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护理质控小结
原发布者:松大哥
2016年度护理质控总结以《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记录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细则及评价记录》、《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分细则及评价记录表》为标准综合评价护理质量,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2016年护理质量检查总结如下:优质服务管理1护士能尽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多次数的巡视病人,对患者的要求尽量满足,但部分护士仍然对优质护理目标及内涵的提问内容回答不准确、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为病人主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项目较少,对优质服务管理不理解其临床护理举措。2护理核心制度不熟悉,护士长晨间提问需加强3科室理论与操作考核记录不完整,护士长需按照科室年计划要逐项按时进行实施。4本项目内科、外科得分相对较低,重点整改。整体护理质量1存在导管(尿管)脱出现象,导管、病人、护士三方面原因,望科室护士加强巡视,做好宣教,将后果降到最低。2全院性展开患者随访制度,但存在很多失访患者,导致随访真正的目的未达到,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预后及病情变化。3本项目各科室得分普遍较高。护理安全管理1掌握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知晓危急值临床意义,各科室护士普遍依赖医生,需组织科室加强业务学习。2本项目各科得分均在95分以上。药品安全管理1主要问题是科室疏于管理,存放药物较多,易忽略近效期的药物,导致浪费等问题,各科室需加强药物管理,条件允许可以专人负责。病区管理及护理质量控制1极个别护士为掌握应急预案,消防通道位置不熟悉,一旦发生火灾,存在安全隐患,需加
2.怎样写护理质控小结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松大哥 2016年度护理质控总结以《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记录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细则及评价记录》、《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分细则及评价记录表》为标准综合评价护理质量,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2016年护理质量检查总结如下:优质服务管理1护士能尽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多次数的巡视病人,对患者的要求尽量满足,但部分护士仍然对优质护理目标及内涵的提问内容回答不准确、不完全。
处于被动状态,为病人主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项目较少,对优质服务管理不理解其临床护理举措。2护理核心制度不熟悉,护士长晨间提问需加强3科室理论与操作考核记录不完整,护士长需按照科室年计划要逐项按时进行实施。
4本项目内科、外科得分相对较低,重点整改。整体护理质量1存在导管(尿管)脱出现象,导管、病人、护士三方面原因,望科室护士加强巡视,做好宣教,将后果降到最低。
2全院性展开患者随访制度,但存在很多失访患者,导致随访真正的目的未达到,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预后及病情变化。3本项目各科室得分普遍较高。
护理安全管理1掌握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知晓危急值临床意义,各科室护士普遍依赖医生,需组织科室加强业务学习。2本项目各科得分均在95分以上。
药品安全管理1主要问题是科室疏于管理,存放药物较多,易忽略近效期的药物,导致浪费等问题,各科室需加强药物管理,条件允许可以专人负责。病区管理及护理质量控制1极个别护士为掌握应急预案,消防通道位置不熟悉,一旦发生火灾,存在安全隐患,需加。
3.护理质控检查如何实施
一、护理质量评价的目的及内容 (一)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目的 ①可以衡量工作计划是否完成,衡量工作进展的程度和达到的水平。
②检查工人作是否按预定的目标或方向进行。 ③根据提供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评价护理工作需要满足病人的程度、未满足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因素。
为管理者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④评价指标和批准的确立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形式和护理的指南。
⑤通过评价工作结果,可以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和不足,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通过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如选用新技术、新方法等。
⑥可检查护理人员工作中实际缺少的知识和技能,为护士继续教育提供方向和内容。 2.原则 (1)评价应是实事求是的。
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将实际执行情况与原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比较。这些标准必须是评价对象能够接受的,并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衡量的。
(2)对比要在双方的水平、等级相同的人员中进行,就是所定标准应适当,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的标准不是所有的护士都能达到的。
(二)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 护理工人作质量控制的对象主要包括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质量两个方面。根据控制纠正措施作业环节不同的分类方法,控制内容包括:对护理工作的基础质量(属前馈控制,也可称背景或要素质量)、过程质量(属现场控制,也称环节质量)、结果质量(属反馈控制,也称终末质量)进行控制,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质量(属前馈控制)、行为质量(属现场或环节控制)、结果质量(属反馈控制)进行控制。
1.护理人员质量评价 定义:即对执行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正式的评价,考察其完成护理工作的情况。 护士工作的任务和方式是样化的。
因此在评价中应从不同方面去进行。如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任务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其他人一起工作的协调能力等。
近年来,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多注重护理人员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护理活动过程的质量等方面,或将几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1)素质评价 评价系统应重视人员的基本条件、基本素质、各人能力的评价。
如人的积极性、坚定性、首创精神、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工作态度等。这种评价一般应多次反复进行,而不应一次评价后即作结论,同时应结合其他评价内容进行考虑。
(2)行为评价 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即注意护理人员现实工作做得如何,例如护理操作程序的执行是否符合标准,在医嘱执行过程中有无错误等。评价标准注重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观察护士在各个环节上的行为质量。
这种评价的优点是可以给护理人员以具体的标准、指标,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缺点是评价过程太浪费时间,评价内容局限在具体人物范围内,比较狭窄,而且只能评价在岗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某病房对责任护士任务的执行情况评价为:评价项目评价等级及格需改进达到标准超过标准出色1.执行医嘱情况 2.掌握病情变化情况 3.基础护理是否落实 4.仪器运转及维修记录 (3)结果评价 是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结果的评价,可以使护理人员明确该项工人作的具体要求。但在实际中由于很多护理服务质量不容易确定具体标准、数量及测量的标准,尤其是病人的临床护理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有些结果也不是短期能反应出来的,所以结果评价较为困难。
因此,该评价方法较少单独使用,可以采用综合性评价的方法,以全面评价护理质量。 (4)综合性评价 即用几方面的标准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凡与护理人员工作结果有关的活动都可结合在内,如对期望达到目标、行为举止、素质、所期望的工作结果、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等,进行全面评价。
2.护理质量的评价 有三种主要类型: ①基础质量:即建立在护理服务组织结构和计划上的评价内容,着重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背景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资源、仪器设备等,可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条件。如护理部管理质量标准就属于这一类。
a.环境:如病人单元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b.人力安排:根据病情需要,护士长是否在人员配备上做出了合适的安排,包括人员构成是否合适,人员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
c.器械: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要根据客观的标准数据来计量。如氧气瓶内压力、备用消毒物品使用期限、药品及物质基数等。
d.病房结构,表格记录,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病房布局是否合理,病人床位的安排合适与否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制度是否明确等。 这些都是护理服务要素方面的标准,这些内容是提供高质量护理的重要保证。
②过程质量:评价护理活动过程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其中包括: a.执行医嘱的准确率:如差错次数,临床医嘱的执行是否及时等。
b.病情观察及治疗结果的观测:如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时间、病情记录,危重病人观察项目、观察时间及各种疾病特殊观察要求等。 c.对病人的管理:如生活护理、饮食及晨晚间护理、医院内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
d.对参与护理的其他医技部门人员的交往与管理:如病人X线透视预约,各种标本管理,对卫生员及配膳员的管理等。 e.护理报告及各种文件书写质量。
f.应用和贯彻护理程序的步骤和技巧:包括评价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