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集序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二: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三、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四、教学过程 (一) 通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导入课文。
1、你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吗?2、由书法美来领略文采美。(二)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1、朗读2、评价。
(读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关键在 :准确与流畅;把握展示作者的情感。)
(三) 配乐,古琴曲《高山流水》。教师泛读。
1、提出思考题:分别用一个字(词)来概括每段的意思。2、教师范读。
3、播放录音带。(四) 揣摩鉴赏文本1、第一段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可在文字中寻找)明确:乐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明确: 景——美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山)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人——贤—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事——雅— 一觞一咏3、联想、比较、拓展:① 引入丘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② 两人同写暮春江南,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明确:丘迟之景,勃勃生机,活泼热烈。意在唤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超凡脱俗之韵。
③ 讲到“人贤”,引入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在表明,美景配贤人(赏心悦目,良辰美景)。
4、学生试背第一段,教师示范背诵5、朗读第2段,用哪一个词概括本段?明确:痛6、“痛”在何处?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 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7、引入范仲淹《岳阳楼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较他们的精神境界。8、学生试背第二段,教师示范背诵。
9、学生朗读第三段,用一个词概括本段:明确:悟10、有人说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某些消极的情绪,如文中有 , 为证。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悟”出了什么?)明确: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否定“老庄”的背后是对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是有所作为的)11、学生试背,教师示范背诵。
(五) 基础知识(字词)的教学穿插在文本鉴赏之中,但可注意让学生联想旧知识,阅读工具书。如: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因 因利乘便 《过秦论》因河为池 《过秦论》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核舟记》现在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因材施教等。
(六) 听录音带:1、再次体会文本内容2、配乐,同学们边读边背课文附: 板书设计兰亭集序王羲之 景美乐 人贤 事雅痛 或取诸怀抱……(谈玄悟道)或因势所托……(归隐山林) 终期于尽悟 一死生……齐彭殇 ……作业1、根据示范整理总结有关文言词语:与、次、期、临、致、或、2、背诵课文 名句默写检查设计:① 写出《兰亭集序》中写景的短语 ② 《兰亭集序》中道出古今人们普遍共同感受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消极情绪的句子但作者还是积极向上的,从可以看出。
2.王羲之兰亭序欣赏
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
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
较好的摹本有唐冯素双钩摹本,叫《神龙本兰亭》。因为钩摹较能保持真实面目。
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则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与原迹精神难免有差异。
《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
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
就布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气脉顺畅。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而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
用笔十分精到,讲究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
3.请你从书法欣赏标准的角度分析王羲之《兰亭序》这一作品
对您的问题我简单说几句;我【临摹】【兰亭序】不太多,用两米长,一米宽的宣纸【临】了三张,一米长0.5米宽的宣纸【临】了十几张,都是一笔一画按贴【临摹】,我的感觉是;一;【用笔】——笔锋运用得【淋漓尽致】,很多【书论】都说要【中锋用笔】,临摹【兰亭序】不过五遍是找不到【用笔】感觉。
二;【结体】——【兰亭序】的结体更是【变化无穷】,相同的字,相同的偏旁部首,没有一个【雷同】,有的字,比如【一】有六个还是七个,记不太清了,有时间我再看看,【结体】不好调整,就用【笔法】的改变解决了【一】的【相同】,三;【章法】——自古以来【评论】的太多了,我就不说了,四;【墨色】——因为我们看到的【兰亭序】【摹本】是唐朝【冯承素】用【双钩法】【临】的,已经不是【原件】就不用说了。
4.美术作品欣赏课教案怎么写啊
外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古文明之旅 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课在教材中的欣赏课中属于外国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课,学生对外国美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所以难度较大。
但本又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节课,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兴趣。 课业类型:欣赏课 授 课 人:龙 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
2、通过图片的欣赏,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3、通过学习和对比,体会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自豪与骄傲。
教学重点: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措 施:用“旅行”的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 措 施:通过系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学会用时代背景和地域风格来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I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组织听讲情绪。
II 、板书课题(多媒体): 古文明之旅 III 、板书目标(多媒体): (略) IV 、导入新课: 师问:大家知不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生答:知道。 师问: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 生答: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有非常丰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们就到印度、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去看一看外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成果。
(用多媒体展示课程大纲) 一、古埃及、两河流域 埃及和两河流域⒁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
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称大金字塔。它不仅突出地体现了古埃及无与伦比的建筑技术,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它以巨大而又极其单纯的几何形体,给人以高大而又无比稳定的感觉,充分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势与神圣。 与胡福金字塔相邻近的狮身人面像,高约20米,长约57米,高达6米的头部据说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
建造这尊巨像的目的,是为了护卫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门。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狮子是力量的象征。
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老权力的象征。(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出于和建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同样的目的,古埃及统治者十分重视自己雕像的制作。
他们常将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通体着色,人物形象安详、庄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动、优美。
用宝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显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体展示) 与埃及文明几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文明,在美术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
公元前七世纪的著名浮雕《受伤的母狮》,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数箭的母狮,满身鲜血淋漓,身子的后半部已瘫倒在地,但它健壮的前爪仍在挣扎着想从地上站立起来。
那昂头怒吼的神态,极其悲壮。像这样极其真实而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在那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二、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
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纪)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佛教美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对亚洲其他各国佛教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时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
佛像的姿态肃穆慈祥,袈裟紧贴身体,衣褶清晰,线条流畅,头后有精致华丽的光环,表现了一种庄严静穆之美。(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国家传入的伊斯兰教十分流行,各地兴建了许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这是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早亡的爱妻泰姬·玛哈尔所建造的陵墓,由来自波斯、土耳其、法国、意大利等国杰出的工匠共同设计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
陵墓全部用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泰姬的美貌和爱情的纯洁。陵墓的艺术形象既有肃穆的纪念性,又具有开朗的亲切感。
各部分之间比例匀称,既讲究对比,又十分统一和谐,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建筑物。(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三、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它们在雕刻、建筑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米隆⒂的《掷铁饼者》,抓住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完美地表现了运动员健美的身体和强劲的力量,充分显示了古希腊美术家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
(用多媒体展示) 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著名雕刻《拉奥孔》⒃,以它精心的构思和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体美的前提下,表现了拉奥孔及其两个儿子身遭巨蛇袭击时痛苦挣扎的情景。(用多媒体展示) 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采用古希腊建筑。
5.五年级文学赏析课教案怎么写
先比照五年级语文课本的难度,选择合适的文章、话题等,确定你要谈论的内容,最好是能找到一些具有心灵感动力、启发力的文章,而且又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的,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共鸣,否则你准备的内容再好再深刻恐怕孩子们没兴趣或听不懂。
然后做一个生动的PPT,可以通过在里边加入可爱图片、短片等方式充分阐述你想让他们懂得的道理,或者你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产生共鸣、震撼的情感。
最后讲文学欣赏课老师自己要很投入,自己要对准备的内容充分消化、充满信心,这样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才能感染同学们。祝成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欣赏《兰亭序》的教案ppt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