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教小孩的看图列算式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减法,继续感知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走了”、“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独立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
1. 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视频仪、电视机。
2.学具:幼儿数学操作材料P25,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4的分合。集体、个别与老师口头对4的分合。
二、学习4的减法。
(一)、学习4的第一组减法。
1.教师依次出示3幅图,(小鸡在草地上),请幼儿用完整句讲述每一幅图的意思,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走了,还剩)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说说每一幅图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为图列出算式。
3.集体读算式。
(二)、学习4的第二组减法。
教师直接将3幅图出示,(天空中的飞机),让幼儿观察后用完整句表达,并列出算式,集体、个别讲述。
(三)、学习4的第三组减法。
也是直接出示三幅图,最后一幅打上问号,让幼儿编出题目,(河里的小鸭子),方法同上。
(四)、集体读4的三个减法算式(4-1=3、4-2=2、4-3=1)
三、操作活动。
1.看图列减法算式。
教师先讲述做法,然后让幼儿操作。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启发幼儿用 “吃了”、“还剩”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将算式填写完整。
2.将分合式填写完整。(方法同上)
四、评讲
集体检查做的对不对,请个别幼儿上来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操作的(放在视频仪上)。
2.幼儿园大班看图列式并计算教案怎么写
大班计算教案:看图列算式
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13、17—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用三句话讲述)例: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
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看图写算式是怎么算的
不知道问问题的是家长还是孩子,这个老师应该教过的吧?没有具体的图片,只能给你举个例子了。
图片如下:由图可知,①每一束气球有4个,一共有4束,共16个气球;②如果从中间分开,则左边有8个气球,右边有8个气球,共16个气球。所以乘法算式为 4*4=16 和 8*2=16; 除法算式为 16÷4=4 和 16÷2=8。
------------------------------------------------------------------------------------------题目可能不同,但基本思路应该都是先看每一块,或者相同的物体,数其数量,然后再数总数。根据题目要求,就可以自由安排了。
4.我小孩算式题不会,该如何教他
没有会与不会关键在于学,如果小孩悟性差那就多花点时间,当然父母也得多花点时间。
你的鼓励关爱对他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算术的基础是加减乘除,接下来的就是逻辑关系。
加减乘除得通过练习掌握,算多了也就会了。至于逻辑关系的练习那就比较麻烦,逻辑关系比较多,但是你可以从他做错的题或者不会的题入手,把那些题解释给他听让他明白题目的意思,引导着让他去解答而不是你解答。
当然你不能让小孩过分依赖你,你得让他先学会独立思考,不会了你才能出手。什么是不会了呢,也就是他以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始终无法搞清楚的。
切忌不能小孩一看题就说不会做你就帮着,这样是不行的,因为小孩其实根本没思考。
5.如何教孩子学习看图列一个减法算式公开课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减法,继续感知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走了”、“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独立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 1. 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视频仪、电视机。
2.学具:幼儿数学操作材料P25,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4的分合。集体、个别与老师口头对4的分合。
二、学习4的减法。 (一)、学习4的第一组减法。
1.教师依次出示3幅图,(小鸡在草地上),请幼儿用完整句讲述每一幅图的意思,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走了,还剩)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说说每一幅图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为图列出算式。
3.集体读算式。 (二)、学习4的第二组减法。
教师直接将3幅图出示,(天空中的飞机),让幼儿观察后用完整句表达,并列出算式,集体、个别讲述。 (三)、学习4的第三组减法。
也是直接出示三幅图,最后一幅打上问号,让幼儿编出题目,(河里的小鸭子),方法同上。 (四)、集体读4的三个减法算式(4-1=3、4-2=2、4-3=1) 三、操作活动。
1.看图列减法算式。 教师先讲述做法,然后让幼儿操作。
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启发幼儿用 “吃了”、“还剩”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将算式填写完整。 2.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方法同上) 四、评讲 集体检查做的对不对,请个别幼儿上来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操作的(放在视频仪上)。
6.怎样做看图列式题,有什么方法
学生看图列式计算出现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弄不清题意,找不出已知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知道总数和一部分,另一部分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常常弄不准已知和未知。2、题意已弄清,但不知用怎样的算式做表达。
尤其是面对减法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误做加法。3、计算出问题。
比如在减法算式时,学生会误以为用一部分来减另一部分。我个人认为,看图列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看懂题列对算式。
学生怎样才算是看懂题,是出示一幅图,问学生“你能看明白你会列算式解决吗?”接着就让学生列算式解答。的确,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泛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力较强的)真正理解掌握了,但很大一部分同学,只是“看着葫芦画瓢”。
当真正把加减法题混合在一起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只能胡乱猜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下我访问了每次都做对的同学,我发现,只要会做的,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看来,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没错。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必须从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主切入点。
找到了切入点,我专门组织了两节看图列式训练课,先引导学生找数学信息,逐步要求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训练一定量后,再请学生找出所求的数学问题,同样用语言表达。
最后引领学生完整地表达每幅图所表达的数学信息和所要求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分步训练,慢慢地学生借助于数学语言边一载体,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图意,列式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真是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