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篇跟女孩约会完以后的心情,感慨稿文
沁园春 · 热》
南充气温, 十里清蒸, 百里 红烧;
望市里市外, 热浪涛涛, 三区六县, 基本烤焦;
屋内桑拿, 汗水洗澡, 躺下就是铁板烧;
大街上, 看吊带短裙,秀腿妹子,分外妖娆;
气温如此之高, 引 无数MM竞露腰;
惜外地学子, 求假无效 ;
各大院校, 不安空调;
一代天骄, 非洲外教, 仰天直呼受不了。
俱往已, 还数本地大爷大妈, 拿把蒲扇, 边扇边笑
2.约会法则100条:教你如何约会(三)
那什么是约会呢?所谓的约会,就是指男女双方约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去做同一件事。这句 话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很多人都在这上面出了错。
有的人约女生的时候完全是看自己的心情,比如,今天晚上想和她看电影了,于是就直接来了一句 “晚上一起看电影呀”,可是,你有想过女生今天晚上有空吗?这是没注意时间。有的人想约女生 吃饭,结果那个地方离女生的家有十几公里,你请她吃饭的钱说不定都没有她打车的钱多,那她为 什么要来?这是没注意地点。
有人问,女生约不出来是因为没注意时间和地点吗?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你是不懂邀约 。如果你和女生并不太熟,甚至根本没有见过面,不管是你,还是女生,都会有很大的社交压力。 具体表现为,不知道有些话该不该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试想一下,你和你哥们聊天的时候,是 不是可以肆无忌惮的说你在刮腿毛呢?但是你敢这么和女生说吗?这就是社交压力的原因。
那些会邀约的人,都不会直接去约女生,而是先通过聊天,让女生处于高兴放松的状态,之后再进 行邀约。这样邀约的成功率通常都很高,因为在聊天氛围的影响下,女生没有那么大的社交压力, 因此更容易同意。那,约出来就完了吗?并没有,你还要知道为什么要约会。
你约女生出来,不是为了和她吃饭看电影的,而是为了和她升级关系的,很多人和女生出来约会, 在约会前两人是朋友状态,约会完后两人还是朋友状态。如果这是第一次约会还好,毕竟可以把这 当成是一个培养熟悉感和好感的缓冲期,但是,如果你第二次还是这样,那么到第三次你约女生的 时候,她可能就会说有事情要忙,没空了。
为什么呢?女生同意和你约会可不是为了和你交朋友的,而是看你适不适合她的。结果,你两次约 会都把她当朋友一样,相处得规规矩矩,那她也只能把你当朋友了。如果你对约会全局都把控得好 ,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就能和女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接触,比如牵手。
曾经我对怎么追女生也是一无所知的人,直到我看了泡圣老鱼的文章后才知道了原来追女生是一件 多么简单的事情,他写的文章里有很多追女生的干货,想要看的兄弟可以去找下泡圣老鱼就可以看 到他写的文章。
3.感想感悟怎么写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
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补充: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
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
4.感想怎么写
第一部分,写事件的概括情况。
xxxx年xx月xx日至 xx月 xx日,我很荣幸地被xx派往xx参加培训学习,通过聆听教授、专家的讲座,使我收益匪浅。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更好地参与企业生产和管理将是一个更好的促进。现将这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汇总如下。
下面具体写自己的收获。
一、思想上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高层的同学视野开阔,分析问题有层次、有角度,这是存在的差距,也是通过学习需要改进和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
他们独到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只有对行业信息全面掌握,正确、到位地分析出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才会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攻克难关,取得事业的发展和成功。
二、思路的转变。通过学习,了解到了xx其他的业务板块,针对业务进行了探讨。大家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几个人看待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大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有的思路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有的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学习,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
第三大部分,可以写自己的工作打算。本次学习是一次提升自我的大好机会,虽然学习是短暂的,关键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将理论进行“消化”和“吸收”,让理论成为工作的“指南”和“方向”,让理论真正成为实践的基础。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需要员工付出100%的热情和努力,做到积极主动的对待本职工作,高质高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要对企业100%的忠诚,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工作视为个人的第一要务,全心全意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个人感想要怎么写
写个人感想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是写清楚对“谁”发表感想,或是一件事,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言论等。要把这些写清楚,就像射击要树立一个明确的靶子一样。
二是写好自己的感想和体会。针对这一件事我的体会是什么,受到什么启发。态度要明确,立场要鲜明,不含含糊糊。体会比较多还可以分为几点来表述。
三是感想和体会要有自己的独特、新颖的想法,避免人云亦云。打比方,昨天中美篮球赛,如果你的感想是中国队的球员身体素质不如nba的球员,这“地球人都知道”,就非常一般了。
如果你说中国队的球员协调性和灵活性并不比nba的球员差,这可能就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当然,平时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观察思考的能力,也是写好感想的基本要求。
6.感悟生活怎么写
第十一、感悟(附一)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在参与社会交往的历程中,因睹物、见景、思人、历事……总会引起我们内在思想情绪的变化,拨动我们情感的琴弦,因而有所感触,有所领悟。怎样的感触和领悟在化为文字后能引起他人共鸣呢?唯有靠深刻独特取胜。
一、因景而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意志融入到景物之中去,使山水有情,草木含意。我们在观花时怀人,赏月时思乡,看海时可以感受博大,观云时可以感受飘逸,一切皆由景而感。
有时,景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这时写感,要对景进行联想和想象,赋予具体的景象以抽象的哲理。我们看到黎明,感悟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我们同样感悟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二、因物而感
文学作品中的物,或牵系着一个故事,或寄托着一段感情,或隐含着一个道理。在记物的时候,可借物言情,也可托物喻意,还可咏物明理。如一块橡皮记录着一段友谊,一声问候承载着一份亲情,一束玫瑰诠释着一种爱意。
因物而感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构思写作模式,作者描述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这个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段感情,一种哲理。所以要在写物之前,赋物以意;在写物之时,为感蓄势;在写物之后,自然出感。如写莲花,其实是为了赞美高洁;写翠竹,其实是为了颂扬虚心;写黄牛,其实是为了昭示勤劳;写蜜蜂,其实是为了讴歌奉献。
三、因人而感
即从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中寻找感点。可以边叙边感,在描写中点缀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叙后出感,在写人之后,详写感点,借势出理。我们可以因自己的衣食父母而感,感悟父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我们可以因祖国的英雄儿女而感,感悟先烈的英勇后生的可畏。
四、因事而感
在记事之后,或就事论事抒发感想,或由事入理阐发感悟,是让作文具有一种哲思之美的重要手段。尝试爬山,可以感悟征服困难的滋味;体验垂钓,可以感悟宁静淡泊的境界。在由事写感的时候,要对事件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挖掘,由一事提炼出一理,并且用精辟的语言予以点示。
五、因文而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除了“读后感”外,你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还可以写写“观后感”。在写这一类感悟文章时,你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等弊病。
附一、感悟耐人寻味
一个人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悲伤。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把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苦辣酸甜写进作文里,情节自然就有了波澜。
一、感悟要有信度——真实
真实的感悟才能让人产生共鸣,一旦有矫揉造作地痕迹,就收不到感人的效果。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要做到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
二、感悟要有坡度——自然
感悟不是对人或事物一见即发,而是有一个过程,必须存在关联、过渡、蓄势、铺垫,否则会使人感到突兀,不易理解,更不会接受。
三、感悟要有深度——深刻
首先要对所描述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可以生发开去的点,然后对材料进行提炼,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地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
四、感悟要有浓度——感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而浓厚的感情。感情浓郁的感悟就会在读者的心头打下深深的烙印,感情浅淡的感悟就会像过眼云烟不留任何痕迹。
感悟无处不在!只有通过感悟,我们才能发现世界的奇妙,生活的精彩!只有通过感悟,我们才能发现世界是多么令人神往,生活是多么美丽
❤希望采纳♤谢谢❤
7.怎样写感言或体会
例:
新学期感言
一个新的学期,“新”字对人总是充满希望和想像的,人可以有很多打算、计划,可以去为着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去努力。但“新”始终是要过去的,过去的会是那么快,就用两天时间这个新就不再了。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是我们要好好地去面对它,就像每个学期开始时那样,就像每一本新本子刚翻开来时那样,就像刚穿上去的新衣服那样。所以,当我们把每一天都作为新的开始去努力的话,我们会精神百倍。
新是旧的延续,也是旧的变革,除旧迎新,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把旧的差的抹去,进而迎接新的好的明天,但要怎样去弊呢?没有一颗努力着的心是不能做到的。就说寒假作业吧,有的同学很认真,用心去做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是随随便便地去做,甚至是逃避着去做的,而且用尽了小聪明,只要是可以曲解的他们尽量曲解。这次寒假的语文作业是要求自己买一本一百页以上的复习书做,是帮助大家打好基础之举,因为这些书中会有不少讲解、提示、方法指导、要点说明,等等,所以总的做来也就几十页,但个别人用心良苦,就买了一百页左右的书,不多也不少,更绝的是班上有一人将一本近两百页的书中的一百页以后部分撕了,还有的专门买了练习极少的书来做,总共加起来也就二三十页内容,还有的书是尽可能小,做的时候也是专挑简单的做,要写要答的都空在那里。
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我将寒假作业本里练习的词语拿来听写的时候,其状之惨不忍睹之。不过,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既知道哪些人不会认真去做这些作业,也知道哪些人哪些词语肯定听写不出来,也能预料到听写的结果会很糟。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要让大家明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如果只是为做作业而做作业,是无用的、无效的,也是没必要的,这样的无效劳动还不如不做。我们做作业,不是写两个字,填满空格,更不是去抄几个答案上去,而是要将书面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将知识再转化为能力。凡是没有用心学习的同学基本上都听写不出来,这也是学习的效率问题。
新学期伊始,有个别学生就被语数英等老师叫去批评了,什么原因呢?还不是作业没做或草草了事、随便应付的结果?其实,新学期并不代表过去的抹杀,而恰恰是以前的承接,没有好的过往,也不会有新的收获,历史不可能中断,学习也不可能独立地来看待,有一个查漏补缺的寒假,也才能有一个充实的新学期,计划也好,打算也好,如果不能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且关键的还是人的自觉性问题。
获奖感言
前天,学校举行了第三届“星星草”杯征文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参赛的作文《可爱的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当刘老师告诉我,一年组我是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并且免费送给我一本《星星草》时,我的心里真是太高兴了,我真想马上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这件喜事。
中午放学后,一到学后班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学后班的苗苗老师,苗苗老师送了一个风铃奖励我。风铃很漂亮,上面有很多串葡萄,粉色、蓝色、绿色、紫色 ……,好多种颜色,我非常喜欢。
晚上回到家,我把《星星草》拿给爸爸、妈妈和姥姥看,他们高兴的夸我棒,应我的要求,妈妈送给我一袋橡皮。
学校开颁奖会时,我有机会来到了东校区,学校的领导为我们颁发了写有奖项名称的大日记本。杨宗英老师给我们讲了《星星草》创办的过程,杨老师还说如果我们能有三篇以上的稿件在《星星草》上发表,我们就可以成为《星星草》的会员,并可以参与《星星草》的编辑工作。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取这样的机会。
回到班级,刘老师让我给同学们讲了颁奖时的情况,并让我读了一遍获奖的作文,同学们都很羡慕我。
获奖的感觉可真好啊!但我不能骄傲,我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