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配位化学式
配位化学就是研究金属的原子或离子与无机、有机的离子或分子相互反应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特点以及它们的成键、结构、反应、分类和制备的学科。
在配位化合物中 ,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解释配位键的理论有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最早记载的配合物是18世纪初用作颜料的普鲁士蓝K〔FeⅡ(CN)6FeⅢ〕。1798年又发现了CoCl3·6NH3是CoCl3与NH3形成的稳定性强的化合物 ,对其组分和性质的研究开创了配位化学领域。1893年,瑞士化学家A.韦尔纳首先提出这类化合物的正确化学式和配位理论,在配位化合物中引进副价概念,提出元素在主价以外还有副价,从而解释了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以及它在溶液中的离解。
2.什么是配位化学式
配位化学就是研究金属的原子或离子与无机、有机的离子或分子相互反应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特点以及它们的成键、结构、反应、分类和制备的学科。
在配位化合物中 ,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解释配位键的理论有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最早记载的配合物是18世纪初用作颜料的普鲁士蓝K〔FeⅡ(CN)6FeⅢ〕。1798年又发现了CoCl3·6NH3是CoCl3与NH3形成的稳定性强的化合物 ,对其组分和性质的研究开创了配位化学领域。
1893年,瑞士化学家A.韦尔纳首先提出这类化合物的正确化学式和配位理论,在配位化合物中引进副价概念,提出元素在主价以外还有副价,从而解释了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以及它在溶液中的离解。
3.【各种配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各种中心离子的配位数越多越好太少的不采
1Cu+4HCl(浓)=H2[CuCl4] +H22.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2H2O3.8NaCN+4Au+O2+2H2O=4Na[Au(CN)2]+4NaOH4.H2O2 + 2[Fe(CN)6]4- + 2H+ = 2H2O + 2[Fe(CN)6]3- H2O2 + 2[Fe(CN)6]4- + 2OH- = 2H2O + 2[Fe(CN)6]4- +O25.AgBr+2S2O3 2-=[Ag(S2O3)2]3-+Br-6.AgBr+2NH3=[Ag(NH3)2]++Br- [Ag(NH3)2]++Br-+2H+=AgBr+2NH4+可能没配平 请LZ自己看一下~课件和教案发送至邮箱了 请查收。
4.各种配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各种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一般而言,+1的离子,Cu+、Ag+、Au+,都是2配位
如:[Au(CN)2]-、[CuCl2]-、[Ag(S2O3)2]3-
+2的离子中,Cu2+、Zn2+、Hg2+、Be2+、Pt2+是4配位
如:[Cu(NH3)4]2+、[Zn(CN)4]2-、[HgI4]2-、[BeCl4]2-
其他的+2或+3的离子一般是6配位
如:[Fe(CN)6]4-、[FeF6]3-、[Co(NH3)6]3-、[CrCl3(H2O)] 等
但有许多特例要记住,如Au3+、Al3+、Fe3+、Co2+、Ni2+与Cl-都是4配位,Fe3+与PO43-是2配位,Ni2+与NH3或CN-配位数可以是4或6,Fe3+和SCN-配位数不定,可为1~6
如果中心离子是非金属,这种情况不多,背下来即可。如 [BF4]-、[SiF6]2-、[PCl6]-等
如果配体是CO或一些有机配体,情况复杂很多,如Fe(CO)5、Ni(CO)4、Cr(C6H6)2、Fe(C5H5)2等,好在数量也不多,如果掌握“有效原子序数规则”(缩写EAN,可上网搜索查看详情)会简单很多。
另外,要注意有的配体,如草酸根C2O42-等,是多基配体,计算配位数的时候需小心。例如[Fe(C2O4)3]3-是6配位而不是3配位
有的可变价离子,如Cu+/Cu2+、Au+/Au3+,不同家态配位数不同,须认真考察具体生成哪一种,才能判断配位数。
就你举的例子
铜和浓盐酸:2Cu + 8HCl + O2 = 2H2[CuCl4] + 2H2O,这个必须有O2参与
如果是铜和盐酸/氯化铜浓溶液:Cu + CuCl2 + 2HCl = 2H[CuCl2]。注意此时生成的Cu+
金和王水:Au + 4HCl + HNO3 = H[AuCl4] + NO↑ + 2H2O
NACN与金 O2:4Au + 8NaCN + O2 + 2H2O = 4Na[Au(CN)2] + 4NaOH。此时生成的Au+
H2O2和[Fe(CN)6]3-没有反应,如果是H2O2和[Fe(CN)6]4-,可以反应生成 [Fe(CN)6]3-
H2O2 + 2[Fe(CN)6]4- + 2H+ = 2H2O + 2[Fe(CN)6]3-
AgBr和Na2S2O3:AgBr + 2S2O3 2-=[Ag(S2O3)2]3- + Br-
AgBr和NH3再加H+不会反应。
5.怎么写化学式
一. 单质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常温下为固体的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单质,元素符号的名称就是该单质的名称,例如碳—C、硫—S、磷—P、钠—Na、铜—Cu、镁—Mg、铁—Fe,但是碘为I2。
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单质,元素符号的名称就是该单质的名称,也可在元素名称后加一个“气”字,例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其它气体的单质,一般用用元素符号和右下标2表示该元素的单质,用元素符号的名称加一个“气”字的方法来命名,例如氧气—O2、氢气—H2、氯气—Cl2、氮气—N2。
二. 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氧化物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边,即“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称为“氧化某”,例如“氧化铜”,后读“铜”,则先写铜的元素符号“Cu”,先读“氧”,则后写氧元素的符号“O”,故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反之,MgO的名称就是“氧化镁”,CaO 的名称就是“氧化钙”。
某些稍微复杂点的氧化物或者有多种化合价元素的氧化物,一般称为“几氧化(几)某”,即化学式中有几个氧原子就称为“几氧化”,另一种元素有几个原子就称为“几某”,例如Fe3O4称为“四氧化三铁”、P2O5称为“五氧化二磷”, 若另一种元素原子数是1,则称为“几氧化某”,例如CO2称为“二氧化碳”、SO2称为“二氧化硫”、SO3称为“三氧化硫”。
说明:以上只是主要规则,某些物质还有特定的命名方法和规则,请对照表1—1记忆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名称和化学式。
三. 酸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中学化学要求掌握的无机酸的种类较少,请参考表1—1记住它们的化学式即可。
四. 碱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碱一般是金属的氢氧化物,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先写,氢氧根(OH)后写,读作“氢氧化某”,例如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又如Mg(OH)2的名称为氢氧化镁。
说明:NH3,名称为氨,也称氨气,因其溶于水而生成NH3.H2O(一水合氨),NH3.H2O能电离产生OH‑而使水溶液呈碱性,为了表1—1的简洁,故把NH3填在碱这一栏,但它并不是碱。
五.盐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无氧酸(例如盐酸)形成的盐,称为“氯化某”,例如NaCl称为氯化钠,注意FeCl2称为氯化亚铁,称为FeCl3氯化铁。
含氧酸(例如硫酸、碳酸、硝酸等)形成的盐,称为“某酸某”,例如Na2SO4称为硫酸钠,Na2CO3称为碳酸钠,注意如果是含氧酸形成的酸式盐则称为“某酸氢某”,例如NaHCO3称为碳酸氢钠。还有一些特殊的盐,中学很少见到,就不提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