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怎么写
智斗谭布谷
------俺在攸县第三中学读高中
俺本来是不想写什么狗屁回忆录,因为这次要为79届高中毕业30年出一本小册子,要求同学们都写一些读书时的趣事。俺在三中读书,在老师的眼里,不是个会读书的学生,而且是一个喜欢梦刺(攸县方言:恶作剧)、惹是生非、爱打爱闹的不进油盐、不可教化的、有着劣根性的坏学生。那时高中是两年制,高中最后一年分文科与理科班,25班是理科班,26班是文科班,27与28两个班是杂牌班,也叫油滓班。经莫尤复(女教师,现居住在深圳市)推荐,俺到26班文科学习。俺的成绩一般,却是梦刺排前。有一天,数学老师邓文阁上课时,俺折了个纸飞机朝前射去。因为当时坐在俺前边的那个女同学(姓黄,975单位的子弟),扎着一双牛鞭,老是在眼面前晃悠。俺在心里大骂:产妈鬼,吃哩茶枯水。就想了折个纸飞机射她的后脑一下。俺拿了那个纸飞机,瞄准了,朝她后脑射去,那晓得飞机没射到她脑壳上,反到在教室里飞起来。刚好邓文阁老师在黑板上写完公式转过身来,纸飞机不偏不倚地碰在他前额。他一惊,差一点跌倒,半日才定下神来。由于纸飞机事件,把整个三中学校都闹翻了天,引起前所未有的轰动。当时都不晓得这个纸飞机是谁折的,谁射的,反正后边一排四个人就是号称“三中四人帮”的俺、李继良、刘三元、荣再昌。当时是贺凤娇找过班主任谭布谷,班干部也有人提出来是俺射的纸飞机,可又有谁后脑上长了眼睛呢?大多数人怀疑是俺,却没亲眼看见,因此下午俺一到学校,谭老师就找俺,带俺到他的办公室,什么也没说,就“哐”地把这间办公室锁上了。
好多同学到办公室窗户前窥视,当然多数人是幸灾乐祸。李继良、刘三元、荣再昌悄悄从后边窗户来,献计献策。荣再昌说:“这个纸飞机是俺边四个人射的,就学电影里那样,大家都是李向阳!”俺不同意,俺说:“好汉做事好汉当,决不能连累把兄弟!”他们都去上课了,俺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真的好静,静得能听见蚂蚁走路的声音。俺是受《水浒传》影响太深,那个大闹五台山的鲁智深,那个醉打蒋门神的武松,这小小的办公室又奈得了俺?几个旧木窗户,俺若想出去,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后来又一想,蛮干可不行,得“智取生辰冈”!脑袋里又有很多次的运算,这个方程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何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呢”?这就靠智慧的大比拼。把前前后后的陷阱都设计好了,心里顿时如明镜一般,不禁唱了一句:“今日痛饮庆功酒,来日方长显身手------”
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都背着书包回家,而此刻谭老师打开办公室的门,板着脸走了进来。谭老师把地图、标尺放在办公桌上,说:“你想好了不?”俺说:“想好哩!”谭老师说:“你哇罗!”俺说:“俺怕---”他问:“怕咋个?”俺说:“俺怕叽边报复!”他问:“那个报复?”俺故意不作声,谭老师说:“如果是别人干的,你就要大胆揭发,伟大的领袖**教导我们,要斗私批修!”俺说:“俺说了是谁射的纸飞机,你会处分他不?”谭老师说:“这个事影响极坏,如果晓得是谁射的纸飞机,要开除学籍,不准参加高考,不发毕业证书!”俺说:“光样俺就不哇哩。你边光样做,大家都晓得到时候是俺哇个,那还得了,就是在学校不打俺,将来走上社会,叽不杀过俺才怪呢!哇不得,哇不得!”俺与谭老师在办公室里讲了将近一个小时,什么结果都没有,俺一看他有些无奈,就不做声了。鲁迅有句名言:“沉默呵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俺当时选择了前者。
僵持了一二十分钟,俺说:“俺有条件!”谭老师问:“咋个条件?”俺说:“一式两份,你一份,俺一份,两个人都签哩字,不能反悔!”谭老师说:“你哇,咋个条件?”俺说:“要写在纸上!”谭老师打开办公桌抽屉,拿出材料纸,放在桌子上。俺说:“俺哇,你写。”谭老师急于寻求答案,这时显出很急躁,把平时上地理课的那份有板有眼的讲课风度早已不知放到那里去了。俺说:“俺哇,你写!”俺是这样报的:[标题]关于某某射纸飞机的条件:1、不准开除他的学籍;2、不准告诉家里;3、能让他参加高考;4、能让他拿到毕业证书;5、不给予任何处分;6、不在学校公开他的身份。谭老师写完,反复看了好多遍,俺最后让他写上:不准反悔!两人各执一份。俺拿了俺这份“凭证”,机灵地一转身,冲出办公室。谭老师喊:“你还没哇是那个射个纸飞机?”俺做了个鬼脸,说:“是俺射个纸飞机!”
执笔:秋乃一郎2009年10月02日
2.什么叫地理小说、地理散文
当前散文创作的繁盛有目共睹,不仅散文家硕果累累,就是小说家、诗人、艺术家,以至于工人、农民、军人和官员都纷纷写起散文,散文成了一个大的“演兵场”,这里会聚了千军万马,人们声势浩大,各显神通!与此相关的是,评论界的目光也被吸引而来,他们品评论足,争相发表自己的散文观。
这是一件好事,它说明散文真正成为当下的“热点”,它正在积蓄力量腾飞。不过,在过于喧嚣的嘈杂之声和过于纷乱的人们中间,散文的许多问题也就暴露出来,其中之一即是非常简单随意地理解散文文体。
关于“散文文体”,众说纷纭,但普遍存在一元化、庸俗化和机械化的思想局限,缺乏辨证的思维方法,以至于散文阴阳失调、心神不宁和无家可归。只有辨证地理解散文文体,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应刃而解。
一、自由与限制 在散文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自由”与“限制”的矛盾,而且这两者势如水火,难以相融。一派人认为:散文的核心即是“散”,于是提出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甚至发展到“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程度;另一派人提出“艺术散文”的概念,认为散文必须清理队伍,进行纯化,除了严格意义上的“美文”,其他都算不上真正的散文。
其实,这两者都看到了散文文体的某些特性,但却对它进行了简单化和片面性的理解。其结果,前者造成了散文的散漫、虚脱、无骨、乏神;后者使散文越来越封闭狭隘,失了大气、活力与广大的读者。
应该说,试图将散文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给它以自由,这是不错的,因为散文的本质即是“自由”。没有自由的散文无疑于辕下之马驹,也像刀板上之活鱼!问题是不能将散文的自由理解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样就离散文精神越来越远了。
比如,20世纪八十年代赵枚在《天津文学》1986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当代散文观》,其中有这样的设问:“能不能把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感觉堆砌起来?能不能在一篇散文中并不要表现哲理、意义、主题思想什么的?能不能不要意境不要情调只有一连串神秘的意象?能不能只是也来点调侃也来点自嘲?能不能只是一个情绪的氛围其余的什么也没有?能不能只是一个色彩的七巧板拼来拼去像搭积木?能不能把音乐雕塑图画舞蹈都拉上来像一个大杂烩?能不能只显示一种节奏快和慢的激扬和舒缓?能不能打破旧时语言的规范把不相干的词罗列在一起?能不能搞一点五六十字的长句子再搭配些一两个字的短句子?能不能反映现实是说只要自己心中的真实?能不能变形夸张夸张不失其真实却更能传神??能不能也有拉开抽屉的维那斯给美以新的定义?能不能也有蛮荒远古又透视出现代人的眼光?能不能也来一点喧嚣和骚动?能不能激烈一点疯狂一点暂时脱一脱小布尔乔亚的嗲气?”这里,作者冲破束缚与罗网,追求自由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其中无疑包含了更多的对自由的表面化理解!今天有不少人坚持“散文就是没有束缚的自由写作”,即与此一脉相承! 自由既包括写什么,更重要的是怎样写。自由的散文有如山间的白云,溪间的流水,也似花丛中飞翔的蝴蝶和天宇间展翅翱翔的雄鹰,它有身心的大自由,不会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外在环境的左右,也不会受到自身的束缚。
不过,这个自由并不是有人所理解的“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因为完全的自由是没有的,这就是限制。这里我说的限制,主要指常识、公德和自然法则等方面。
散文的常识有“神凝”,因为不论长短都不能没有饱满的神韵;散文的公德是“真诚”,因此“虚假”是它的头号敌人;散文是写人的,但它的依据是“天地道心”,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散文写得很大胆,但却永远难成天地至文!我认为,散文没有限制的自由则走向了自由的反面。像有的文化大散文由于对自由缺乏深度的理解,不知道加之限制,结果就像一条被污染的混浊的河流,令人生厌做呕!其实,山云、溪水、蝴蝶和雄鹰的自由也是有限制的,它们或受地气的制约,或有苍茫大海的吸引,或被香与美所陶醉,就连庄子笔下的真人仙子也不得不吸山间的清风,啜草叶上的珠露!当然,对自由的限制决非外在的干预,像“清理”、“纯洁”之类的提法,是荒唐可笑的,它明显带有话语霸道的味道,而是不能违背天地自然之道、公德和常识等方面。
因此,我极不赞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散文观,认为它是造成当前散文文体失范的主因。我更不赞成散文的“纯化说”,认为它是形成当前散文格局气量越来越小的主谋。
“大文化散文”许多都是“垃圾”;“集锦式散文”每篇由几段组成,其中无必然联系,乏整体感和充沛的气韵,这一形式遍布传播,成为一种“流行病”。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确立散文文体在“自由”与“限制”的辨证关系,不可分割地进行简单化理解。
还应该注意,对散文文体“大”与“小”的辨证理解,即是说“大散文”必须见小,否则就是一层包袱;“小散文”必须见大,否则就是井底之蛙。所以,理想的散文文体是大海深山藏有“珠宝”;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式的“袖里乾坤”。
二、真实与虚空 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体是可以虚构的,或者说这就是它们的特性,而散文必须真实,于是在散文。
3.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
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
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
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
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
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
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
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
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
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
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
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
"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
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
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
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
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
4.长篇散文怎么写
可以分节出来
散文以生活情节为素材,重点你要呈现个人的心意出来。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 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散 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 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 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宋代大散文家、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 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 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 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 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 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 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 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 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 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 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 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 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 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 格。
总归一句话,无论篇幅长短,你都是需要用心写散文。
个人意见啦,认可,就采纳吧
5.地理科学论文怎么写
一 选题
选题能够决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二 选题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2、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 、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
3、知己知彼,难易适中(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题目的难易要适中 、题目的大小要适度 )
三 选题的具体方法
浏览捕捉法 (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 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 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追溯验证法 (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 选好了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 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积累资料的向导 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形成论点和论据的必要条件 .
四 积累资料的方法 以下几方面的材料 :
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 、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边缘学科的材料 、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 、搜集论文作 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
五 资料的辨析 :适用性 、全面性 、真实性、新颖 、典型性 拟定结构提纲 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 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六 形成论点和论据 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 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 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 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
6.快乐的瞬间作文散文怎么写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即游遍天下。游天下,在惊险、刺激,挑战极限之余,总会有不少收获。从古至今,有许多这种成功的例子。
明朝时期有一个旅行家,叫做徐宏祖。游遍大明十三省,明朝所有大好河山,不管有名没名,都有他的足迹。他每次都是轻装上阵,带上几块银两、干粮和水,就出发了。每天风餐露宿,树林里,悬崖上,打个地铺,一夜就过去了。他不怕抢劫,不怕挨饿,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毅然在外玩了三十余年,常年在外旅游,并为后人写下一本名传千古的地理名作——《徐霞客游记》。
还有一位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他生在意大利,却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就为了旅行,为了探险。马克·波罗在旅行过程中遭遇的困难比比皆是,甚至与死神擦肩而过,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遥远的国度。而这次旅行,也给他带来了毕生最大的成就: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郑和……许多人都曾游历四方,走遍万水千山,都途经许多困难,历尽磨难,最终名垂千古,获得成功。
背起行囊走四方,多么宏伟、远大的一个梦想啊!走遍全世界,游遍大好河山。在困难中磨砺,在危险中锻炼;在剧风骤雨中体验惊险,在惊涛骇浪中感受刺激;在深山老林中与动物同欢,在悬崖峭壁上与自然同乐。历尽千辛万苦后,看到世外桃源,看到蓬莱仙境,看到碧水蓝天。走遍天下,就是经历风雨之后,到达目的地,在这里,不管怎么样,你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