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有关于大理三塔的作文
倘若说大理城古意凝重多几分历史的厚重。那么走近大理三塔便恍若进入般若之境,而蝴蝶泉给人的感受则是浪漫,让人婉如欣赏一曲爱情的咏叹调。
点苍山连绵起伏巍峨耸峙,点苍山脚下的三塔鼎峙,撑天拄地,玉柱标空,雄浑壮丽。“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大理三塔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或跃然于纸质媒体上,三塔是大理的标志。而蝴蝶泉给人的则是另一种境界。这是象征爱情的一泓泉水。每年四月十五的蝴蝶会,白族男女青年都来到这里丢个石头试水深,用歌声来找意中人,如此牵动情思的好去处自然会招睐四面八方的远近游人前去观赏吟哦。
大理三塔的后面有崇圣寺。但我参团的旅行社设定的景点并没有这座寺院。我虽非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仍有红尘欲望的旅行者,参谒寺庙不下百余座。寺庙的型制大同小异,所谓的差别只是规模的大小而已,凡夫俗子的我,不入禅境倒也坦然,能见三塔了此心愿足矣。
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北郊一公里处,三塔一前两后呈品字型排列。主塔名曰千寻塔、位于前,高近70米,四面、方形、16层密檐式,与西安大雁塔形制相近,也是唐代所建。我站在塔下向上仰望,只感到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塔的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
塔与泉,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将大理三塔和蝴蝶泉穿凿附会揉合一起拉杂成篇、缘于我文笔拙劣文思枯渴、草此拙文不过是孤芳自赏罢了。这蝴蝶泉地处滇藏公路西侧的苍山脚下,距大理仅里许之遥。是我们来大理的重点浏览景区。这儿就是电影《五朵金花》主人公阿鹏和金花对歌谈情的地方。
好山好水要有诗词点缀,大凡名胜之地都有美丽的传说,蝴蝶泉概莫能外,蝴蝶泉有着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传说,这段爱情故事牵动人的心魄,同时也让人悲怆。
传说老老年以前,苍山云弄峰下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名叫霞郎,女的名叫霁姑,霞郎和霁姑情笃意深、爱意弥坚,他们二人常在蝴蝶泉边约会对歌。然而,霁姑的美貌却让獐头鼠目狠毒乖戾的霸主虞王垂涎三尺,总想占有为快,一日便胁肩讪笑决计抢亲。霞郎乃一铮铮铁汉,岂容虞王的恶行得呈,霞郎设计救出霁姑。虞王见到嘴的肥肉跑了,便同一伙帮凶在后紧追,霞郎霁姑走投无路,双双跳人泉中,殉情而死,最后化为一双蝴蝶,在泉上翩翩起舞,此后人们就把这泓泉水叫作蝴蝶泉。
霞郎霁姑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故事如出一辙。都是歌颂忠贞爱情,鞭笞封健礼教和扬善抑恶的黄钟大吕,蝴蝶泉因霞郎霁姑忠贞的爱情故事而更加美丽,于是乎便成为无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一些骚人硕客前来吟诗作赋,使得蝴蝶泉更增华彩。远的且不说,大文豪郭沫若1 962年游蝴蝶泉时,听到当地同志介绍阿霁阿霞的爱情传说,即兴写下了一首长诗,现摘几句以飨读者,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
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
五彩缤纷胜似花,随风飘摇朝复暮。
蝶会游人多好奇,以物击之散还聚。
原来这儿有“蝴蝶树”奇景。在蝴蝶泉西北角的池边有一棵苍劲的合欢古树横跨泉上,合欢古树枝叶婆娑,树荫遮天蔽日,每当春末夏初,古树开花,状如彩蝶,且散发出诱蝶的清香味,其时蝴蝶群集飞舞,一只只“连须钩足”,从枝头悬至泉面,形成千百个蝶串,象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带。这些蝴蝶,人来不惊,投石不散,形成令人惊叹的奇观。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最为壮观。
相传农历四月十五日是霞郎和霁姑跳泉化蝶之日。因此,人们就把这天作为“蝴蝶会”期,届时,白族男女青年身着盛装,集于蝴蝶泉边,唱歌跳舞,仿佛与蝴蝶比美,花丛中,树荫下,优美的歌声此起彼落,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倾诉衷肠,相互表达爱慕之情。这天不仅白族青年游泉串会者人头攒动,许多中外游客,都慕名前来观赏。
现在,蝴蝶泉公园,修有蝴蝶楼、八角亭、六角亭、望海亭、月牙池。咏蝶碑等,还栽培了大量的花木。可是,因大量使用农药杀虫,使得花木减少,气候变异等,导致蝴蝶减少,为弥补这一不足,在这里建了一座蝴蝶馆,进行人工培殖,这座蝴蝶馆,真实地再现了蝴蝶泉边蝴蝶的生态、以及与蝴蝶有关的蝴蝶文化,为不能亲临蝴蝶会的游客提供了了解蝴蝶泉奇观的珍贵资料。
2.云南三塔作文150字
美丽的大理三塔
寒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云南大理玩。
大理位于我国的云南省中西部,是白族自治州。那里一年四季如春,鲜花盛开。
我们的车刚到大理,那里的风景就把我吸引住了:大理的松树长得非常茂盛,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最吸引人的就是大理三塔了。大理三塔矗立在美丽的苍山下,洱海之滨。我们一到那儿,我就吵着让爸爸给我照相。因为这里的三座塔特别壮观:中间的主塔又高又大,据说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左右两边的塔较矮,建于五代十国时期。三塔下的湖水清澈见底,湖水和三塔被茂密的树木包围着,远看像一道美味佳肴:有乳白色的像竹笋一样的三塔,有嫩绿色像青菜一样的松树,还有豆绿色像苹果汁一样的湖水……三塔映在水里就变成了六塔,这就是大理三塔最著名的景观。
云南的大理三塔是我旅游过的最美丽的地方!
3.大理三塔作文620
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城约一公里处。为大理胜景之一。被称为大理古文化的象征。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园公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
三塔旁,原有规模害宏大的崇圣寺。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1925年地震,塔顶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三塔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精心维修。
4.大理三塔作文400字
今天是我在云南旅游的第二天。我们早上八点钟就开始座车,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大理。在云南不可以将女的称为“小姐”,这是不礼貌的。在大理,将女的称为“金花”,将男的称为“阿鹏哥”。
我们首先来到有“风花雪月”之中的雪之称的地方——苍山。苍山的山顶终年积雪,所以把它称为“风花雪月”中的雪。苍山里有许多的景点,最令我难忘的是“清碧溪”。清碧溪的溪水清澈见底,还有又短又窄的小路。是给人们从小路的尽头,扔银币,许愿的。由于小路太窄了,所以只听“扑通”一声,我的一只脚掉进了水里,惹得周围的人都开怀大笑。快乐的时光过很快,我们离开了苍山,向下一个景点——大理古城前进。过了十多分钟,我们就到达了古城。
5.大理三塔的风景写一篇作文100字左右
寒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云南大理玩。
大理位于我国的云南省中西部,是白族自治州。那里一年四季如春,鲜花盛开。
我们的车刚到大理,那里的风景就把我吸引住了:大理的松树长得非常茂盛,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最吸引人的就是大理三塔了。大理三塔矗立在美丽的苍山下,洱海之滨。我们一到那儿,我就吵着让爸爸给我照相。因为这里的三座塔特别壮观:中间的主塔又高又大,据说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左右两边的塔较矮,建于五代十国时期。三塔下的湖水清澈见底,湖水和三塔被茂密的树木包围着,远看像一道美味佳肴:有乳白色的像竹笋一样的三塔,有嫩绿色像青菜一样的松树,还有豆绿色像苹果汁一样的湖水……三塔映在水里就变成了六塔,这就是大理三塔最著名的景观。
云南的大理三塔是我旅游过的最美丽的地方!
6.大理三塔作文620
夏之旅——游大理 福建省福州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5)班张文婷 今天我带大家来大理逛逛,大理是座美丽的城市,在大理市中有许多国家级的风景名胜,今天我就带大家来看看!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大理三塔。
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约一公里处。主塔名为千寻塔,高69.13米,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东面正中有个醒目的石壁,上面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在这四个大字中,只有“永”字是在一次大地震后保存下来的,剩下的三个字是由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
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地震中,三座塔都被震斜了,主塔在其后的余震中又恢复原样,其余两塔仍有不用程度的倾斜,左塔倾斜10度,右塔倾斜8度。可是,经过一年又一年,那两座塔还是矗立在那,一动不动。
在三塔旁还有一个崇圣寺,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接着,我们就来到了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位于苍山脚下,在古城的大门的正上方有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楷书的“大理”二字,在城外还有城墙,城墙高7.5米,厚6米。
可惜的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古城现在已不让游人登城游览了。在大理古城内居住的大部分居是白族人,城内由许多白族传统居,城内的居不论贫富,都有养花的习惯,所以大理古城也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大理古城的建筑还保存这原来的旧貌,古色古香。最后,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乘“杜鹃号”游船游览洱海。
洱海其实不是海,是云南省容量最大的淡水湖,由于面积大,所以人们称之为海。它的海拔有1966米。
在船上我们欣赏了洱海的美丽景色,还观看了大理的“三道茶”、“白族歌舞表演”等节目。“风花雪月”是大理著名的景色,上关花:是指大理的茶花举世闻名;下关风:下关(一个地方)的风很大,夏天的风还有点刺骨的感觉;苍山雪:在冬季,苍山雪白雪白的,这个季节是大理的雨季,所以看不见雪,只见满山云雾缭绕,更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洱海月:是说在洱海上看月亮,晚上,月亮倒映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要欣赏大理的四大景色必须在不同季节来,今天,雨季的大理没能让我们欣赏全这四大景色,真是一种遗憾啊!以上所介绍的景点只是大理的一部分,大家听了介绍,喜欢大理吗?你们可要去看看啊。
7.大理三塔一文中主要写什么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
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
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黔国公孙世阶所书。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即位于此,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
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三塔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间(公元713—741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3层。
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3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
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藉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
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经历代的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巅峰。
据《南诏野史》记载:崇圣寺“基方七里,周三百余亩,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 南诏国时期的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和王子舒难陀,在南诏王异牟寻的陪同下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因而崇圣寺三塔成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
到了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第一代国王段思平酷爱佛教,《南诏野史》说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公元1056年,星逻(今泰国)国王耶多曾两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国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赠。
由于大力倡导,大理佛教非常盛行。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圣寺当和尚,他们分别是:第二代王段思英、第八代王段素隆、第九代王段素贞、第十一代王段思廉、第十三代王段寿辉、第十四代王段正明、第十五代王段正淳(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之父)、第十六代王段正严(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第十七代王段正兴。
其中第二代王段思英,即位一年就到崇圣寺出家。这些国王固然也酷爱佛教,但主要是在争夺王位的斗争失败后的一种出路,因而史书上有“逊位为僧”、“避位为僧”的记载。
明代传抄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经典《大灌顶仪式卷》,就记载了国王举行灌顶仪式的复杂场面,这么多国王出家,在世界佛教史上是独有的奇特现象。因而,吸引了内地香客和东南亚、南亚香客到崇圣寺“朝圣”,崇圣寺成了东南亚、南亚推崇的“皇家国寺”。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载:“是寺在(苍山)第十峰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对势,极雄伟。
楼中有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为蒙氏(南诏)时铸,其声闻可八十里。
其后为正殿,殿后罗列诸碑……其后为雨铜观音,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余……自后历级上,为净土庵等。”明代崇圣寺以五大重器著称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元代高僧圆护手书的“佛都”匾、明代三圣金像。
香火更旺,裴声于南亚、东南亚。
8.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简解
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三塔三大特点:
①千寻塔为16层,小塔为lO层,均为偶数层塔,与中原盛行的奇数层塔截然不同;
②千寻塔的外形轮廓是上下向内收缩,中部凸出,呈现出柔和的曲线美;
③据说建造三塔时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现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来,经历了长期的风雨剥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塔基依然稳固,塔身也未见明显倾斜(据载,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15年5月6日大地震,城内房屋倒塌99%,而三塔岿然不动,仅震落千寻塔塔顶宝刹,可见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9.对下联,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有这么个故事,是类似的上联。话说祝枝山与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相遇。这个徐师爷自命不凡,夸口说任何对子也难不住他。这次他又提出要和祝枝山赛对子,祝枝山便出了一个上联: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师爷张口便对:
五台山上五层台。
徐师爷得意的说:“怎么样。”祝枝山笑着说:“我还没说完呢。我说的是---------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那我对的是----------
五台山上五层台,台,台-------------”他对不下去了,因为总不能说五个台字吧。据说这对子至今无人对,成为绝对。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三塔有几层和三塔日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