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 急性阑尾炎 大病历书写的范文
〔病例摘要〕 女性,26岁,已婚。
腹痛、腹泻、发热、呕吐20小时 于2001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在路边餐馆吃饭,半天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自服654-2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发热及腹泻数次,为稀便,无脓血,体温37-38.5℃,来我院急诊,查便常规阴性,按“急性胃肠炎”予颠茄、黄连素等治疗,晚间,腹痛加重,伴发热38.6℃,腹痛由胃部移至右下腹部,仍有腹泻,夜里再来就诊,查血象WBC21*109/L ,急收入院。 既往体健,无肝肾病史,无结核及疫水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
月经史13(1/27-28),末次月经2001.2.25。 查体:T38.7℃, P120次/分,BP 100/70mmHg,发育营养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睑无浮肿,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甲状腺不大,心界大小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清,未闻干湿罗音,腹平,肝脾未及,无包块,全腹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为著,无明显肌紧张,肠鸣音10-15次/分。
辅助检查:Hb 162g/L, WBC 24.6*109/L,中性分叶86%,杆状8%,尿常规(-),大便常规:稀水样便,WBC3~5/高倍,RBC0~2/高倍,肝功能正常。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急性阑尾炎(化脓性) (二)诊断依据 1.转移性右下腹痛 2.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 3.发热,白细胞增高 二、鉴别诊断(5分) 1.急性胃肠炎、菌痢 2.尿路结石感染 3.急性盆腔炎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复查大便常规,血常规 2.B 超:回盲区,阑尾形态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感染治疗 2.开腹探查、阑尾切除术。
2.急求 阑尾炎 病历怎么写
2010-5-23 19:30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女,35岁,因“右下腹痛15小时”入院。
<一> 病例特点: 1.青年患者,急性病程。 2.患者诉于1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胀痛,伴呕吐胃内未消化食物2次,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不向他处放射,伴发热,体温38.2℃,无腹泻及血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未行处理,现就诊我院,拟“急性阑尾炎”收住院。
3.PE: T:38.2℃ ,P:80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墨菲氏征(-),双肾区无叩压痛,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分。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弱(+)。
4.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13.3*10 9 /L, N℅ 0.755,尿HCG(-),腹部B超******。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诊断依据: ①右下腹痛15小时;②腹平软,右下腹压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③血分析:WBC 13.3*10 9 /L, N℅ 0.755,尿HCG(-),腹部B超***** 2.鉴别诊断: 右输尿管下段结石:多为右腰腹疼痛,呈阵发绞痛或胀痛,可向会**放射,B超检查排除。
<三>诊疗计划: 1.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四项、胸片、腹部B超等; 2. 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3.抗感染、对症、补液等治疗。 医师:。
3.临床医学急性阑尾炎的病历书写范文
一)病史 现病史 详询主要症状的发生、发展,起病的检查和治疗变化的全部过程。
1.主诉**流血或月经异常者,须详记初潮年龄,以往有经周期,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有无血块,痛经程度,出现时间及变化;末次月经情况,有何全身症状,有无鼻出血、皮肤紫癜等。 2.主诉白带增多者,注意发病时间,白带性状、量、色、臭味,有无伴随症状(如外阴瘙痒、下腹疼痛、泌尿系症状等),白带排出量与有经、孕产关系等。
3.主诉腹部包块者,应记发病时间、原发部位、大小、增长速度、活动度、硬度及压痛,有经变化,有无慢性或急性腹痛,有无膀胱、直肠或**受压迫症状,注意与妊娠、腹水及尿潴留等鉴别。 4.主诉腹痛者,详询发作时间、性质、程度、频率、发作诱因或其他症状(如闭经、早孕反应等),腹痛发作部位,有无转移、伴发症状(如发热、呕吐、晕厥、尿频、腹泻等),治疗情况,以及以往有无发作史或手术史。
5.病人如有其他专科伤病而未痊愈者,均应在现病史中另段扼要记述。 过去史 有无肺结核、阑尾炎、甲状腺肿,有无胃肠、心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及接触有害物质史。
如曾行手术,须了解其手术名称、效果及对麻醉药品的反应。 个人史 1.月经史 初潮年龄,持续日数及周期,经血量,有无血块及痛经史。
末次月经及前次月经时间。 2.婚姻史 结婚年龄或再婚年龄,丈夫健康情况。
不孕症者,须了解性生活情况。 3.孕产史 初孕年龄,孕产次(包括足月产次、早产、流产、人工流产、现有子女数),及每次孕产期有无感染、难产、大出血等异常情况。
末次妊娠年月,曾否采用避孕措施,方法、效果如何,有无副作用或并发症。 家庭史 有无遗传性或传染性疾病,如畸形、血友病、白化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结核等。
(二)体格检查 1.按体检顺序进行,特别注意营养、发育、毛发分布及疏密,甲状腺是否肿大,乳腺发育是否良好,有无硬块。 2.常规妇科检查,包括下腹部、外**及窥阴器检查,双合诊、三合诊或直肠指诊。
(三)检验及其他检查 1.血、尿、粪常规及其他有关检验。 2.白带多或手术前患者,检查**滴虫、真菌及清洁度。
3.30岁以上已婚妇女,常规作宫颈细胞刮片检查。 4.按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波、x线、ct等检查。
二、妇科病历举例 入院记录 卢芝香,女,40岁,已婚,浙江省肖山县人。汉族,上海东方开关厂工人,现住本市凤阳路100弄2号。
因发现腹部包块1年,近3月来明显增大,于1991-11-7入院。本人陈述,同日记录。
自1991年10月20日因发热、胃寒、下腹部疼痛,住**医院,检查子宫增大如拳,当时给予抗感染治疗。近3个月来,自觉明显增大,手脚发胀,腿肿。
最近2个月来伴小便频数,夜尿4~5次,色清,无尿痛。故于9月12日去黄浦区中心医院内科门诊诊治,经服药,腿肿消退,而腹胀依然。
以后一般情况尚好,近3月来月经量增多,间隔20~25天来一次,持续7~10天,色鲜红,伴血块,且有痛经。 患者平素身体较健壮。
3岁时曾患“麻疹”,无并发症;否认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幼年曾接种牛痘苗。
近年来经常有全身性轻度浮肿,服利尿药后可消退。患胃病已数年,经常反酸、暧气。
未发现药物过敏史。 生于浙江省肖山县,自幼来沪,未到过外地,无烟酒嗜好,月经史18(3~5/30)天,量中,无痛经。
末次月经1991年10月10日,行经5天。前次月经1991年9月25日。
20岁结婚,丈夫已48岁,今年9月死于“胃癌”。婚后足月顺产三胎,子女均健在。
7年前人工流产一次,此后未再生育(未采取避孕措施)。父亲健在。
母亲10年前死于“宫颈癌”。兄2妹1均健在,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7℃,脉搏90/min,呼吸20/min,血压16/10.7kpa(120/80mmhg),身高154cm,体重51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体检合作。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发育正常,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良好,扁桃体不大。
颈软,甲状腺不肿大。**对称,运动自如,双肺呼吸音清楚。
心率90/min,心律齐。心尖部可闻ⅰ~ⅱ级收缩其杂音。
下腹部正中稍膨隆,脐下腹中可触及一约小儿头大包块,表面不规则,质地坚韧、不以推动、无压痛,叩之呈实音。肝、脾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 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分布均匀,两侧大小**对称,会阴陈旧性裂伤ⅱ°。
**伸展性好,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宫颈光滑肥大,颈口呈横裂状。宫体界线不清,包块几乎占据整个盆腔,偏于左侧,与左侧盆壁紧贴,质硬,不活动,并高出盆腔达下腹部,约似5个月妊娠子宫大小。
包块的右侧较肖滑,左侧明显高低不平。左侧附件被包块挤压,触诊不不清楚,触痛+;右侧附件增厚、压痛。
检验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4*1012/l,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计数8.6*109/l,中性80%,淋巴20%,出血、血凝时间均1min,血沉20mm/h。尿蛋白微量。
粪黄软,镜检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
白带:滴虫,真菌。宫刮片未见瘤细胞。
b型超声波检查:子宫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