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的诗怎么写
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2016年端午节写一段话怎么写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端五节、端节、重午节、重五节、午日节、五月节、夏节、恶日节、采药节、送药节、艾节、菖节、蒲节、菖蒲节、沐兰节、浴兰节、浴兰令节、斗草节、小儿节、娃娃节、香包节、龙舟节、龙船节、解粽节、粽子节、粽包节、苦瓜节、诗人节、卫生节。
上述这些别称,最好理解。如端阳这个称呼,是因为“五”为阳数(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故端午又称端阳。恶日、艾节、蒲节、浴兰节、斗草节、小儿节的称呼,则是因为在端午这一天,古代认为是毒月恶日,传统民俗要求人们上山采药,举办门上或堂中插艾叶、菖蒲等属于药物的植物,饮雄黄酒,用兰花汤沐浴,儿童要佩香囊,以五色丝绳系在脖子、手或脚腕上(大人则系臂),为的是禳毒祛恶辟邪,并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举行赛龙舟、吃粽子以及踏百草、荡千秋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从节日基本内容的介绍人们就可看出上述名称的由来。
3.端午节的诗怎么写
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求一段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或者其它
端午节的怀念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5.写端午的诗句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总被人问N遍。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端 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 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6.写端午节的七绝诗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端阳万缕入窗棂,
午前倩影伴歌声。
燕巧衔泥堂前拜,
金瓯曼妙舞春风。
朔日春风燕归来,
端午时节金堂欢。
儿女相聚喜不尽,
柔歌巧语共欢颜。
端午堂前喜燕来,
巧燕衔泥筑金屋。
载贺(鹤)欢庆歌不尽,
龙舟翩翩为今赛
端午节 其一
狂龙背上百夫坚,
一道浮光箭离弦。
逐浪争先谁愿后,
铜锣擂鼓震滔天。
端午节 其二
此欲乘龙觅屈原,
江中掠影撒魂幡。
倘若君能明我意,
真身一叙诉衷言。
端午节 其三
菖蒲桃柳弯弯月,
五色新丝苇叶菱。
谁挽汨罗千丈雪,
楚辞句句显衷情。
端午节 其四
汨水滔滔千里奔,
粽香阵阵百家闻。
如今节假抒怀念,
屈子能知更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