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赛尔号的英文大写
2009年6月12日,上海淘米公司发布的《赛尔号》是一款专为中国儿童开发的科幻的社区养成类Webgame网页游戏。这款由《摩尔庄园》原班人马开发,专为7-14岁儿童开发的儿童虚拟社区游戏,以健康、快乐、探索、智慧理念,探寻太空新能源为主题,设计了安全健康的太空科幻探险虚拟飞船“赛尔号”。“儿童玩家”化身为勇敢的机器人赛尔,成为这个虚拟世界的主人,操作属于自己的太空能源探索机器人参与太空旅行,寻找地球新能源,研究和训练外星精灵,做与能源垄断集团斗争的SPT先锋队任务,还能通过完成任务、挖矿、采集气体来赚取赛尔豆。
中文名: 赛尔号
外文名: Seer
外文名大写:SEER
一个字一个字打的,给点分啊。
2.历史上的博阿迪尔是怎样的一个君主
穆罕默德十二世(b. 1460; d. 1533),英文写法:Muhammad XII Boabdil,阿拉伯文写法:أبو عبد الله محمد الثاني عشر,英文全名Abu 'abd-Allah Muhammad,西班牙名字巴布迪尔,格拉纳达奈斯尔王朝第二十四位君主,是格拉纳达最后一位君主,也是阿拉伯摩尔人在西班牙最后一位君主。
穆罕默德十二世在位期间,国内不断发生内部叛乱。他父亲阿布.哈桑早年是娶了一位卡斯蒂利亚王后,生下他。
可是后来哈桑又宠爱另外一个妃子,于是在王后的煽动下,穆罕默德十二世废除了父亲哈桑,于1482年被立为苏丹。他的父亲哈桑后来又夺回自己的领土。
很快哈桑又被自己的弟弟扎加尔废除。1483年穆罕默德十二世进攻卡斯蒂利亚,战败被俘,被迫签订“科尔多瓦条约”。
条约把扎加尔统治的区域交给卡斯蒂利亚,而卡斯蒂利亚帮助他夺回他父亲的领土。穆罕默德十二世的父亲哈桑死于1485年。
1491年,扎加尔投降卡斯蒂利亚,于是穆罕默德十二世只剩下格拉纳达一座孤城。1492年1月2日,穆罕默德十二世巴布迪尔向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与女王的丈夫费迪南德二世投降。
在格拉纳达的城门交出后,他为永远失去阿尔布拉罕宫而失声痛哭。他的投降标志着穆斯林阿拉伯在西班牙700多年的统治的彻底结束 Boabdil of Granada,the last of the line, who was defeated and deposed in 1492 by Ferdinand and Isabel. 后面是林达的一段文字。
格兰那达被攻陷,是在1492年,欧洲成为基督教的欧洲。也在那一年,由菲尔南多和伊莎贝拉支持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三百年后,它成为华盛顿·欧文的家乡。
在西班牙,我们和两个德国人聊起来。说起欧洲人喜欢来这里,是因为西班牙有足够的异国风情,又在欧洲最南端,气候温暖,有欧洲式的旅行设施。
而所谓“异国风情”,来自摩尔人八百年的统治。其实,从公元8世纪摩尔人占领大部分西班牙以后,它的统治版图一直在缩小。
真正维持了八百年的,就是格兰那达这一小块。摩尔人内斗不断,最后退出西班牙的一幕,与其说是葬送在基督教“光复运动”手里,还不如说是后院着火、自己走到了尽头。
今天游人非常钟爱的一部分,是阿尔汉布拉宫包括“杰那拉里夫”在内的花园。摩尔人的宫廷都有庞大的后宫,住着许多嫔妃。
以至于几代以后,王子们要把头发染黑,以表明自己是阿拉伯正统王族。在格兰那达王朝最后的岁月,两个最强大的家族为了后宫打得不可开交。
老国王哈桑有了新宠,她是一位金发女子。王后恼怒,国王就把王后和小王子幽禁起来。
两大家族为支持不同的女人,整整十年大打出手。最后,基督教国王菲尔南多也卷入这场纷争,他和哈桑的朋友兼盟友关系为之破裂。
摩尔人格兰那达的命运由此注定。19世纪初,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来到阿尔汉布拉宫,细细探访上百年前的摩尔人旧事。
他登上一座高塔,就是当年国王哈桑囚禁王后和小王子的地方。性情刚烈的王后把幼年的王子从高高的塔上悬吊下来,交给了忠心于她的人马。
后来王后出逃,组军讨伐丈夫哈桑,这一系列变故,入了史册。而这个小王子,就是格兰那达最后的摩尔君主波伯迪尔。
波伯迪尔似乎生来就在悲剧中。不论是父王因抛弃他的母亲、另结新欢,引发十年战争,还是母亲杀回阿尔汉布拉宫,赶走父亲,立他为王,对他来说,都只能是悲剧。
或许,对生性并不强悍的波伯迪尔来说,仅仅是在如此风云际会中成长,已经太过分。基督教的盟国早已经被父亲惹恼,转而前来进攻,等到为家事分裂的摩尔人意识到危险,要联合抵御外敌,已为时晚矣。
被动懦弱的君主,不会抵死而战。站在他对面的,是西班牙帝国如日中天的双重君主———菲尔南多和伊莎贝拉。
格兰那达投降了。波伯迪尔离开王宫那天,不走阿尔汉布拉宫的大门“正义之门”。
大门只有一条大道下山,必经格兰那达城。他无颜面对被他抛弃了的臣民百姓。
他决定从一道小门出去,从人迹罕至的陡坡下山,悄悄地离开王宫。他向胜利者要求,那扇门不再有人穿越,所谓“出走之门永远关闭”。
菲尔南多和伊莎贝拉答应了他。在波伯迪尔离开之后,那道门就被下令用石块封死在墙里。
华盛顿·欧文住在宫里时,再三试着寻找那扇“出走之门”。那是1829年,距离拿破仑入侵西班牙,还不到30年。
拿破仑的军队也在这里住过。在他们撤退之时,炸毁了宫内不少建筑,包括传说中掩藏出走之门的石墙。
而出走之门,就埋葬在悬崖上被法军炸下的石块之中,再也不可能有人通过了。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华盛顿·欧文没有写当年波伯迪尔出走的光景。
他绕出宫外,策马上了陡峭的山峰,他描述寻访所经,遥想当年这不归路的细节。最后,他爬上今天被叫做眼泪山的山峰,站到了那块被称为“摩尔人最后的叹息”的巨石前。
几百年来,不断有游人试着攀援这条路径,华盛顿·欧文则是始作俑者。而读过华盛顿·欧文的游人,都会站在这里想象,那奋战一生、恨铁不成钢的母亲,是如何对饮泣的儿子,说出那句流传千古的绝情话,“你倒是该像女人一样哭泣,哭的是没能像男人那般战斗。”
华盛顿·欧文是一位文笔平实的作家,很少。
3.莎士比亚用英文怎么说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伟大的英国文学家。在其作品中,Hamlet( 哈姆雷特)、Othello(奥瑟罗)、King Lear(李尔王)、Macbeth(马克白),又被誉为 莎翁的「四大悲剧」
成书时间:1601-1606年
特色之处: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作家其人其文: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
父”。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90-161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莎剧以生动曲折的情节著称于世,构思壮阔,内容丰富,多采用多线索结构,将各种戏剧因素自然结合。其人物都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总以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显示自己的特色。语言丰富多彩、清新隽永,既富有哲理,又带有浓郁的诗意。他的创作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内容梗概: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是其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哈》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奥》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下面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如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惨痛的变故使他所珍视的理想全部破灭,为父报仇、重整乾坤又使他感到任务艰难,因而忧郁、犹豫,陷入深刻的思索。在艺术上,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首先,多线索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如《哈》剧中安排三条复仇线索,以王子复仇为主线,另两条线索穿插糅合其间。《李》剧中也有两条平行交错的线索。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丰满深刻。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刻画得细腻真切。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如《麦》剧中夜与血的形象贯穿始终,阴森恐怖。《李》剧中暴雨荒原一场,激烈哀愤……凡此种种,都使莎士比亚悲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