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子修)所撰联,意思是在生活待遇上应”知足”,而在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应常”知不足”,对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应勇往直前地去做,而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应坚决不做。冰心很喜欢这幅对子,常写以赠人。
这副对联是做人的准则: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物质享受上,在自己的拥有和他人的给予上,以及对无法改变的东西,应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上,以及对可以改变、并应该改变的东西,应不知足
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
我意其较为恰当的理解是如此的:
“知足知不足”: 即在物、名、利等生存之社会需求方面应适则满足,即知足常乐;而在知、事、义等人类进步、国强民富、个人知识与事业追求方面应永无止境地去努力获得,永无满足之感。
“有为有弗为”: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当为者为之,当为而不能为之者奋力为之;不当为者不为,不当为而能为之者,虽势利当头亦不所动。
如此,则两联合一,警示世人求物与处事中,度与原则的把控,前者重做学问,后者重做事。
而对“知足知不足”,还有一解:对己身之品、行、知、思、识、语等各方面,即自处、待人、处事等,应知其优长,更应知其短劣,足则持之,不足则补之。如此,则与下联合一,前者重做人,后者重做事。
其实,将此番内容均包容在内,更有意义。人之一生,苦苦觅寻者,无非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
2.有为有不为 知足知不足谁写的
冰心老人说过的话,教育子女为人处事的一段道理.大意是:正确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去做,错误的事情再小也不要去做;要学会知足,知足方能长乐,同时也要了解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改善;年轻要有锐气,但是最好能控制好自身的雄心,不能过分的炫耀和表现,学会内敛;待人接物要和气,保持微笑,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这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冰心(谢婉莹)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
3.【仿写三个句子】知足与知不足
仿:人若能知耻,虽败后胜。人若能知不耻,虽有名尚能问。
(这里的知耻而是知耻而后勇,知不耻意思是不耻下问,放下面子并虚心求教)
仿:人若是舍得,虽失无忧。人若是舍不得,虽有财尚有愁。
(这里的舍得是舍得放下荣辱地位,舍不得是不愿放弃对名利的追求)
仿:人若是敢言,虽危志高。人若是敢不言,虽有险然志坚。
(这里的敢言是对假恶丑直言不讳,敢不言是收到威逼利诱不出卖朋友和祖国)
【我这三句都是根据你的要求悉心构思,你自己可以悉心琢磨,便知道我的真意】
4.知足常乐的议论文怎么写
众所周知,知中者常乐是流传已久的一名俗语,它已曾使过分执著的人获得快乐,但是在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就是生机的当今社会,人类总是以知足常乐为人生信条还可以吗?回答是:不可以,所以说:“知中者未必常乐!”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美国为石油发动战争,朝鲜为生存而研发核武器,日本为发展经济而不断侵略,这都说明了什么?美国:经济强国;朝鲜:文化深厚;日本:电子发达。但他们都没有因自身的优势而满足,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更证明了他们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所以说,知中者未必常乐。
我国地大物博,这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引以为骄傲的事。 我国有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有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长江;有奇树无数,珍宝甚多的东北原始森林;有地处极寒之地却热火沸腾的天山,这些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人们完全沉浸在知足常乐的信条之中,肆意的使用,胡乱的浪费,毫无节制的污染,是满足害了前人,是满足害了子孙后代。现在黄河沙化,长江污染,原始森林破坏,天山失去原貌,这一切事实放在眼前,我们可以知足吗?我们还可以常乐吗?
我们要奋进,我们要改变现状,知足不是我们想要的,常乐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正是凭着知足者未必常乐的精神,神舟系列飞船才得以不断发明,从无人飞船,到有人乃至多人的航天之旅,中国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近日,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世界振惊,中国又进入了全新的一页,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正是由于不知足才有了新的目标,并向着目标而不断努力,世界是如此,中国是如此,而我们的人生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的不满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用努力用奋斗去赢取辉煌,赢取属于自己的世界。
知足者未必常乐,不知足者不断进步!
知足者未必常乐
5.做人要知足知不足作文600
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有一句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这既是他的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是检验我们心态好不好的一面镜子,不妨经常照一照,看看自己的心态是否调整好了.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三个看似相矛盾的词语,实则却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为何这么说?君请看: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贪欲历来是人性的大敌,是罪恶的根源,是灾难的祸首。佛家的“无欲”、道家的“无为”都堪称真理。做人要知足就体现在此,正所谓“知足常乐”。倘若因了贪欲而锒铛入狱,那还不如清贫一世活得潇洒;倘若因了贪欲而丢掉性命,那还不如知足常乐乐得自在。放纵欲望使人难于迷途知返,陷得愈深,愈是忧心忡忡,纵然有一时的畅快淋漓,怎能有终生的心安理得?相反,知足之人一生坦荡,安于所有,心底无私天地宽。故得之:与其苟且荣华,不如一生安然,做人必要知足。
有了做人要知足的原则,还要有做事情要知不足的精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任何一件事,不能只看到自己的成绩,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才能让自己更臻于完善。我一直习惯把自己写的文字发到红袖添香文学网,以此做为对自己写作水平的一个检验,有文章发表了,自然是欣喜不已,有退稿也不免垂头丧气,沮丧之余就要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最近几天接连遭到退稿,这在原来是很少见的,于是反思,终于总结出症结所在,近来因为在博客里写博文的随意性而导致自己的文风不够严谨,随意性太大,文笔过于疏漏,也因为自己的博文经常被各个博客圈加精而有些沾沾自喜,信笔即书。三思之后,方才认识自己的不足,其后才知从何改正。高瞻远瞩方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事情要知不足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
6.关于知足的作文
知足者常乐
知足常乐心胸宽大者拥有世界,而那些认死理做事斤斤计较者则会一无所有。心胸宽大者心里就会很宽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真正懂得的人是不会计较一些无所谓的事情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世界的拥有者,世界是属于大家的,不是个人的,世界是个大家庭,只有那些心胸狭窄的人才会觉得只有那一点的地方是属于自己的。因为他们的思想束缚了他们那颗本应纯洁的心。有的人什么也没有,可是他们却很快乐,因为他妈的灵魂里充满了爱,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就是他们的,他们很满足。有的人什么都有,可是他们却不快乐,因为他们觉得世界这么大,属于他们的才这么一点点,因为他们不满足。也许吧,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性格不尽相同,他们的思想不同,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不一样,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懂得知足,才能常乐。因为拥有灵魂的伟大,屈原仰天长叹,抱石投江,震撼天地;因为拥有灵魂的伟大,文天祥直指南方,欢笑而死,毫无怨言;因为拥有灵魂的伟大,吴仕宏巾帼英雄,鞠躬尽瘁,树立榜样;因为灵魂的伟大。
是啊!只有知足常乐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这个世界,拥有上青水秀的江山,拥有天地精华,拥有婀娜多姿的世界,拥有一切的一切。他们物质上也许并不富有,但是精神却很充裕,以精神享受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充满爱的天堂。真正的拥有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物质只不过是体外之物,只有内心充满爱才会丰富人生,所以说知足才能常乐!
7.以“知足”写一篇800字作文
我不知道生命何时终止,事实上,它就像我手中的风筝,微风习习,我执着风筝线的一端,不断地放长手中的细线,不知哪一天,筝线断,生命终止。
这样想着,生命其实不过如此。但要得到这只生命的风筝,实属不易,所以,我们须让这生命之河壮阔,让这生命之花绚烂。我们要快乐,我们要知足。
“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太多,我们应该保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尽量去感受、去体悟生命的美好,去珍惜生命中的幸福。央视曾做过一个很著名的调查:“你幸福吗?”是啊,你幸福吗?其实,幸福抑或不幸福,这是种感觉,无关你身处的环境,只关乎你此时的心境。敛开嘴角,笑一笑,你会发现,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它,伸手可及,只要你,知足,便长乐。
经历过风雨的人生,会更真实。经历过风雨,但屹立不倒的人,会让人感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美则美矣,但它无法承受风雨的洗礼。你瞧,那悬崖上绽放的花朵,让人心颤,那蓬勃的生命力,让人感动。其实,很早很早以前,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是有选择的,但它选择了生,选择坚强地活着,尽管这选择艰难无比,尽管它知道这意味着前路充满了波折。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它知道只要有生命,只要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只要拥有生命,就有绽放的可能。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他就能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知足常乐,是智者的选择,因为知足,所以始终保持着一分平和;因为知足,所以即使前路艰险,也始终会保持一分泰然。当爱迪生为发明电灯,试验失败了一千多次后,他仍然心中平静,只是微笑着说“我只是了解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罢了。”当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他嘶吼着:“我要厄住命运的咽喉,”于是乎,一部传世经典《命运交响曲》诞生。当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我们伟大的祖国时,尽管国势积弱,同胞们仍满怀希望,举起武器,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是的,只要有生命,就要战斗。知足,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常乐,意味着要用积极的心去迎接生命中的挑战。
我们要做一朵傲放的菊花,暴风雨中,依旧张牙舞爪,依旧傲然挺立。只要有生命,就要奋斗;只要有希望,就要释放正能量。因为,知足常乐,不要想着不切实际的东西,把握住你手上的,让积极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蔓延你的心田,然后,你会发现生命如此美好,朋友,愿你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