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唐诗零陵早春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 读懂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背诵、默写古诗。
3 培养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分析:
《早春》是唐代大诗人韩愈的作品。诗人抓住早春时节的特点,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是啊,春天终于被我们盼来了,我们北国的春姑娘脚步走得多缓慢啊,冰雪刚刚消融,还没有看见到春的色彩呢,如果说四季有颜色的,那春天会是什么颜色呢?
生⒈:绿色。
生⒉:粉色。
生⒊:五彩的。
师:是啊,这些色彩都是春姑娘的装束,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想不想学学小燕子去当春天的信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伙伴啊?
生:(兴奋地奔走相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师:美丽的春姑娘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礼物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春天的旋律?(放多媒体出示春天画面)。
师:春天真美啊,同学们都陶醉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生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淙淙的流着,小鱼也摆起了尾巴,唱起歌来。
生⒉:风婆婆来了,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大地笑哈哈。
生⒊:雷公公来了,雨姐姐也来了,小草悄悄地从土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在春雨里使劲向上伸腰。
……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描述真美,春天在你们的眼中如诗般缠绵,如画般动人,你们是不是也想给春天写赞歌了呢?
师:同学们大诗人韩愈就写过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想不想一起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
(生读古诗) (出示相关的挂图)
师:这么美的诗你愿意用什么方式去学习呢?
生⒈:边看注释,查字典去学。
生⒉:同桌讨论,边备边学。
生⒊: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这首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诗意)
师:谁愿意来汇报你的所得?
生⒈:春天的细雨如丝如烟,笼罩着京城的街道,泥土被滋润得像酥油一样松软。
生⒉:小草刚刚发芽,从土地里刚刚钻出头来,远远望去绿油油的,可走到前看却不分明。
……
师:你们学到的可真多,还有哪些疑惑呢?
生⒈:为什么诗中说“草色遥看近却无”呢?是远看能看到,走近却看不到吗?
(学生议论)
师:郊外的小草刚刚发芽,远看一片绿色,近看绿色又稀又少,这里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远看与近看的不同,这正是早春时节小草刚刚破土的那一刻景色,把早春的特点描绘得十分准确、形象。
师:诗中的景色可真美,我们该去如何读这首诗啊?
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师: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诗,个人读,小组读,配音乐诵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美,诗中的意境更美,谁愿意来描绘诗中的画面。
生:春天来了,细雨如丝,小草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那小雨轻轻地洒落在地上,土地被滋润得像酥油一样松软,还散发出泥土的清香,远远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小草,几枝粉红的桃花,还有如烟的细柳、叽叽喳喳的燕子,好一幅春景图。
师:春天如此美丽,不能不让我们心情愉悦,充满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之情,那我们的这种热情该如何表达呢?
生⒈:写诗。
生⒉:作画。
生⒊:唱歌、跳舞。
……
师:请同学们分兴趣小组进行活动。
(学生分兴趣小组进行创作并汇报)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那些收获?
生⒈:学习这首诗我更了解春天了,也更热爱春天了。
生⒉:我学会了一些好词好句。
生⒊:我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抓紧春天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师:是啊,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开始,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为春播种,也为秋的收获而努力奋斗!
2.幼儿园唐诗零陵早春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 读懂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背诵、默写古诗。 3 培养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分析: 《早春》是唐代大诗人韩愈的作品。诗人抓住早春时节的特点,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是啊,春天终于被我们盼来了,我们北国的春姑娘脚步走得多缓慢啊,冰雪刚刚消融,还没有看见到春的色彩呢,如果说四季有颜色的,那春天会是什么颜色呢? 生⒈:绿色。
生⒉:粉色。 生⒊:五彩的。
师:是啊,这些色彩都是春姑娘的装束,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想不想学学小燕子去当春天的信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伙伴啊? 生:(兴奋地奔走相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师:美丽的春姑娘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礼物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春天的旋律?(放多媒体出示春天画面)。
师:春天真美啊,同学们都陶醉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生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淙淙的流着,小鱼也摆起了尾巴,唱起歌来。
生⒉:风婆婆来了,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大地笑哈哈。 生⒊:雷公公来了,雨姐姐也来了,小草悄悄地从土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在春雨里使劲向上伸腰。
……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描述真美,春天在你们的眼中如诗般缠绵,如画般动人,你们是不是也想给春天写赞歌了呢? 师:同学们大诗人韩愈就写过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想不想一起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
(生读古诗) (出示相关的挂图) 师:这么美的诗你愿意用什么方式去学习呢? 生⒈:边看注释,查字典去学。 生⒉:同桌讨论,边备边学。
生⒊: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这首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诗意) 师:谁愿意来汇报你的所得? 生⒈:春天的细雨如丝如烟,笼罩着京城的街道,泥土被滋润得像酥油一样松软。 生⒉:小草刚刚发芽,从土地里刚刚钻出头来,远远望去绿油油的,可走到前看却不分明。
…… 师:你们学到的可真多,还有哪些疑惑呢? 生⒈:为什么诗中说“草色遥看近却无”呢?是远看能看到,走近却看不到吗? (学生议论) 师:郊外的小草刚刚发芽,远看一片绿色,近看绿色又稀又少,这里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远看与近看的不同,这正是早春时节小草刚刚破土的那一刻景色,把早春的特点描绘得十分准确、形象。 师:诗中的景色可真美,我们该去如何读这首诗啊? 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师: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诗,个人读,小组读,配音乐诵读。
) 师:同学们读的很美,诗中的意境更美,谁愿意来描绘诗中的画面。
生:春天来了,细雨如丝,小草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那小雨轻轻地洒落在地上,土地被滋润得像酥油一样松软,还散发出泥土的清香,远远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小草,几枝粉红的桃花,还有如烟的细柳、叽叽喳喳的燕子,好一幅春景图。 师:春天如此美丽,不能不让我们心情愉悦,充满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之情,那我们的这种热情该如何表达呢? 生⒈:写诗。
生⒉:作画。 生⒊:唱歌、跳舞。
…… 师:请同学们分兴趣小组进行活动。 (学生分兴趣小组进行创作并汇报)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那些收获? 生⒈:学习这首诗我更了解春天了,也更热爱春天了。
生⒉:我学会了一些好词好句。 生⒊:我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抓紧春天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师:是啊,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开始,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为春播种,也为秋的收获而努力奋斗。
3.幼儿看图学唐诗教案怎么写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边表演边朗读古诗。
二、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①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玩过)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②(大树)大树上住着谁呢?(小鸟)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③(小溪)水声好听吗?(好听)
④(小花)春天里小花都开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们看到的小花是什么颜色的?到了冬天花怎么了?还在吗?
⑤你见到大山了嘛?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⑥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师: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4.在幼儿园上春晓这首古诗的教案怎么写
古诗《春晓》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2. 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 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 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 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3.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课件)
(四)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 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
2. 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3. 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 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五)幼儿学习朗诵。
1. 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2. 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参考资料: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活动评析:《春晓》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所以在本堂课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课堂氛围比较好。
5.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如果有问题可以继续追问
望朋友采纳 谢谢!
6.幼儿大班古诗教案该怎么写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
作者:聚优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_@我是分割线@_@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7.幼儿园古诗咏柳的教案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8.幼儿看图学唐诗教案怎么写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边表演边朗读古诗。 二、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①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玩过)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②(大树)大树上住着谁呢?(小鸟)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③(小溪)水声好听吗?(好听) ④(小花)春天里小花都开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们看到的小花是什么颜色的?到了冬天花怎么了?还在吗? ⑤你见到大山了嘛?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⑥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师: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幼儿园唐诗零陵早春教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