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字篆书的写法
一、“建”字篆书写法如下:二、释义:1.建筑:扩~。
~造。~体育馆。
又如:建缮(建筑修缮)2.成立;创立:~国。~军。
又如:建官(设置官职);建封(设置爵位,分封诸侯);建竖(建立功绩);建醮净宅(设场建坛,用酒祭神以祛除宅院里的邪气);建本(奠定基础,建立根本)3.提出;首倡:~议。又如:建言(建议,陈述己见);建倡(倡议);建明(建白。
陈述意见);建策(献出谋策);建陈(提议陈请);建画(建议谋划);建弼(建议和辅佐)4.指福建:~漆。5.为岁首的历法6.星官名。
建星(古星官名。亦省称“建”。
凡六星。在黄道北。
与南斗六星同属斗宿) 三、相关组词:建立 建筑 建设 建造 修建 建议 组建 兴建 城建 迁建 创建 在建 建都 营建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建,金文 (“阜” 表示山地,表示墙基) (不是“聿”,表示手持 杵棒 ,夯土筑墙),表示辟山为址,傍山筑屋。为了肥沃的土壤和方便灌溉,古人大多定居于河湖岸边;又为了地基牢靠和防洪防汛,古人常辟山为址,傍山筑屋,面河而居。
有的金文 将“阜”形的 简化成 ,将 写成 ,加“土” 强调“夯土筑墙”。有的金文 误将 写成“辵” 。
造字本义:动词,辟山为址,筑墙造屋。文言版《说文解字》:建,立朝律也。
从聿,从廴。 白话版《说文解字》:建,定立朝庭法律。
字形采用“聿、廴”会义。二、词组释义:1、拆建[chāi jiàn] 拆除后修建:这片平房~成为市民广场。
2、基建[jī jiàn] 基本建设:~工程。~投资。
3、扩建[kuò jiàn] 把厂矿企业等的原有建筑规模加大:~厂房。大力~高科技园区。
4、建制[jiàn zhì] 机关、军队的组织编制和行政区划等制度的总称。5、建国[jiàn guó] 建立国家:~功臣。
2.建的篆体字
基本信息:
汉字:建
“建”字
拼音:jiàn
注音:ㄐㄧㄢˋ
简体部首:廴
首尾分解: 廴聿
部件分解: 聿廴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五笔86:VFHP
五笔98:VGPK
仓颉:NKLQ
郑码:XBBY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EFA
汉字区位码:2908
四角号码:15400[1]
笔顺编号: 51111254
笔顺读写:横折、横、横、横、横、竖、横折折撇、捺。
3.之的篆体字怎么写
之的篆体字写法如下图:
其释义为:
〈动〉
(会意。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代〉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助〉
的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
拓展资料:
篆体,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是对古文字的统称。“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其实是不可信的。一种文字的产生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酝酿发展过程的,不可能有一个人在短时期能完成。广义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篆体书法在魏晋以后走向式微,到了唐代以李阳冰为代表。篆体书法在清代迎来了第二次创造高峰,出现了一大批善篆书家如王澍、钱沾、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建国以后篆书代表人物有王福庵、韩天衡、王友谊、沙孟海、黄宾虹、刘江、来楚生、邓散木、张辛、陆维钊、倪和军、商承祚、徐无闻等。
4.纂体字花字怎么写
异体字“蘤”
蘤《唐韵》《集韵》《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