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的句子
一、提示语在前面:
1、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
2、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3、挑山工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一条道?”
4、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是的,我是最大的。”
二、提示语在中间:
1、“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
2、““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3、“不要了就烧掉。”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三、提示语在后面:
1、“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
2、“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一条道?”挑山工问。
3、"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扩展资料
使用过程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说”字后面使用的标点符号因说话人位置不同而有区别。
说话人在话前的,“说”后面用冒号;说话人在话后的,“说”后用句号;说话人在话中的,“说”后面用逗号。
二、“话后”的标点符号必须标在引号内,引号外不能再用标点符号。
三、第三种格式中,“说”之前引号中的末尾句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2.采用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三种形式写三句话
一步一步跟你说: 先看提示语的简略小图: 提示语在前:xx说:“……”。
提示语在中:“……”,xx 说,“……”。 提示语在后:“……”,xx说。
作个例子吧: 1、提示语在前面:例: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 2、提示语在后面:“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
3、提示语在中间:“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 不仅是说话,也可以采用到宣传形式: 如: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请保持安静。 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保护草坪 就这样.至于其他的,可以去百度或问问上继续查查,自己要练习的时候就会了。
3.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作文提示语请前中后要有语言动作
我最熟的人是我妈妈。她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卷发,高高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妈妈的性格很“古怪”,我乖的时候她温顺得像一头羊;我做错事或读书不用心时却像一头野牛,脾气十分暴躁。妈妈最爱吃虾和喝葡萄酒;她还爱在电脑上搓麻将,上网查资料。妈妈读书时很用功,常常夜以继日。妈妈说过:“在家里一边嗑瓜子,一边备课也是人生一大享受!”呢!
有一次,老师要教一篇课文,题目叫——《翠鸟》,她让我们回家找资料,我一回家就找妈妈帮忙。妈妈答应了,就振振有辞地说起来:“翠鸟广东人称之为钓鱼郎。翠鸟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欧亚翠鸟… …”我听了妈妈说的好像对翠鸟了如指掌,连连拍手夸妈妈,十分的敬佩她。
作为妈妈她给我了我无限的爱,作为老师她给了我无止境的之时,不仅如此,妈妈更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
4.(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写句子
1、提示语在前面,“说”的后面打冒号。
如: 妈妈好奇地问:“这是谁送的礼物呀?这么精致。” 我伤心极了,对着小狗的尸体大声喊:“美美,你醒醒,你醒醒!” 2、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打逗号。
比如: “是你吗?”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红红,快回来吧,我们找你一天了。” “孩子,别难过。”
老师抚摸着我的头,关切地说,“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 3、提示语在最后,“说”的后面打句号。
比如: “孩子,你看见过三只灰雀吗?”列宁着急地说。 “没,没看见。”
我低着头,红着脸回答。
5.提示语在前面,中间,后面还有没有提示语的句子
提示语的学问
对话是难于把握的作文细节,写得不好,就会像来回匀速弹跳的乒乓球,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
对话写好的关键,与提示语的推敲到位有密切关系。提示语,大体包括说话的人物称呼、说话的神态或动作。而提示语的位置,也随机变化为在双引号之前、之后、中间、或者干脆省略。
签售会的收获(节选)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文学社 陆怡婧
干老师跟我们几个小记者坐在一起。她一边翻阅着手中曹伯伯的新作《青铜葵花》,一边若有所思。我不禁疑惑:“干老师,你想什么呀?” “告诉你个秘密,我最喜欢向日葵,不由得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青铜、葵花。青铜是一个极度惊吓后不会说话的乡下哥哥,葵花是一个从城市流落到乡间的妹妹。他们生活中的磨难,很美……”她小声答道。听了干老师的耳语,再想想自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虽然不娇生惯养,可也从没体会过,像青铜葵花这样在苦中寻找快乐的经历,我不禁对书中的世界充满好奇……
我不禁疑惑:“干老师,你想什么呀?”(“不禁疑惑”之后省略了一个“问”字,这是属于提示语在前的现象。)
“告诉你个秘密,我最喜欢向日葵,不由得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青铜、葵花。青铜是一个极度惊吓后不会说话的乡下哥哥,葵花是一个从城市流落到乡间的妹妹。他们生活中的磨难,很美……”她小声答道。(这句的提示语在后,即“她小声答道”。)
如果要变化为提示语在中间,可以是——
“告诉你个秘密,我最喜欢向日葵,不由得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青铜、葵花。”她小声答道,“青铜是一个极度惊吓后不会说话的乡下哥哥,葵花是一个从城市流落到乡间的妹妹。他们生活中的磨难,很美……”
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可以让枯燥的对话,显得生动,并且让读者体会到文章中细微的感情变化。
师生情(节选)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四(5)班 陈泽中
“一品轩”的食品琳琅满目,没时间精挑细选了。干老师催促着:“你爱吃什么?” “我平常就吃三明治。” 陈禹安指着货架上的糕点回答。干老师一把将三明治塞进他的手里,转身就从口袋里预备好的硬币中取出3枚,迅速结帐。
从这段文字中,老师挑选糕点时的迅速,孩子略显害羞的动作,都跃然纸上。
对话描写,最终只是写作的方法之一(专门考核对话型的作文类型除外)。因此,老师在教对话时,不妨告诉学生,对话可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更多的作文内容,还需要动作等补充完成,千万不可以“只说不做”,这点在写劳动类的文章时,最容易爆发矛盾。比如,妈妈说:“洗衣服应该……”滔滔不绝写上个一大段,然后仅仅一句:我按照妈妈说的,洗好了衣服。这就是明显失去平衡的失败作文。
因为对话体现了一个思维的过程,所以对话内容需要推敲。“说什么”、“怎么说”,应该是学生写之前思考的问题。
我是小小摄像师(节选)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文学社 徐鑫水
从中山陵到鬼脸城,来回还不足两趟,我就忍不住吐在了陈叔叔的车上。陈叔叔居然抢先向我道歉:“都怪我,如果知道你晕车,我就不开空调,把车窗打开了……”我感动得都要哭了!
这个片段中陈叔叔的话,正是表现了他对小作者的关心。明明是小作者吐脏了陈叔叔的车,抢着道歉的竟然是陈叔叔。人物形象,绝对离不开这简单的一句语言描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前中后的提示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