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观记是什么
参观记是属于记事记叙文的一种形式。参观,是指观看;访问是指问和听。参观记是把参观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有选择地详细地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参观记侧重于写一些有介绍价值的处所,包括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有丰富内容的博物馆和展览会,还有充满新气象的工厂、商店、学校、家庭等,就表达形式来说,参观记侧重于记事和评述。
参观访问记都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因此,写的作文应该充分体现出活动的目的,要写出活动的收获:或提高了思想,或增长了见识,或学到了本领,或得到了启示等。这就是参观记的中心思想(主题)。
写参观记应注意以下几点(写作要点):
一、参观记是记叙文的一种形式,因此,写参观活动时必须要交待清楚参观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参观的对象。
二、写参观记一定要把参观的内容写清楚,把自己在参观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有顺序地记叙下来。写参观记特别要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一次参观活动一定会看到很多东西,不能像记流水帐那样,不加取舍,全面罗列,要做到既给人以参观的总的印象,又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最富有特征性的、能够反映参观对象的内容重点地进行描写。
三、写参观记要做到点面结合,写出情趣,写出特点,有时还可以展开想象。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接下来我们将要去参观东南大学校区,将会是按照方位顺序,从进大门到教学区到生活区,重点围绕教学区这个参观对象写。开头和结尾略写,中间几段是写参观的经过,因此要详写。比如详写其中的看到的建筑物的外形、特点以及其功用;听到的相关介绍;更重要的是大学管理者对大学未来的规划以及你自己心里的想法。从而使你的参观记的中心思想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恰当的感受揭示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写参观记要通过对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的记叙,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把参观的对象介绍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使读者也有所感,有所得。
五、要写好参观记,要手、嘴、脑并用。嘴巴及时问,才能显示出你文章的个性;手及时用笔记,才会有真实的材料,让人信服;脑子及时想,随时感,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揭示参观记的写作主题。
2.参观记
所谓的“参观记”,就是指记录实地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的文章。
它不同于游记。它重在“参观”,以建筑物为主要描写对象。
而游记则不同,它侧重“游”,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下面不妨结合《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具体谈谈有关参观记的常规写法。
一、开篇点题,简介参观的时间、地点及参加的人物 “去年暑假,我去甘肃省永靖县看爸爸。到那儿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文章第一自然段仅仅两句话,可是寥寥数语,却干净利落地交待了参观的时间(去年暑假)、参观的地点(甘肃永靖县的刘家峡水电站)以及参加的人员(“我”和爸爸)。语言简洁,意思明晰。
二、全文应按参观的顺序来记叙 从整体来看,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独立成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合并成为第二段,而第六自然段则又可独立成为一段。即按参观的顺序先讲“去参观”,接着讲“参观经过”,最后讲“离开”。
从局部来看,二至五自然段记叙的是‘我“和爸爸参观的具体经过。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或者说地点转移的顺序),这四个自然段依次向读者详细介绍人了拦河大坝、人工湖、泄洪道以及电机房的特点和作用。
三、一般一个地方写一段 课文二至五自然段合并成为文章的第二大段,具体向读者展示了“我”和爸爸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详细经过。按地点转移的顺序,“我”依次参观了大坝、人工湖、泄洪道、电机房这四个地方。
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觉,作者在每介绍一个地方时,都独立运用了一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刚好介绍了四个地方。
这样一个地方写一段,有什么好处呢?显然是增强了文章的条理性,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加明晰。 四、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巧妙运用过渡句 为使文章富有条理,通常提倡“一个地方写一段”。
但为使文章整齐划一,显得更加浑然一体,写作时,又得必须适当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在段首或段尾运用一些过渡句,以承上启下,增强文章内部之间的衔接,给人以完整的美的享受。一篇好的文章,理应是一部完美的艺术品。
如在本文的三、四、五自然段开关便有这样的几句话:“下了汽车,我们登上大坝。”“我正望着一条条伸向远方的高压输电线出神,爸爸说:‘快看,泄洪道开闸了!’”“我们从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钻进水电站的心脏——电机房。”
虽然着墨不多,却足以给读者留下一个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清晰的整体印象,即先写在“汽车上”,接着写“登上大坝”,然后写“泄洪道”,最后写“电机房”。 五、特点要抓住,莫忘看、听、想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各自的特点的,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
我们只有抓住这些足以区别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对事物进行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逼真、准确。如在写大坝时,“我坐在车上,远远地望见一座银灰色的大坝,镶嵌在狭窄陡峭的山壁中间。”
“这座大坝有40层楼房那么高。”虽然仅有两句话,可大坝的“高大、雄伟”却已历历在目。
又如写人工湖时,“站在坝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碧绿的湖水映着蓝天白云,更显得清澈。”
也只是两句话,而人工湖的“巨大、碧绿清澈”却也明晰异常。 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呢?一句话:莫忘看、听、想。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非常丰富的,每个单一的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性质、特征。光用眼睛看,是无法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全面的了解的。
必要的时候,显然还需要对具体事物看看、摸摸、听听、甚至闻闻、尝尝,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再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客观公正的认识。如本课作者在具体介绍每一个地方的特点和作用之时,便运用了“看听”结合的方法。
由“我”看到的,读者知道了事物的各自特点;由“我”听到的(即爸爸说的),读者了解了各个事物的作用。每一部分都是如此。
六、参观有经过,详略要得当 参观一个地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点”可能比较多,但参观切忌看到什么写什么,记成流水帐。参观记和其他体裁的文章一样,有个确定的中心或主题。
凡是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就应具体写,详写。相反,则是次要内容,应略写。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篇文章,作者意在反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拦河大坝、人工湖、泄洪道、电机房这几个地方的特点和作用正好能体现这一点,因而便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成了课文详写的对象。至于汽车如何行驶,我们如何登上大坝、钻进电机房、离开电机房,这些都是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所以作者只是一笔带过,点到即止。
七、末尾抒发参观后的感受,点明题旨 “我们走出电机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一句话收尾,言止而意无穷。
为什么“依依不舍”?仔细斟酌,不免发人深思。文章中心也便在一念之下,豁然开朗。
3.怎么写参观游记
1、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2、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3、游记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
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
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4、何才能把游记写好呢?要做到三点:有物、有序、情景交融。
一.有物——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首先,在写游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主体交待清楚,如,游的人或者集体、要写的景物究竟是什么,是部分还是整体等。
其次,要注意在描写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过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把自己的写作目的表达出来,或者表达自己对山水的赞美、热爱,或者说明在游览中发现的哲理等。另外,要努力观察,把所要描写的景物有重点、有层次地写具体,写形象。有时,游览一个地方,你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复杂,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最有特色、最感兴趣的景物,按游踪的顺序,详细地写。还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二、有序——线索清楚。
写游记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
可以按游览路线写,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作者抓住了游双龙洞的路线:途中----外洞----“缝隙”----内洞----出洞。作者按照这一线索展开叙述。前面的内容所用笔墨较少,文章重点写了过孔隙进内洞及内洞的情景。在介绍内洞时,又分了主次,详细写了"双龙",其它的一笔带过,这样就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可以按空间顺序写即根据观察点的转换,描写景物的变化。也就是抓住游览时感受最深的几个场面来写。这样能使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颐和园》一课就是是按观察点的转换、空间变化顺序写了最能表现颐和园之美的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
三、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古语就鲜明地讲出了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在游记写作中,我们把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更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努力“见常人所未见”,让人读了你的文章之后有一种新的感受,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现场演练】
《游 西 湖》
去年暑假,叔叔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我和阿姨一起去西湖游玩。
西湖的景色,实在太美了。阳光照耀在沉静的湖水中,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岸边的柳枝,衔接着倒映在湖水中的柳,组成了一条碧绿的长廊,给西湖增添了几份雅致。
我们坐着小船到了湖的中心。突然,不远处起了雾,朦朦胧胧的。看上去,雾中的桥身呈灰色,白堤犹如一条黑色的绸带,随着波浪荡漾着,起伏着。桥面还有很多人在钓鱼,在欣赏着大自然所赐的美景。这时的西湖静极了,甚至连鱼儿游动的声音也听得见。我弯下腰,捧了一点水。啊!西湖的水真清啊!放在嘴里还有一股甜味。透过清澈的湖水,可以看到湖中的水草绿幽幽的,像一张地毯。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香气,我们顺着香气划去,只见一片绿色的荷叶在微风中摆动着,仿佛在像我们点头微笑,欢迎我们的到来。一片片荷叶像大圆盘似的一个挨着一个,荷叶上还滚动着珍珠似的露珠。有些荷花虽然是刚刚绽放开美丽的容颜,但却像婴儿似的鲜嫩可爱,而且已是香味实足;还有些荷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随着柔风为游人们轻盈起舞;亭亭玉立的荷花又多么像在那绿色地毯上的花卉,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使我不禁陶醉了……
西湖啊,我赞叹你那令人陶醉的景色!
4.怎么写好参观总结
2008年,作为分班前的最后一次原班集体活动,我们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空气里有一丝淡淡的离别的忧伤,每一个人都格外认真地看着展馆中的一切,对这次的机会份外珍惜。
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极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了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格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展示馆分为五层,共70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它以“城市、人、环境、发展”的展示主题,通过详尽而权威的资料和信息,运用图片、模型、触摸屏、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展示手段,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融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其中高科技的多媒体演示,更是全面生动展示了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取得的成就,侧重展望城市的未来,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带给观众以无限遐想。
5.参观记或游记的作文
参观博物馆
今天上午,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好地方——区博物馆。远远望去,门眉上贴着“今鼎杯手工艺品展”八个大字。我想:这里面展览些什么好东东?这些好东东会是什么样?它们好到什么程度?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去。
来参观的人真多啊!这里会聚了全区各个地方的工艺精品:根雕、刺绣、针织品、蒲扇,剪纸、编织……“啊!太美了!”顿时让我眼花缭乱,不知从何看起。
我终于选择的从进口处三口橱窗看起。咦?这是什么?像个菠萝,可上面的绿叶成了红花。一看注解才知道,这是“纸菠萝”,是用近千张纸折成的。好伟大啊!旁边放着一个小一点的“纸菠萝”,全是用一分钱的纸币折成的!我在班上已经是折纸大王了,而现在我才真正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句话的含义,才知道什么是高手!挂在橱窗上的领带更是精妙的工艺品。起初我并没注意,想:普通的领带有什么好展览的。仔细一看,天呐!全是比绿豆还小的珍珠串成的领带!而且是用黑白两种颜色拼出的图案!我细致地看着,惊得我目瞪口呆。这是怎么穿起来的啊!我赶紧走开,怕被迷得不愿意离开了。
那不是外婆编的扇子吗?我叫妈妈过来看。来到新丰橱窗前,慢慢品味着,认真地看着作者简介。“妈妈,宽看,真的是外婆的作品耶!”我高兴地跳起来,妈妈接着说:“扇子上是你画的吗?”我回答说:“Sure.”那扇子上有我画的牡丹哩!
我们又饱览了多有工艺品。什么“雄鹰展翅”、“井与水桶”,还有用绒线绣的字呢!简直妙不可言,让我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