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质量的8D报告如何写
8D运用 全球8D程序(简称:全球8D)是一种汽车行业解决问题的标准化方法,通过全球8D可以客观地验证、确认,以及解决问题,并且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在这套方法中除了要考虑一种产品或工艺为什么会偏离其性能标准之外,还要寻求对问题的定义和理解,并且提供一种识别问题根本原因的思路。
全球8D包括8个步骤,再加上一个准备步骤。这些步骤被用来客观地验证、确认,以及解决问题,并且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本文针对具体车型防水膜漏水的问题,详细讲解如何应用这些步骤去解决质量问题。 D0:程序的准备 对症状做出反应,定义与量化问题,确定问题是否复制了当前存在的全球8D,或者问题是否是一个新的全球8D项目,如果需要的话,选择突发事件处理措施以及执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保护消费者,并且启动8D程序。
此案例中,症状为:某车型在工厂内做完淋雨测试后有水穿过防水膜进入车内,同样,在来自售后的反馈中,消费者也对同样问题有很大的抱怨。经过调查,确认此症状为一个全新的问题,于是启动一个全新全球8D项目。
D1:创建工作团队 创建一个小型工作团队,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成员构成。不要从同一个部门里挑选所有的成员,也不要挑选有相同工作职责的成员,成员有着不同的阅历和才能,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情况。
这个团队要具有解决指定问题的知识、威信和熟练的技术技能,要具有在指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执行正确措施的能力,一个具有适当技术技能的互相协作的团队能解决一些甚至大多数高水平的团队成员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而团队的工作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增强,要随时补充新的成员,这个工作团队必须有一个指派的监督人以及团队的领导者。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团队的成员包括质量分析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售后工程师、产品工程师以及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
质量分析工程师担任领导者,他可以给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并对成员监督。 D2: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的目的是要保持团队的关注,缩小寻找根本原因的范围。
通过确定“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以及用可计量的术语来详细描述问题的方法来描述消费者所抱怨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注意力放在真实的问题上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一个问题的描述是简单、简练的,它定义了目标以及问题未知原因的缺点。问题描述的目的是要保持团队的关注,缩小寻找根本原因的范围。
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需要准确、彻底地定义问题。一旦定义了问题,工作组就可以着手寻找根本原因和实施方案来解决问题,正确地定义和描述一个问题的关键是进行观察以及保存搜集到和检查后的所有信息。
作为一个有效率的问题解决者,在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应该知道尽可能多的关于该问题的信息。 通过对搜集到和检查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此问题的描述如下:该车型防水膜漏水4月份在工厂发生821例,C/1000(每千台车的故障率)=146.9。
售后反馈显示1月份发生21例,2月份发生24例,3月份发生41例,4月份发生48例。对漏水车进行分析发现,漏水处胶变形并且表面不平整,造成气泡存在(如图1所示),并且防水膜和门内板之间有太多的水,胶不能承受太多的水以至于胶变成漏斗状,水从漏斗的底部流进(如图2所示),调查得知一种含90#硅油的胶在车间应用了4个月,这种胶的特性是:当温度升高的时候,胶本身会变稀。
D3:发展ICA(临时控制措施) 发展ICA的目的是定义验证执行和确认临时解决方案,隔离来自内外部顾客的抱怨。ICA是针对问题本身而不是针对根本原因,一个ICA沿用直到一个核实的PCA(永久性纠正措施)被执行,单一的ICA可能不够,需要执行多个ICA以充分保护顾客,一个行之有效的ICA也可以演变为PCA。
任何执行了的ICA必须能有效地降低顾客受问题困扰的程度,并且不会导致新的问题出现,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们选择了以下两条ICA: 1. 将胶粘贴到防水膜上的工作地点由供应商工厂改为在汽车总装车间,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胶变形。 2. 改用了含 70#硅油的胶,以增加胶的耐温性。
D4:定义并验证根本原因和问题遗漏点 找出根本原因是任何问题解决成功的重要部分,任何没有关注问题根本原因的解决方案仅仅是一个权宜之计,一个权宜之计可以掩饰识别根本原因的信息。一旦确定了最可能引起问题的原因,要对这些原因进行验证。
验证包括被动验证和主动验证。被动验证是通过观察来进行,不需要改变任何东西,观察根本原因的存在,如果不能证明根本原因存在,那么这个被确定的原因可能就不是根本原因。
主动验证是通过掌握根本原因的变化来进行的,执行以及消除根本原因变化,从而使得问题“来来往往”。 确定以及验证完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后,需要确定问题的遗漏点,遗漏点就是最接近问题根本原因的一个点,一旦确定以及检验了根本原因以及遗漏点,就能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我们团队采取了鱼刺图的方法,对所有可能原因做了一个对比分析(如图3所示)。通过以上分析,缩小了可能导致问题发生原因的数量, 最后将精力重点放在了胶、钣材是否能排水、及其对胶的装配工艺这。
2.8D工作方法案例
以下内容公供参考,我是在外企做客服工作的,有很多案例但属于公司机密,无法提供,如以下内容还不能完全满足您,请至在下空间留言
8d流程的介绍
D1-第一步骤: 建立解决问题小组
若问题无法独立解决,通知你认为有关的人员组成团队。团队的成员必需有能力执行,例如调整机器或懂得改变制程条件,或能指挥作筛选等。
D2-第二步骤: 描述问题
向团队说明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严重程度、目前状态、如何紧急处理、以及展示照片和收集到的证物。想象你是FBI的办案人员,将证物、细节描述越清楚,团队解决问题将越快。
D3-第三步骤: 执行暂时对策
若真正原因还未找到,暂时用什么方法可以最快地防止问题?如全检、筛选、将自动改为手动、库存清查等。暂时对策决定后,即立刻交由团队成员带回执行。
D4-第四步骤: 找出问题真正原因.
找问题真正原因时,最好不要盲目地动手改变目前的生产状态,先动动脑。您第一件事是要先观察、分析、比较。列出您所知道的所有生产条件(即鱼骨图),逐一观察,看看是否有些条件走样,还是最近有些什么异动?换了夹具吗?换了作业员?换了供应商?换了运输商?修过电源供应器?流程改过? 或比较良品与不良品的检查结果,看看那个数据有很大的差?,尺寸?重量?电压值?CPK?耐电压?等等不良的发生,总是有原因,资料分析常常可以看出蛛丝马迹。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您缩小范围,越来越接近问题核心。当分析完成,列出您认为最有可能的几项,再逐一动手作些调整改变,并且观察那一些改变可使品质回复正常及影响变异的程度,进而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田口式方法最简单而实际的运用。
D5-第五步骤: 选择永久对策
找到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后,即可开始拟出对策的方法。对策的方法也许有好几种,例如修理或更新模具。试试对可能的选择列出其优缺点,要花多少钱?多少人力?能持续多久? 再对可能的方法作一最佳的选择,并且确认这样的对策方法不会产生其它副作用。
D6-第六步骤: 执行及验证永久对策
当永久对策准备妥当,则可开始执行及停止暂时对策。并且对永久对策作一验证,例如观察不良率已由4000 PPM降为300 PPM,CPK由0.5升为1.8等,下游工段及客户己能完全接受,不再产生问题。
D7-第七步骤: 防止再发
对类似的其它生产,虽然尚未发生问题,亦需作同步改善,防止再发,即我们说的”他石攻错”。同时这样的失效,也应列入下一产品研发段的FMEA中予以验证。
D8-第八步骤: 团队激励
对于努力解决问题之团队予以嘉勉,使其产生工作上的成就感,并极乐意解决下次碰到的问题。无论是产发段发现的问题,或是量产、客诉问题, 若公司每年有近百项的工程问题依照8D的方式来解决,对工程人员实力的培养着实可观,成为公司重要的资产,这也是很多公司将8D制式化的原因。
8D的运用,其实不只在工程上,您工作上,生活上碰到的很多问题,不妨也用8D的逻辑来思考看看
3.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如何撰写促销方案 销售促进(SALES PROMOTION)是与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相并列的四大基本促销手段之一。
本文所指的促销活动是指针对消费者的销售促进,至于针对经销商、制造商、销售人员的销售促进在此不列为讨论范畴。随着竞争的加剧,针对消费者的促销活动在营销环节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
据统计,国内企业的促销活动费用与广告费用之比达到6:4。正如一份缜密的作战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一样,一份系统全面的活动方案是促销活动成功的保障。
如何撰写促销方案?一份完善的促销活动方案分十二部分: 一、活动目的: 对市场现状及活动目的进行阐述。市场现状如何?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处理库存?是提升销量?是打击竞争对手?是新品上市?还是提升品牌认知度及美誉度?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使活动有的放矢。
二、活动对象: 活动针对的是目标市场的每一个人还是某一特定群体?活动控制在范围多大内?哪些人是促销的主要目标?哪些人是促销的次要目标?这些选择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促销的最终效果。 三、活动主题: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 1、确定活动主题 2、包装活动主题 降价?价格折扣?赠品?抽奖?礼券?服务促销?演示促销?消费信用?还是其它促销工具?选择什么样的促销工具和什么样的促销主题,要考虑到活动的目标、竞争条件和环境及促销的费用预算和分配。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要尽可能艺术化地“扯虎皮做大旗”,淡化促销的商业目的,使活动更接近于消费者,更能打动消费者。几年前爱多VCD的“阳光行动”堪称经典,把一个简简单单的降价促销行动包装成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爱心行动。
这一部分是促销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应该力求创新,使活动具有震憾力和排他性。 四、活动方式: 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活动开展的具体方式。
有两个问题要重点考虑: 1、确定伙伴:拉上政府做后盾,还是挂上媒体的“羊头”来卖自已的“狗肉”?是厂家单独行动,还是和经销商联手?或是与其它厂家联合促销?和政府或媒体合作,有助于借势和造势;和经销商或其它厂家联合可整合资源,降低费用及风险。 2、确定刺激程度:要使促销取得成功,必须要使活动具有刺激力,能刺激目标对象参与。
刺激程度越高,促进销售的反应越大。但这种刺激也存在边际效应。
因此必须根据促销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客观市场环境确定适当的刺激程度和相应的费用投入。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促销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得当会事半功倍,选择不当则会费力不讨好。
在时间上尽量让消费者有空闲参与,在地点上也要让消费者方便,而且要事前与城管、工商等部门沟通好。不仅发动促销战役的时机和地点很重要,持续多长时间效果会最好也要深入分析。
持续时间过短会导致在这一时间内无法实现重复购买,很多应获得的利益不能实现;持续时间过长,又会引起费用过高而且市场形不成热度,并降低顾客心目中的身价。 六、广告配合方式: 一个成功的促销活动,需要全方位的广告配合。
选择什么样的广告创意及表现手法?选择什么样的媒介炒作?这些都意味着不同的受众抵达率和费用投入。 七、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分三块, 1、人员安排 2、物资准备 3、试验方案 在人员安排方面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无空白点,也无交叉点。
谁负责与政府、媒体的沟通?谁负责文案写作?谁负责现场管理?谁负责礼品发放?谁负责顾客投诉?要各个环节都考虑清楚,否则就会临阵出麻烦,顾此失彼。 在物资准备方面,要事无巨细,大到车辆,小到螺丝钉,都要罗列出来,然后按单清点,确保万无一失,否则必然导致现场的忙乱。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活动方案是在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因此有必要进行必要的试验来判断促销工具的选择是否正确,刺激程度是否合适,现有的途径是否理想。试验方式可以是询问消费者,填调查表或在特定的区域试行方案等。
八、中期操作: 中期操作主要是活动纪律和现场控制。 纪律是战斗力的保证,是方案得到完美执行的先决条件,在方案中应对参与活动人员各方面纪律作出细致的规定。
现场控制主要是把各个环节安排清楚,要做到忙而不乱,有条有理。 同时,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应及时对促销范围、强度、额度和重点进行调整,保持对促销方案的控制。
九、后期延续 后期延续主要是媒体宣传的问题,对这次活动将采取何种方式在哪些媒体进行后续宣传?脑白金在这方面是高手,即使一个不怎么样成功的促销活动也会在媒体上炒得盛况空前。 十、费用预算: 没有利益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对促销活动的费用投入和产出应作出预算。当年爱多VCD的“阳光行动B计划”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在费用方面进行预算,直到活动开展后,才发现这个计划公司根本没有财力支撑。
一个好的促销活动,仅靠一个好的点子是不够的。 十一、意外防范: 每次活动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
比如政府部门的干预、消费者的投诉、甚至天气突变导致户外的促销活动无法继续进行等等。必须对各个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作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准备。
十二。
4.怎么做专利案例分析
答:
1. 甲乙均不可制造,理由如下:
问题1中所述的椅子,其技术特征为专利B权利要求所覆盖,而专利权为独占实施的权利,显然甲不能生产乙的专利B。
而由于专利B的实施有赖于专利A,根据专利法规定,专利B的实施需要乙征得前一专利权人(甲)的同意,所以乙公司也不得擅自实施专利B。
2.要无效专利A,在检索证据时,应当以专利A的主要技术特征“至少三个椅脚”来进行检索,只要有在先的专利包含有该特征,比如查到已有专利“四只脚的座椅”,则可破坏专利A的创造性。
3.甲应当注重检索技术特征“带椅背的可坐的工具“(可以参考回答4中两设计案),并结合专利A的技术特征来主张B不具备创造性。
4.关于“设计一种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像爪子一样围绕一圆心均匀分布,中心柱子连接坐板,并以此来承力。(此种结构在市面上很多见的)此设计方案是否落入以上两种的专利保护?”
该座椅类似电脑座(旋转椅),此设计方案不落入上述两种专利保护,理由如下:
因为该设计,以一根主轴承重,不落入AB“至少3个椅脚”“四个椅脚”的保护范围。
另外,不落入AB保护范围的椅子还有“躺椅”等,只要符合不是以三根或跟多的立柱为主支撑的设计案,即可跳出AB的保护范围,当然也要注意其”实用性“。
补充:
关于问题2,个人认为,不能以公知技术抗辩,因为采用3个或3个以上支脚,相比其他结构的坐具,在承力上更科学,有更好的技术效果,因此具备创造性。
当然,如果说之前已经有了跟椅子同领域的工具,且也采用三足鼎立的原理,比如说,已经有了多支脚设计的桌子,那么此时,该椅子的多支脚设计可以被认为是有创造性缺陷的。
5.如何做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的做法 第一,认真阅读案例熟悉案情,把其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弄清楚。
审理过程中一些复杂的人物关系、事件关系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标出来,以免混淆关系或有所疏漏。 第二,正确理解题意。
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是有明确的具体要求的,考生应根据所问问题摸透题意,有的时候,因为案情复杂,关系交叉,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而散,考生往往没有信心读完整个案件,认为太难而放弃该题。其实,越是案情复杂,提供的信息越多,因而所设置的问题也较容易回答。
所以,遇到这种长篇复杂的案例,我们建议考生不妨先不看案例,而将其所问的问题看看,看其到底问什么,然后考生再带着问题去看案例,你会发现案例不难,只是无用干扰的信息太多。 第三,对简析题答案要切中要点、答题简洁,对分析题要详细一些说出答案的法理和法条依据。
先对案例浏览一遍: 目的是对案例有一整体的概念, 发觉其中的关键点与要注意的事项, 并记录下来. 仔细阅读案例: 当您已对案例浏览一遍, 接著就是要细读并作记录, 去发觉案例的真相并找出有那些问题存在 案例分析一定要做深、做全。拿到一个案例以后,如果仅仅是只做一下采访,罗列一下资料,而没有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以及比较案例对于自身和大多数人的适用程度,就不能把案例的作用挖掘出来。
只有正确、全面、深入的对案例进行研究,才是专业化的案例分析流程。一个案例,作为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包含了那么多复杂的因素,在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只要细心发掘,都能找到让你大为受用的闪光点。
6.红楼梦读书笔记100字40篇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感受: 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
及至中秋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
由此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待人接物,显微见著。
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
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了。 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
情场首现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 士隐投奔丈人,在世俗来说,应算是没出息吧?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这就叫“投人不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感受 娇杏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结局。她是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
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雨村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雨村初入官场,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他一本,这是官场常见的现象。雨村因此被革,为他日后重入官场时“随乡入俗”,乱判葫芦案铺垫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假意,尔虞我诈。每一种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
“雨村被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种心态是常人难以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事实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
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过筋斗来的”一说,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孙悟空。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
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与父亲洒泪拜别时,其父如海所言感人。
雨村入荣国府,投的是宗侄名帖,做法不错!得到贾政优待,入情入理,并得到贾政力举终于谋了职位,出而复入,书里写得轻巧,其实中间颇费了一番心机的。 “黛玉常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虽然母女间无话不说,但是黛玉母亲又如何体会到自家与别家不同呢?这倒奇了。
可见,黛玉的性格其实受其母影响。记得现代育儿学里说到,一个人的性格,在五、六岁以前就基本定型的。
黛玉来到贾府时不过六、七岁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多行一步”,哪里还象个“无亲母教养、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黛玉真是绝顶聪明。 对贾府姑娘的描写:迎春“观之可亲”——性情温顺,探春“见之忘俗”——气宇不凡。
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什么叫“自然的风流态度”?黛玉称自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从不间断,这也奇了。 凤姐出场,用黛玉的心理纳罕来导出,也就是说,连小孩子都觉得她“放诞无礼”,接着才写凤姐的衣着打扮: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妙笔!(真不明白,男人们眼里的女人形象,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这么写?体格风骚?)凤姐进来,黛玉连忙起身,这是礼节,同时还听出贾母说“凤辣子”是玩笑话,若是一般小孩子,就顺势接口称之了,黛玉略加迟疑才以“嫂”呼之,足见谨慎。 至此,又以凤姐之口形容黛玉标致,此外“竟不象外孙女、竟是个嫡亲孙女”,难道嫡亲孙就该比外孙长得标致?凤姐从“妹妹几岁”开始,一连串的询问,还真象个管家领导。
吃茶果时,王熙凤与王夫人简洁对话,可看出二人领导与被领导的配合默契,王夫人对凤姐的办事能力较满意。 黛玉见了外婆,接着到母舅家拜访,是礼规。
在去宁国府途中,黛玉还留意所经过的地方“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这孩子真是处处留心,贾赦不来接见,但传回话时,黛玉还是要“连忙站起来一一听了”,礼数周全。刑夫人留饭出于礼数,黛玉婉言谢绝,也是“人情”二字。
来到王夫人屋里,老嬷嬷。
7.如何做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二、案例的作用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
三、案例形成的过程及基本结构
形成案例时我们常参考以下几个步骤,在研究过程中尽量注意选择适合的方法:
操作步骤
建议采用的研究方法
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文档(如备课笔记)分析法、讨论
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课堂观察技术、录像带分析技术
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深度访谈、出声思维、实作测评、文档(如学习笔记)分析法等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综合分析(主要是质的研究方法)
撰写教学案例
撰写草稿—批判性评论—修改编辑—尝试使用—再修改
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2.情境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3.问题讨论
4.诠释与研究
四、分析过程注意事项
一是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分析要有新意。三是要做到论据充分。
五、案例分析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混淆了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2.混淆了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3.泛泛而谈缺少鲜明主题
4.就事论事缺乏背景交代
5.凭空虚构杜撰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