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料鸟有几种叫口,什么字,什么含义
麻料因其叫声洪亮,饲养简单,服笼快,数量多,均价便宜,可压口等特点深受广大鸟友爱好者的喜欢!本书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鸟友爱好者了解麻料,喜欢麻料,并且共同保护好这个鸟种!
麻料通常分两种颜色即青色和红色。青色系里也有深浅不同,红色系里同样有颜色深浅不同。在本书中不过多介绍颜色细节。
青麻料通常都是不到3岁的公麻料以及超过3岁的母麻料。红麻料通常都是超过3岁的公麻料,但作者依然坚信红麻料里也有母麻料,但数量比较稀少,概率可能在千分之1或万分之1.为何作者坚信红麻料里也有母,原因1是作者养过红色麻料当年不叫第二年变青麻料的鸟,原因2是拜访老人家得到他们年轻时候养的红麻料在笼子里下蛋的说法,虽然本书作者并未亲眼见到,但是红麻料第一年不叫第二年换毛变青色作者是亲眼见过!包括个别饲养红麻料的玩家的红麻料第一年从未大叫过,由于无法忍受而放生或出售的,这都有可能是母麻料!希望广大麻料鸟爱好者可以正视该问题,您可以不信,但请合理消化!
麻料鸟有留鸟,候鸟和旅鸟。候鸟旅鸟从春天4月末5月初开始迁徒到北方地区繁殖,在5月初开始所过迁徒地区的麻料爱好者可清晨在榆树柳树水源沟渠附近通过音频以及诱鸟招来迁移途中的麻料鸟,通过下高网,地网,拍笼等陷阱机关捕鸟。由于麻料鸟迁徒路线以及时间不定,所以各地见头批麻料鸟得时间不同且每年时间也各不相同。
2.山麻雀的作文400字急
麻雀
每天早上,我都会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是几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在防盗网上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在欢快的叫着。
这几只小麻雀长得小巧玲珑,非常很可爱,它的羽毛是麻色的,小爪子像铁钩子一样非常锋利。一张尖尖的小嘴不停的叽叽喳喳的叫着。
当它们找到食物后,不会立刻去吃,而是在天空飞了几圈,然后落到树枝上东看看,西瞧瞧,在确定没有危险了,才落到地面上,在吃东西时还不放心,边吃边看周围有没有危险,怕有人会伤害它。吃饱后,它们会一起飞到屋顶上或树枝上,用尖尖的嘴巴整理身上的羽毛,看样子它们吃得很满意。要是这个时候你扔一个石头或大声叫一声,它们就会像箭一样迅速地飞走,逃得无影无踪,看也看不见。麻雀还是一筑巢高手,它把它的家安在高高的树叉上,不让人抓到它。
妈妈说:“过去,麻雀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可是这几年,随着城市的环境不断美化,都市里的树木花草多了,城市里也能经常见到麻雀”。我想将来一定会有更多鸟儿到城里安家,我们的城市到处都是鸟语花香。
3.黄雀的“三大叫口”和戴面具等如何调教
黄雀由于其易驯,省事,每年鸣唱除换羽期外可长达8个月,为受人们较普遍欢迎的笼鸟之一。
选择黄雀亦以选择幼鸟和雄鸟为好。养鸟爱好者认为,黄雀应学灰喜鹊、沼泽山雀、油葫芦的“三大叫口”,而叫多了或叫少了都不是佳品。
这种说法也许有些苛求。因为想驯成“三大叫口”要从刚离巢的雏鸟开始驯养,而且还要防止其它虫鸟声音的干扰,这在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
最好的办法是请师鸟带,或者在养黄雀的同时,伴养灰喜鹊、沼泽山雀和油葫芦。在学习时要按先灰喜鹊,其次沼泽山雀,而后油葫芦的顺序,逐步学习。
学好一种叫法再换一种,一哄而上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在学习时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效果好的时候要给予食物奖励。
戴面具也是黄雀的拿手表演之一。用硬纸板做成凹形或用白果壳做成,外壳描绘成脸谱图案,里面用铜丝傲成可供黄雀衔取的横条。
在面具里放进几粒苏子,任鸟啄食。等鸟不畏惧面具时,一手幸苏子,一手拿面具,交叉逗引,当黄雀衔住面具横条时,就奖给它食物。
每衔住一次,就奖励它一次。随着动作的熟练程度,将面具逐步移向远处,诱鸟从笼中飞出去衔面具。
利用食物奖励,教之以技艺,使之形成条件反射,是训练黄雀的基本方法。一只聪明的黄雀能衔取多种东西,并能开抽屉等,只要耐心诱导,总是能够成功的。
在训练中要注意掌握的几个问题是:一是不能让它吃得过饱,但也不能空腹挨俄,饱了不愿学,饿了学不动,效果都不好,二是每做完一个动作,不管是训练初始,还是熟练后的重复,都应给予奖励,三是任何动作都要反复练习,使之熟练,使之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