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画印章的作用如何,在中国画中怎样使用印章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
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
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
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
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
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1) 斋号章 。
(2) 雅趣章 。 (3) 年号章。
(4) 月号章 。 1、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2、压角章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
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3、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
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
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
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
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
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
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
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
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
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
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
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
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钤用闲。
2.2017国画落款怎么写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落款的分类(一)单款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1、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3、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5、四字款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7、六字款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9、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11、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
别号众多。13、加作者官名者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二)双款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1、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2、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4、敬词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3.请问国画的印章要多少个,怎样划分,应该是什么字体更好呢
国画的印章至少要三个,按落款位置来划分,字体一般都是篆体,象文,或碑体。具体如下。
1.名号章。一般用两方配合使用,是画面上必不可少的。一方刻姓名,一方刻字号;或一方刻姓,一方刻名字。一方刻朱文,一方刻白文。用时,朱文红色轻,用在上边;白文红重,放在下边。印章大小约等于题字,或略小于题字。盖章的位置,如署名下空白多,就盖在下边,如署名下空白少,可盖在字迹左右。两方章的距离,约等于一至二个图章的位置,不可拉得太开,或挤得太拢。
2.压角章,亦称画角章。可根据画面需要,用在画的左下或右下角。压角章比名号章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朱白文不论。
3.引首章。多为长方形,也有作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
4.国画的落款应该怎么写才有感觉
国画严格的来说是很讲究的,落款主要是在你的画后做画龙点睛之效,一般来说天地一定要留够适当位置,这个主要就看你对画面章法的把握了,落款一般来说是为了调整画面而落。
近代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频繁交替,落款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了,比如说你天宽地短,那么提款就在天了,或者左宽右窄,就应该在左,主体的说来就是让整个画面保持平衡和谐饱满的一个状态。落款一般有行书,楷书,隶书等,因画而定,如果是工笔建议写隶书或者楷书,整体整齐一点,写意的画建议用行书书写,这样才能达到统一画面,阴阳协调。
大小也是因画面大小而异,落款时千万注意比如:丙戌年春分于XX庄园 XXX书(画)(印章),千万禁忌写2009年XX月XX日。
5.国画盖印章一般盖那边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一般来讲,只要与已知真迹印章大小一致、印文的文字笔画位置一致,基本上就可以了。因为一幅名家的书画作品,其印章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其次是印章的艺术水平。所谓艺术水平,主要从书法、章法、刀法上来辨别,特别是文字上不能有错误,一个著名的书画家,其印章是不可能经常出现写错字、用错字的现象的。
一幅古画印章的颜色,虽然可能是鲜艳的,但经过历史洗礼之后,颜色会变得浑厚而沉着,朱砂颜色稳定,如果古代书画上印章的色泽与现代人作品上的印章色泽相同。
扩展资料:
国画上常见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告诉你怎样通过印章辨书画真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
6.中国画的落款格式该如何写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中国画的落款一般分为三种,即短款、长款、双款,具体格式如下:
1、短款
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例如短款中的六字款落法,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2、长款
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 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例如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3、双款
双款 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例如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敬词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等。
扩展资料: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
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 题款。
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常用落款用词有:
1、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
2、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
3、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落款
7.国画印章怎么制作
国画用的印章的制作,称为“篆刻”。篆刻一方面为中国的书画艺术服务,另一方面,篆刻本身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篆刻的主要载体为印材和纸,通过将图文雕刻至印材上,再扣印到纸上。印材有石、玉、木、角等多种材质,较为常见的为专门的石质印材,也就是通称的“章料石”——一类较软的变质岩。我国目前以四大章料石产区(寿山、青田、昌化、巴林)所产印材为上等。
篆刻所需基本工具包括笔、墨、纸、砚、刀、印泥等;
篆刻的基本程序:
一、印材成型——对于章料石的原材,首先要做成印胚,即用锯子将原石裁割成符合需要的形状,通常做四方柱形状;而后用由粗到细的砂纸打磨平整,外侧封上蜡液,以皮革软布抛光;
当然,现今市面上可直接买到成型的印材,直接可省略这一步骤;
二、构思印样——根据印材印面的形状与材质特点,构思所刻内容的文样布局,可用笔在纸上反复打稿,直到满意为止;
三、制稿——在纸上勒出印面形状,以极浓之墨按构思方案写画成稿;
四、印稿上石——反转印稿,将着墨面贴合到印面上,以水湿润印稿,再隔上干净吸水的纸以手用力压按印稿,将印稿印拓到印面上;也可以用笔直接按构思式样反写到印面上;印稿上石前,印面要经过打平抛光处理,即用细砂纸将印面打磨平整;
五、刻印——用篆刻刀(方柱状钢条,一端磨成两面坡的平刃)在印面上按写的稿雕刻出来;
六、校印修整——大体刻成后,沾印泥盖到纸上,检查雕刻效果,对不太完美的细节进行修饰。
以上即是篆刻的大体工序步骤,市面上应该能够买到这类书籍;其中较为通俗经典的是邓散木著作的《篆刻学》,里面对相关内容的叙述都相当详尽明了。有兴趣的话可以买来看看,能更深入了解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