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舞蹈创编的主题思想要怎么写
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是声、色、形、动的综合活动。
通过创编舞蹈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能使幼儿的创造力在美的环境下得到开发和培养,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舞蹈是幼儿的内在潜能,若能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发幼儿舞蹈潜能,并将这种能力潜移默化于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必然会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因而幼儿舞蹈的编排在构思和方法上与成人舞蹈有着很大的区别。创编幼儿舞蹈的前提是要了解幼儿,必须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
所谓了解幼儿就是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动作发展水平和接受水平,这样,创编出来的舞蹈才会有儿童的特点,不会成人化、专业化。 第一、切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能够反映幼儿心理特征的题材。
从心理的角度上来看,好奇、好动、易幻想、内心感情容易外露、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形象具体都是幼儿心理特征。针对这些特点,为他们创编舞蹈必须在选材上注意主题鲜明、健康,浅显易懂,新颖别致。
同时作品必须具有儿童特征,情节发展清楚有趣,易于幼儿理解、接受,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在游戏的情境中使用童话或神话故事,以其特有的形体语言来表达幼儿的体验,又反过来发展幼儿的动作。
如少儿舞蹈《我给地球洗个澡》,该舞蹈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表现的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清除垃圾、为“地球”洗澡的故事,在动作设计上并没有象成人舞蹈那样用大量复杂的舞蹈语汇。舞蹈通过形象的“白云” “蓝天”“河水”的哭述,和幼儿熟悉的“浇水”、“洗澡”等动作,简明地体现了“我们爱地球”环保主题内容。
孩子们演过节目后懂得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在遭遇破坏的时候“地球”也会哭泣,于是呼吁我们周围的人都应该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 第二、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舞蹈语汇要来源于儿童生活。
从生理的角度上来看,幼儿骨骼较软,容易变形,肌肉纤维细,弹力小,收缩力差, 大脑的发育很快,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幼儿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节奏能力都较差。所以为幼儿设计动作时,一定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动作力求舒展有力,节奏欢快,充分体现幼儿活泼可爱的一面。
儿童的生理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他们的生活动作棱角突出,喜欢手舞足蹈,同时,受身体比例的影响,动作短促节奏快,动作的幅度、活动量都不宜过大,应是幼儿力所能及的;要快慢适度,动静交替,富有儿童情趣;动作的衔接和变化要有规律,便于幼儿记忆。舞蹈要动静交替,有静有动。
“动”是有规律地动,是反复有变化地动。选择合适舞蹈生活事件进行表现。
“静”是相对而言,一个舞蹈不能让幼儿不停地动,可适当地配以姿态、造型等相对静止的动作,这样表演可使舞蹈变化有致。舞蹈动作要表达幼儿内心情感,动作难度不易太大,创编一两个动作为主,辅以队形,位置的变化,这样也可满足幼儿求异心理。
比如大班的欣赏活动《挪威舞曲》,幼儿听着音乐进行表演的时候,树和小精灵并不是一起不停地动,而是根据音乐变化用故事情节引导,表现树的生长时,“小精灵”不出现,小精灵来到树林时,“大树”们都摆好了各自的造型,以便“小精灵”在“大树”周围穿梭。这样的表演才显得生动有趣,幼儿也更容易投入。
幼儿舞蹈应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舞蹈语汇要来源于儿童生活,舞蹈要通过幼儿的艺术形象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因此,我们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那些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比如:游戏、学习、劳动等。
在动作设计时要生动、活泼,可以把幼儿生活中提一下裤子,拉一下帽沿,高兴时在地上打滚, “哭闹无常”等典型动作给予加工提炼,让舞蹈富有情趣、韵味。由于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常常是通过模仿开始的,善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幼儿更热衷于对小动物的模仿,喜欢蹦跳、滚翻,对于这些动作他们感觉亲切,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幼儿舞蹈中应多模仿动物的动态,并对模仿对象仔细研究其形象特点,并加以提炼,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如儿童舞蹈《森林里的早晨》,里面大量的舞蹈动作都是对动物动作的模仿。清晨的阳光照进森林,小鸟展翅飞、猴子滑下树、孔雀抖羽毛、熊猫打滚……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动物的典型动作,形象的舞蹈表演深深吸引了小观众的目光,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一片热闹的森林之中。
第三、选择适合的幼儿音乐,保障舞蹈作品的艺术性。 乐是舞蹈的灵魂,选择合适的舞蹈音乐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音乐的乐句要短小活泼,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音乐节奏要鲜明强烈,才能引起幼儿的动感;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便于幼儿理解;歌词应通俗易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跳舞的欲望。
幼儿舞蹈用的歌词能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具有儿童特点和趣味的歌词能启发幼儿对“景”的理解,并且歌词的节奏对幼儿的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感的。
2.中班幼儿舞蹈创编的设计依据怎么写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纲要》强调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课程内容,我们幼儿园座落在古朴的三坊七巷内,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艺术活动《扁肉燕》做为我们开展的系列活动《福州小吃》之一,选择了福州有名的风味小吃——扁肉燕为题材,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创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活动目标:
1、能根据包肉燕的步骤大胆的进行动作创编;
2、能感受乐曲的性质并跟随乐曲大胆地进行表演。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了“福州小吃肉燕”
物质准备:多媒体厨师服装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表演福州童谣进场。
(二)以看录像形式引入帮助幼儿回忆包肉燕的情景及过程(教师解说)
福州的风味小吃可真多呢!前几天我们都包了扁肉燕,一起看看当时的录像吧!
(剁馅,包肉燕,煮肉燕)
(三)根据乐曲,编排肉燕的制作过程。
老师这儿有一首乐曲《包肉燕》,我们一起听听吧!
(四)引导幼儿为制作肉燕创编动作
(五)交流分享
“让我们装扮成小厨师,一起来做好吃的肉燕吧!”
3.幼儿舞蹈创编应遵循的原则
一、用孩子的眼睛看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幼儿创作的出发点。
舞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它能训练幼儿健美的身材,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幼儿对美的追求,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舞蹈创编的过程当中,有心去体验与感应新鲜、神秘、清纯、质朴、至真至善、冰清玉洁的童心,才能捕捉幼儿生活纯真的、浓郁的灵感和灵性,要适应幼儿的心理,要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感的好作品能够打开孩子情感的心扉,拓宽幼儿理想的视野,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用童心追求童趣,是幼儿舞蹈创作的归宿;幼儿舞蹈是幼儿心中的一片绿洲,在这方绿色的世界里,幼儿从自身的表演或观赏到酝酿和吸收丰富营养,从全身心投入到心智与体能的全面,都贯穿着幼儿舞蹈童趣的魅力,童趣就是欢快和开心,天真和活泼,幻想与渴望,一位幼儿教师要重视情趣在幼儿舞蹈中的重要性; 三、用幼儿的视角多方位选材;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用舞蹈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体验幼儿生活,深入幼儿的心灵,多方位多角度选择舞蹈题材,是幼儿编导必须遵守的幼儿舞蹈艺术创作的规律; 四、内容充实,突出幼儿特;幼儿舞蹈教师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挖掘、探索幼儿们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这样既表达出孩子们纯真、唯美、聪明活泼的可爱形象,又突出了幼儿的情趣和丰满的想象力,达到了直观、形象的艺术效果; 五、塑造幼儿形象,反映当代幼儿精神风貌。时代精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灵魂,没有时代精神的灌注,作品没有生命力,只有塑造出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幼儿形象,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4.幼儿舞蹈创编的发展资料
一、幼儿舞蹈的特性 1、富有幼儿舞蹈的特性和情趣 作为幼儿舞蹈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深入到孩子中间去,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想象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幼儿流露出来的姿态、动作、表情。
创编出富有幼儿特点和情趣的幼儿舞蹈。 2、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模仿性。
幼儿认识舞蹈是从生动、有趣的形象动作开始。一个姿态做出来要使幼儿能辨认出是孔雀还是蝴蝶,是小鸡还是小猫。
3、较为单纯、简洁、短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无论是从孩子们的理解力还是从其身体承受的角度,都应单纯、简洁,但切不可和简单画等号。
幼儿舞蹈应在情绪和情节上注重单一。风格纯正。
音乐形象鲜明,篇幅短小,服装和舞台布置清新简洁,这样的幼儿舞蹈才具有艺术生命力,并深受孩子的喜欢。 二、幼儿舞蹈的分类 幼儿舞分两大类。
1、自娱性幼儿舞蹈。2、表演性幼儿舞蹈 1、自娱性幼儿舞蹈:主要以娱乐性为主,于娱乐之中。
常见的有:幼儿律动、幼儿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 (1)、幼儿律动:又分生活类律动和动物类律动,是指在音乐和节奏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要求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
(2)、幼儿歌表演:幼儿在唱歌的时候,配以形象生动的动作,用声音和形体共同去表达情感,其特点是以歌为主,动作为辅,以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可以坐在凳子上全体围成圆圈,也可以站着跳。
(3)、幼儿集体舞:是一种集体娱乐的歌舞形式。它以规定的队形和动作相结合,参加者成双结对。
集体舞又分邀请舞、单圈集体舞和双圈集体舞。它能培养幼儿之间的一种情感文流和集体意识,达到相互了解,团结友爱的目的。
(4)、幼儿音乐游戏:是通过有趣的身体活动,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进行的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表演性幼儿舞蹈:是指编导者通过对幼儿生活的观察,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的一种表演性来反省幼儿生活的舞台艺术作品。
(1)、传绪舞蹈:如幼儿舞蹈《向前冲》通过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抬腿、摆肩、扭腰等动作。表现那股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情绪。
(2)、情节舞蹈:如《井冈山下种南瓜》表现一群苗族小朋友上山挖地、种地的场景后来通过劳动结出了一个大南瓜,孩子们高兴地围着南瓜跳起来,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品德。 三、不同教材创编提示: 1、幼儿律动: (1)、明确目的:是训练节奏感?是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还是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
(2)、音乐注意形象突出,节奏鲜明。 (3)、适合年龄特点,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4)、设计动作应发挥幼儿创造性,可编成单一律动或组合律动。 2、幼儿歌表演: (1)、歌曲选择注意音乐形象突出易于用动作表现。
(2)、不同年龄班应有不同的歌曲选择。 (3)、动作形象简单与音乐和谐,唱为主、动作为辅。
3、幼儿集体舞: (1)、确定内容和形式:若要团结友爱可用邀请舞,其他则应选择单圈、双圈舞。 (2)、选定音乐。
(3)、设计主要动作。 (4)、设计队形与队形变化。
4、幼儿音乐游戏: (1)、确定主题,内容和形式。 (2)、根据内容选择音乐。
(3)、设计游戏的动作与队形变化。 音乐游戏的动作不宜设计过多过难。
重点应在情感交流上,力求动作形象直观,富有趣味性。 5、幼儿表演性舞蹈: (1)、要选材、立意要新。
(有特色) (2)、编出典型的动作、立体动作、科学合理多次重复运用、表现。 6、舞美设计:服装、背景、灯光、化装。
注意简明形象,色彩明快有儿童特点。 四、介绍幼儿舞蹈常见的队形,构图技巧: (1)、三角形显得稳定。
倒三角形给人一种紧张感,显得灵活、锐气。 (2)、圆形热情柔和能使画面集中、紧凑。
并具有热烈、欢快的性格,即激烈又平静、极富表现力。 (3)、圆弧形,产生一种广阔的空间感。
(4)、长方形、正方形,稳定,刚直。 (5)、S形深远的感觉。
五、创编幼儿舞蹈对教师的要求 舞蹈编导的教师不但应会跳舞或编舞蹈动作。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其他知识修养。
虽然舞蹈是认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却融会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妹妹艺术因素。同时舞蹈和其他艺术的这种紧密关系也丰富和发展了舞蹈艺术本身的表现力。
因此,广博的知识修养是编导创作的源泉和生命力。对创编者的要求: 1、要不断的学习,丰富舞蹈知识,技能会抓住实际,善于积累,做个有心人。
2、要深入幼儿生活,全面了解幼儿身心特点。 3、了解创编的一般规律。
(1)、幼儿舞蹈是文学、动作、音乐3位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2)、选材立意:题材新颖、具有童心情趣,民族特色,立意高尚。
(3)、动作设计 善于从幼儿生活中挖掘动作素材,经过组织和艺术加工,动作力球舒展开放,形象逼真使幼儿显得活泼、丰满。 舞蹈教学要求: 1、舞蹈应普及教学中,动作从小训练,循序渐进,不应突击教学。
2、用生动形象语言给幼儿讲解和示范动作,切忌机械性操作。 3、整个舞蹈构思以故事形式讲解。
4、排练中不急躁,不大声吼叫,不耍态度,不急于求成。 5、排练时间不宜过长,关键。
5.如何编幼儿舞蹈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块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而目前,不顾实际,生搬硬套成人舞蹈的现象越来越多,使幼儿舞蹈园地这片沃土受到一定的污染。凡是一位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教育者,均有能力创编出幼儿爱看愿演且具有自己的特点的舞蹈作品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究竟从哪里着手呢?第一、题材的选择。
首先从确定主题入手,即选择题材。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任何一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都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成为我们构思一部作品的素材。
幼儿舞蹈的选材应始终追寻幼儿思维的奇特性,从孩子们所喜闻乐见中,所想和所做中取材,即所谓的“求童心,唤童趣”,同时必须追求主题的新颖性及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编舞前先“童化”自己。
(1)最常见的是直接通过幼儿本身的形象或借助幼儿本身的生活片段,经提炼、加工成反映幼儿爱劳动、助人为乐或尊老爱幼等主题作品。如《洗手绢》、《一分钱》、《让座》等;或者通过拟人化的形象来体现人的思想形象。
如:《可爱的企鹅》,借“企鹅”表现出可爱、笨拙、滑稽;《喵呜》借“小猫”歌颂勤劳、机智等。幼儿易理解,爱模仿,也喜欢表演。
(2)从孩子们所喜爱的文艺、文学作品中取材。动画片《宇宙卫士—奥特曼》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节目,“奥特曼”的形象、动作人人爱模仿,歌曲几乎人人会唱。
(3)可根据时代的发展及当前的形式来确定主题。我们威海市几年前曾获“全国第一卫生城”的光荣称号,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美化家乡,增强环保教育的同时,我成功地编排了舞蹈《花满小城》;想当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驻南大使馆进行轰炸,举国上下义愤填膺。
“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辱”的呐喊在幼儿园响起,在使孩子们懂得“国家强大,别人才不敢侵犯”的道理的同时,从小立志“勤学苦练,兴我中华”的大型舞蹈《中国娃》应运而生。 (4)可结合本地的季节及民俗选材。
我们这里是北方,冬天街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即是老幼皆爱品尝着手中一串串不同原料(山楂、桔子、山药等)制成的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又名糖球)。此外根据夏季人人爱摇把扇子在街头巷尾闲谈纳凉而创编出舞蹈《妞妞嬉扇》。
第二、音乐的选取。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
由于是成人歌曲,担心孩子们理解不了,但实际表明,担心是多余的。当在孩子们面前播放几遍后,孩子们便自己拉开架势操练起功夫来,并且一招一式挺带味儿。
并且歌词通俗押韵,琅琅上口,孩子们学得很快。97年的“六、一”前期,孩子们带的磁带中有一首曲子活泼欢快,节奏感很强,孩子们一听“就想扭、想跳”可已有同事用此曲编排了节目,既然孩子们喜欢,何不一曲多用,此曲就成了我编排的反映幼儿庆“六、一”,迎“香港回归”的舞蹈《喜迎归》的主题音乐。
主题和音乐确定后,则应考虑舞蹈的结构。怎样开始?情节如何发展?怎样推向高潮,又如何结束?幼儿都喜欢有情节的舞蹈,有了情节还要考虑细节。
在舞蹈《糖球乐》中我这样设计:开始交代时间、地点及干些什么,中间发展即两群孩子高举糖球向对方炫耀、比试,突然出现一男孩手拿特大糖球,众人羡慕不已。男孩炫耀之后并没有独自吃,而是让每人都品尝一口,将情节推向高潮。
孩子们你让我一口,我尝你一口,在一起高高兴兴品尝,以动作与感情的交流抒发内心情感,从而表达出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主题。 第三、动作的创编。
幼儿舞蹈的动作应从幼儿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出发,不应过于繁琐,过于复杂,应适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1)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美化动作。
如:《糖球乐》和《妞妞嬉扇》中的动作全取之于孩子们的日常动作。象你一下,我一下炫耀以及品尝到又酸又甜的滋味而发自内心的表情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2)从民族、民间舞中提取动作。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丰富的舞蹈艺术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舞蹈《喜迎归》则选择综合了汉族东北秧歌、陕北秧歌以及云南花灯里的一些动作。 (3)借鉴中国古典舞或其他与舞蹈艺术有共同之处门类的一些动作。
在舞蹈《中国娃》中,对于古代娃们,我借鉴了中国古老戏剧中的圆场步及一些手位、脚位及眼神来亮相;近代娃则以京剧中踱方步为基本动作;现代娃主要运用了一些艺术体操动作,整个舞蹈以武术操来贯穿。 第四、服装与道具。
在服装与道具上应有新颖的艺术处理,体现舞蹈的特点。还如舞蹈《中国娃》,我是这样处理的:古代娃身着斜襟束腰束袖长袍,手持马鞭威风凛凛驰骋于疆场,当马鞭展开,却成了一面面写有“赵”、“钱”、“孙”、“李”等百家姓的古代战旗;近代娃则身穿马褂,头戴有长辫的瓜皮帽,手持写有“儒”、“道”、“法”、“墨”等各学派名的纸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