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古代书信的信封上怎么写
信封、信纸,都是竖着从右往左写。信封右侧上边顶到头,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内容是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正中书写收信人的名字、称呼。最后写上“亲启”二字,如果收信人是长辈,称呼靠右边一点,表示尊敬。左边尽可能低一点书写发信人地址、姓名,表示发信人的谦卑。
扩展资料:
常见的启封词:
1、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
2、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
3、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
4、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
5、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书信
2.古代古代书信的信封上怎么写
信封、信纸,都是竖着从右往左写。
信封右侧上边顶到头,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内容bai是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正中书写收信人的名字、称呼。
最后写上“亲启”二du字,如果收信人是长辈,称呼靠右边一点,表示尊敬。左边尽可能低一点书写发信人地址、姓名zhi,表示发信人的谦卑。
扩展资料:常见的启封词:1、安启,福启:对祖父母dao,外祖父母,父母用专2、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 3、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4、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 5、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属高或者年岁高者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书信。
3.古人怎样写信
1。信纸:八个红线竖格,称“八行书”;
2。笔:毛笔;
3。信封:牛皮纸;重要公文、重要文件,要用“函”装着;“信函”、“来函”一词由此而来;
4。格式:古人有“尺牍”,就是信笺样本、范本、格式标准、用语规范、称呼规范;
5。古人写作、写信,字简意切,不拖泥带水。几句话,说清就得,没有废话。
古人把信叫“书信”。百姓寄个信,可是个大事情。得求识字的人写,念。还得千恩万谢的。
刚刚解放时,大街小巷都有“代写书信”的摊子。居民、卖苦力的外地人、士兵都是常客。
4.古代书信怎么写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信封的写法跟现在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古代的书写是竖的
注意使用相应的敬语就可以了
5.古人写信怎样开头
开头写开头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扩展资料:
现代书信格式:
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
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
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书信
6.古人用宣纸写信的格式
一、开头
开头称谓,称谓后附提称语,如,母亲台鉴、吾弟如晤等。
二、正文
先写“启辞”。(可有可无)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有一系列的套语,如:
敬禀者 跪禀者 即禀者 敬启者 谨启者 拜启者 等
还有: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一别经年,弥添怀思。等
正文从启辞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书信的内容一般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三、结语
旧式书信中有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如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称谓后附提称语,如足下、台鉴等,
四、注意点: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等等,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