,只有卖“憨力气”。开始是当“背兜”,后来和几个拉板车的老乡认识了,才入行当起了“拉车夫”。
由于肯买力,不太计较钱多钱少,渐渐地有了回头客。几年后,有了些积蓄,想到有病的老婆,要上学的娃娃,又想到自己也需要个帮手,就把老婆和娃娃接了过来。
一来城里医疗和教育条件要比乡下好,二来老婆可以给自己帮把手,娃娃也可以受到。
5.叙事性散文怎么写
一、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叙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个叙事部分,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
二、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三、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四、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五、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6.戏文专业怎样写好叙事散文么
北电出的文艺小百科是不可或缺的。
中戏出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指南必不可少。我个人觉得这两本书作用相当大。
但不知阁下是不是北京学生,据我所知,这书前者只有北电学内卖,后者我在西单图书馆见过。如果没办法得到,不要着急,只要你有热爱戏文而不是觉得戏文的专业考试好,就能学好。
戏文考试分笔试(文学常识考察,文艺修养考察,文艺认识考察),写作(一般是叙事散文,不要害怕散文,其实就是记叙文,关键要写事,由事抒情),面试(一般会涉及三类问题,考察你对艺术的认知深度,编讲故事,还有就是闲侃)。我以前是艺术生,后来很不幸。
去年受朋友邀请,教几个学播音的学生(他们想顺便考下编导的艺术统考)编导。结果他们都通过编导统考,其中一个专业过了浙江传媒的编导!我的意思还是想告诉你,只要有心,就能学好!至于书,那是次要的,你按我告诉你的考试内容分别找任意类似书籍读懂读透就行了。
祝你明年专业水平突飞猛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编导类叙事散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