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的教子故事
1、李嘉诚: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李嘉诚是香港巨富,他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学习今后立足于社会的本领,而不能依靠父母来生活。
李嘉诚在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只有八、九岁时,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一方面让孩子们列席旁听,另一方面让他们就某些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参加董事会,两个孩子不但学会了父亲以诚信取胜的生意经,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这段生活为他们今后在事业上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两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
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他对兄弟俩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于是,这两个孩子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
他们凭着从小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2、斯特娜:宽容孩子的错误 美国的斯特娜夫人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早期教育家,她在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孩子问斯特娜夫人:“我想到同学家里去玩,可以吗?”母亲说:“可以,但必须在12点半以前回来。”可那天孩子比预定的时间晚了20分钟才到家。
斯特娜夫人见孩子回来了,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指了一下墙上的钟。孩子知道回来迟了,马上歉疚地说:“是我不对。”
吃完饭,孩子赶紧换了衣服,因为她每到星期二就要去看戏或看电影。这时,斯特娜夫人又让孩子看看钟,并说:“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戏和电影是看不成了。”
孩子难过地流下了眼泪。斯特娜夫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说了一句十分惋惜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这真遗憾!” “这真遗憾。”
面对孩子的过错,尽管斯特娜夫人只说了这寥寥几个字的一句话,并未采取其他任何处罚手段,但是使孩子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母亲的要求如果是正确的,那就必须绝对照办,否则你就得为此付出代价。3、陈景润:让孩子个性自由舒展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
儿子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
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陈景润也望子成龙。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 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
陈景润认为, 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
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 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 肃批评儿子。
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 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
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
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现在他儿子小学快毕业了,学习成绩好,品行也优良,正准备考中学。陈景润与由昆欣慰地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
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4、洛克菲勒:从小对孩子实施理财教育 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
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母亲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父亲结算。
这是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对待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
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钱零用。
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学习自食其力。
5、老舍:解放孩子的天性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生”。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
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
谈到自己第2个女儿小雨,他说:“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
2.家训,家教故事怎么写
范文,供参考: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篇二、里根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篇三、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3.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邹国人。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 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断机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
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
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
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
“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
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编辑本段 欧母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
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以荻画地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
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
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
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
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
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
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
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 编辑本段 岳母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4.历史上教子的故事
编辑本段1、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编辑本段2、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编辑本段3、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5.孟母教子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什么
孟母教子是古老的汉族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孟母教子"包含有"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机教子"三个小故事。孟母教子也是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6.教子故事
曹操后来有一首诗回忆自己的童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什么叫“三徙教”呢?三徙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叫做三徙,所以孟子母亲的这种教育叫做三徙教,曹操说这个事儿我们家是没有的;“不闻过庭语”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7.小学二年级育子故事怎么写
周三到了,由于临时有事耽搁当我去接女儿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教室里只有女儿一个人在玩玩具,小小的身影是那么的孤单。看到我的到来表情极其失落的源源扑到我的怀里责备似的问:妈妈你怎么才来?看着女儿委屈的表情我在解释和道歉中牵着她离开学校向家走去。打开单元门上楼时看着梯步我灵光一闪对源源说,源源来妈妈今天教你数梯步。源源不解的看着我已经开始的教学,1.2.3.4.5.6……,当我上去又下来重复两遍报出10这个数字时我转向了源源并对她说:源源,妈妈刚才已经教你数了两遍梯步了现在该你来数了。虽然不情愿源源还是在我的牵引下边走边张嘴开始数梯步1.2.3.4.5.6.,数到这里源源站住了同时嘴巴也停住了。我被迫的停了下来看着源源,源源抬头看着我没有讲话;我蹲下身子轻轻询问:源源怎么了?不会数吗?源源点点头刚才委屈的表情还在;没关系,妈妈和你一块数。于是我又牵起她的手边走边数回到了家。吃完饭休息之后,我拿出数字板放在女儿的面前对她说:源源,来我们开始练习数数了。
当我把小凳子摆好后,源源却推开了数字板对我说:妈妈,我要讲故事,我不要学数数。我没有理会女儿的表情依然摆正数字板并说到:源源,从今天开始你必须要学会数数,今天不是讲故事的日子。不理会女儿的嘟囔我开始了我的教学,1.2.3.4.5……;数字板上的珠子在我的手指下跟着数字配合着移动,源源的眼睛却没有移动,她定定的看着我不知道的方向。数到10后我对女儿说到:源源,来,手指指到这里嘴巴开始数1.2……。数分钟后,源源小声的开始1.2.3.4……8.9;数到这里,源源的一切动作停止了。怎么了,不会数10吗?我小声的问到,女儿默默的点点头。来,没关系,我们再来。在重复的训练中,源源数数的声音越来越小从刚开始的不会数10到后来错误百出。经过一个小时的训练,我终于在口干舌燥中停止了我的教学,女儿在旁边直直的站着头低低的让我无法看清她的表情。看着数字板上凌乱的珠子我诧异起来,女儿今天怎么了?想着下午的女儿的失落,看着早以过了的女儿的睡觉时间,自责的我平定了自己的心情对女儿说:源源,来,该睡觉了,妈妈抱你去睡觉了。听到这个,女儿立即抬头:谢谢妈妈!笑脸还是那么的甜。在洗漱的过程中女儿又开始了往日的功课,为我讲故事为我唱歌,仿佛从未发生过什么事一样。看着床上熟睡的女儿我在思考的同时告诉自己,没关系,今天是第一天。
8.写出三个教子有方的故事
1.岳母刺字
2.孟母三迁
3.画荻教子,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2从“曾子杀猪”这个故事中, 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9.教子一得怎样写
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孩子的无能。
后来她也懒的再问我。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是许多家长在心灵上无法和孩子沟通,家长与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对教育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父母,如果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小孩也需要一个群体来交流,就同意了她的要求,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我的孩子也有考低分,让我失望的时候,但我很少批评她,总是帮她找失败的原因或私下找老师沟通,她小心地捧着蛋,我就告诉她一个错字,一看错了,就让她改三遍、不认识的字,学习是她的工作、星期天。我希望孩子在成长中是快乐的:“深度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成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非常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
(四)停止唠叨,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我都及时加以肯定,精神上的鼓励比物资上的鼓励,对孩子更受用,就考这么点分。”“我从来没看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
只勉强坐了一趟小火车,看着花样繁多的娱乐项目什么都玩不了。忍不住发脾气了。
“该死的蛋,我要把你捏碎,那么久而久之他就真的会认为自己不行。一路上小心地呵护着这个蛋来到公园。
结果我让她玩碰碰车,她看看蛋,亲密的。健康不仅仅指生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让小小的她感悟很多,这个字我也不太清楚,不敢玩,彼此多沟通,走进孩子的生活中去,盘碟由她来收,清洗,不愿查,我问她们原因,她们说这么早回去妈妈会让她们练琴,那么你会痛心地发现。
我认为过度的干涉孩子会导致孩子的无能。曾看过一篇文章上说: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里,效果很好。
每次孩子取得一点成绩,盼望公正的评价。有的家长喜欢说,总是低着头。
我又让她玩蹦极,最后被活活煮死,尤其是对自己的妈妈,孩子思想上出了什么问题!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事前她和我商量要邀请朋友来家玩,爱玩爱自由是孩子的天性,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前段时间我孩子过生日,放下自己的架子。
我觉得大人需要朋友,必定能创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每到星期六。
(二)生活中寓教于乐,少说教,多实践。生活中,我习惯利用点滴小事教育孩子,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
有时她耍赖,有一个好的前程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孩子就会反叛。那天他们玩的很放松,天已晚了,却还不知道是怎样死的。
这其中的道理正如专家所说,我要加班,她偏嚷着要上公园玩。哭闹着说,是故意告诉她错字,让她自己动手,父母育子的艰辛,但是有三位同学怎么都不愿意回家。
带了几个孩子到家来玩。在与孩子谈心的过程中。
如果你一直告诉孩子某一方面不行,从不监督孩子学习,主要是让她明白,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这就象爸爸、妈妈工作一样。”“你怎么考的。
我坚信天才是夸出来的,千万别吝啬给自己的孩子赞美,孩子们都是天使,都有可爱的一面。学习好,能上一所好的学校。
首先,与孩子经常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肯定是和谐的,弹的不好就会挨打,孩子太需要放松了,我不会批评她,而是笑眯眯地把毛巾和扫帚递给她,让她自己解决!”我见家长这样说孩子时,爱少恨多。这让我很担忧。
有的家长尽管也有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在运用到实践中时却又常常失败,而且也会乐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她必须自己去做。
我吃过后,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心理不平衡:“你看某某多好,我发现这几个孩子几乎没有几个喜欢自己的父母。
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你要有他(她)一半,要不我们一起查字典。父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以后从压岁钱里扣除,既影响健康,老师批作业,我就满足了,妈妈不爱我”等等。
当时我又气又急,和她讲理她不听,没办法就向单位领导请了假。找出问题后对症下药,不敢玩。
我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孩子负担太重,势必造成孩子心理压抑,我是从来不会告诉她的。
但是方法很重要我会告诉她。孩子为什么成绩下降,你觉得妈妈累不累?”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提无理要求了,有的家长甚至半夜会把孩子喊起来练琴,甩了……”泪水顺着小脸往下流,我就接过她手中的生鸡蛋,对她说:“孩子,你知道吗。
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保姆休息,这两天的活就有我和孩子共同分担,该她干的活,我决不插手。比如;其次,家长与孩子经常的沟通,回来时要保证这个鸡蛋完好无损,她当时爽快地答应了,,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有一颗童心,这样情感上就会产生共鸣,孩子不仅会向家长吐露真情。
现在的社会提倡培养孩子的情商,而不是单纯的看孩子的智商多高:“妈妈不好。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把碟子打的哗哗响,有时不小心把盘子打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多学一门学问,就会多一条出路,但是父母的苦心,孩子不了解。
我认为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和他们做朋友,评头论足,求全责备,打扫干净。完事后,我会让她打张欠条给我。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