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地考察报告怎么写
主要得看你考察哪方面。何地考察。
比如房地产考察,内容格式主要有:
1、考察行程
2、某地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3、考察的地块及周边环境;
4、地块可参照的在售项目情况及营销启示;
5、地块投资及收益预算分析;
6、风险分析评估
7、项目建议。
如是政府或事业单位考察初中教育。
1、考察行程
2、某地初中教育整体情况;
3、某地初中教育特色;
4、我地初中教育学习借鉴之处;
2.实地考察报告怎么编写
主要得看你考察哪方面。何地考察。
比如房地产考察,内容格式主要有:
1、考察行程
2、某地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3、考察的地块及周边环境;
4、地块可参照的在售项目情况及营销启示;
5、地块投资及收益预算分析;
6、风险分析评估
7、项目建议。
如是政府或事业单位考察初中教育。
1、考察行程
2、某地初中教育整体情况;
3、某地初中教育特色;
4、我地初中教育学习借鉴之处;
3.考察报告怎么写
实地考察,是考察报告写作的重要基础。
考察重亲自观察,目的就是要抓观察对象的特征,但没有专业知识作指导,观察就是两眼一抹黑了。结果一无所获,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一个没有地质地貌知识的人站在西藏打加拉山坡上,看到一个高于一个的平台会无动于衷,但对搞地质地貌的考察队员来说,他们面对这种地貌马上就能判断:“所有这些平台的存在,都表明高原在上升过程中是间歇性的,运动时快时慢,交替更进,每个平台代表着或长或短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见《地理知识》 1984年第6期)对一个没有林业知识的人来说,面对卡马沟谷里茂密整齐的林子只能发出“真美呀”的感叹,却说不出各类树木的名称,更不懂它们的价值,但对有专业知识的考察队员来说,他就能马上发现:“在250平方米的样方内,竟有22种高大的乔木,占优势的科属是壳斗科的栲属、石株属、青冈属,槭科的槭属……”(《片马行》)(见《地理知识》1983年第1期。可见,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作指导,考察队员才能耳聪目明,迅速捕获到考察对象的种种特征,发现考察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察报告是专家们的写作。像综合考察就必须由各门科学的专家们联合组成考察团,容不得“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综合考察任务,最终完成考察报告的写作。
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既是考察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写出有分量的考察报告的必备条件。
4.实地考察是什么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是在周详严密的架构之下,由调查人员直接向被访问者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相互来往过程。第一手资料又称为初级资料,系指首次搜集到的资料。
实地调查常用的方法有三:
⑴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由调查人员利用眼睛以直接观察具体事项的方式搜集资料。例如,调查人员到被访问者的厨房去观察食用油品牌及包装情况即是。
⑵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由调查人员用实验的方式,将现象放在某种条件下作观察以获取情报。例如食品的品尝会,就是采用了实验法。
⑶问卷法(Survey Method):将要调查的资料设计成表之后,让接受调查对象将自己的意见或回答,填入问卷中。
在一般进行的实地调查中,以“问答卷”采用最广。
实地市场调查的进行从确立目的到提出报告与追踪,可分为五个步骤。
一确立调查目的
企业在发生市场调查构想时,必须面临重大行销问题或重大行销挑战。因此,必须先从“行销问题分析”着手,确定举行市场调查的目的后,方可着手市场调查准备工作,以避免调查方向错误。
二决定调查方法和架构
调查方法与架构的设计,是指在执行市场调查前,将市场调查工作项目作一完整规划,以期从最合理成本、最合宜的方式及最适当的时间来执行实地市场调查,进而获得最适用的市场资讯。
调查方法的设计包括:问卷调查方式的选定、问卷设计、抽样设计、人员选择及访前训练。
三展开实地调查
进行调查时,每天宜审核调查结果,减少非统计性偏差至最低,以增加抽样调查精准度。展开调查后,应掌握每天调查工作进度,促使调查工作如期完成。其次,应进行日常调查工作检讨,以使调查工作品质日益提高。进行此项工作时,通常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必须以脑力激荡法或充分讨论方式进行,以求实际效果。
四统计分析及阐释
当实地调查完成时,搜集的所有访问表格,只是一堆资料而已。研究人员必须将所有搜集来的资料,加以编辑、组织及分类与制表,方能使调查资料进而变成可供分析解释的资讯。在此资料整理阶段,可包括下列程序:
①编辑:剔除不可靠、不准确及与调查目的无关的资料,使剩余资料都为有排列性、可靠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②汇总及分类:将调查资料先行大类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再将大类资料依调查目的需要,更为详细分类。
③制表:将分类后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及汇总,并将汇总结果以统计数字形式表示。制表方式分为:(l)简单制表,是将答案一个一个分类而成之统计表。(2)交叉制表,是将两个问题之答案联系起来,以得更多的资讯。(3)多变数间关系分析,将两个以上问题之答案联系贯连起来,以得更多资讯。有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组群分析。
现行情况只要将问卷答案输入电脑,经由SPSS套装统计软体,就可列印成表,统计方便且正确性颇高。
④统计资料之阐释:市场调查既经访问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之后,最终目的乃在提出调查结论并解释结论的内涵。
五提送报告及追踪
在撰写实地市场调查报告时,其要点应于文案市场调查报告相似。但应该对下述内容多予以加强,使报告内容更加充实。
①提出建议必须能确实掌握企业状况及市场变化,使建议有付诸实行之可能。
②建议付诸实行之程序要能具体清楚地叙述。
③应列举具体的利益以支持建议内容,必要时应附上“成本效益评估建议书”。
④调查内容要包括市场可变化及推论。
⑤建议应综合渐进,不可只提单一建议。
5.【考察报告怎么写】
考察报告一、考察报告的概念及作用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重要领导人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的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至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那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考察,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重要领导人亲自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考察结果来协助他们制定有关政策.这样,考察活动就日趋社会化,群众化.在以信息为基础,讲究决策科学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时期,考察报告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科研人员要为某项科研任务获取科学数据,也需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对事物的内部的活动规律进行考察,对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否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我国社会科学的考察工作有良好的传统,但对自然科学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大规模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才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工作.建国四十年来,综合考察范围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特别是对许多边远地区,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以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为例,1956年**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完成其中规定的有关国家边远地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各项综合考察,先后组成十个大型综合考察队,每年有上千人同时考察.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地区开发方案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依据;促进了资源研究和考察事业的发展.在综合考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有的考察队还系统地编写了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等科学考察报告,成为学科专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任务的增加,科学考察活动,尤其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考察活动,为振兴中华肩负着光荣任务.它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各类学科的科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二、考察报告的分类及特点考察报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以报告的对象为依据,可分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古生物考察报告,考古考察报告,卫生防疫考察报告,生产力发展考察报告等等,每门学科都可以成为考察对象,写出考察报告.以写作特点为基准,可分为概貌介绍型考察,考证型专察,论证型考察,学术型考察等.人们习惯上常把单门学科的考察报告称为考题性考察,把二门以上学科联合考察写成的报告称为综合性考察.报刊上常见的是专题性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考察报告.我们这里着重从写作特点的角度分类,讨论各类不同考察报告的特点及其写作.1.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这类考察报告常用于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的综合考察.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将被考察地区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出来.它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概貌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上级领导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具有普查性、综合性.考察对象广泛.考察地区的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工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都是考察对象,有必要时还需要考察该地区的民俗人情.比如像杨勤业写的《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①就是一篇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这篇考察报告考察了“位于横断山脉西侧高黎贡山主脊线以西,隶属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冶州沪水县”的片马的各种情况.如地理地形特点,“片马,包括上片马和下片马等自然村,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下”,“是脑昌卡河源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人口、农业耕种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是:“历史上早在明朝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属六库登格土司所管辖”,现在“总人口只有500多,耕地也只有千多亩,这里至今仍然广种薄收,虽然也进行最低限度的松土耕作,可是没有施肥的习惯.玉米、水稻一年一熟,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维持在三百斤以下的低水平,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片马的气候特点:“片马年降水量估计在1400毫米左右.每年雨季从六月开始至十月结束,长达五个月之久,其中七月最多,估计占全年的一半左右.所以,尽管片马海拔较低,气温并不比东坡地沪水高”,“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5℃,晚上睡觉还离不开棉被.”片马的森林资源情况:“片马的沟从里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山坡上的常绿阔叶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一部分成为云南松林”,“进入林子,藤蔓缭绕,草类茂密.到处是几人合抱的人树”,“乔木的上层树冠就可以分五六层。
6.实地考察的方法有哪些
第九章 实地调查法 ----------------------------------------- 第三节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什么 一、实地调查中的观察 实地调查有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观察、访谈、收集文件、心理投射以及通过使用照相机和录像等工具记录的资料。
其中观察和访谈是实地调查中收集资料的重要方式,并且实地调查中的观察与访谈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与访谈。(一)参与观察 1.什么是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也称为自然观察,它是指研究对象在自然的状态下研究者参与某一情境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在定性教育研究中,参与观察是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2.观察活动中研究者参与的程度 区分观察策略的主要区别,是有关观察者参与程度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参与和不参与之间的选择。参与的程度,是完全进入场所作为一个完全参与者,到完全脱离这一场所成为旁观者的连续体。
这两个极端之间的连续向度中具有极大的变异。在参与和观察之间的连续体上,斯潘帝尼(Spradley)将观察者的参与方式区分为下列五种: (1)完全不介入所研究的人们的活动,例如,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系列的电视节目、儿童卡通或广告片,并分析其主体,观察者即完全不介入。
(2)介入程度低。第九章 实地调查法 ----------------------------------------- 第三节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什么 一、实地调查中的观察 实地调查有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观察、访谈、收集文件、心理投射以及通过使用照相机和录像等工具记录的资料。
其中观察和访谈是实地调查中收集资料的重要方式,并且实地调查中的观察与访谈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与访谈。(一)参与观察 1.什么是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也称为自然观察,它是指研究对象在自然的状态下研究者参与某一情境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在定性教育研究中,参与观察是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2.观察活动中研究者参与的程度 区分观察策略的主要区别,是有关观察者参与程度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参与和不参与之间的选择。参与的程度,是完全进入场所作为一个完全参与者,到完全脱离这一场所成为旁观者的连续体。
这两个极端之间的连续向度中具有极大的变异。在参与和观察之间的连续体上,斯潘帝尼(Spradley)将观察者的参与方式区分为下列五种: (1)完全不介入所研究的人们的活动,例如,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系列的电视节目、儿童卡通或广告片,并分析其主体,观察者即完全不介入。
(2)介入程度低:观察者出现于现场,并不积极与人们互动,只是找一个观察地点作观察记录,或与人们有些交谈,在公共场所所观察都是从这个程度的参与开始,场所的人们不认识观察者,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3)中度的参与:参与者寻求维持现场的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平衡,亦即维持参与和观察之间的平衡。
(4)主动积极的参与:观察者做现场人们所做的事,主动积极地参与人们的活动,更充分地知道人们和行为规则。 (5)完全的参与、介入程度最高:在研究现场,观察者已经是日常的参与者,研究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的现场。
教师进行的行动研究就包括一个完全参与的观察活动。3.进行参与观察的基本要求 (1)参与观察者的活动须有明显的自觉,记住场所中的活动,提高注意的层次。
(2)参与观察者需要做较广角度的观察,日常的参与者较受限于个人的目的。 (3)日常的参与者通常局限于个人的主观经验和目的,参与观察者则同时经验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角度,一方面入乎情境中,经验局内人的情感和经验,一方面出乎情境之外,观察现场中的人们和活动。
(4)参与观察者需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学习以自己为研究工具,增进自己对情境的敏感度,以搜集丰富的资料。 (5)参与观察者需要做仔细的记录,记录客观的观察和个人主观的感觉。
(二)观察角度的选取1.全面观察 观察活动并没有特定的焦点,全面注意场所中的研究对象的活动。一般参照下列三种问题,进一步观察发现某些较特定的资料: (1)什么……(地方、行动、事件、感情等)? (2)你可不可以仔细地描述……(物体、时间、目标等)? (3)你可不可以告诉我有关所有的……(人们、活动等)? 全面观察往往是观察初期的一个阶段。
2.焦点观察 研究者在现场逐渐找到观察的焦点后,即增加焦点的观察。研究者在现场选择观察焦点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研究者个人的兴趣:初步分析观察资料所呈现的各个领域,研究者问自己哪些领域看起来是有兴趣的,也许自己以前所做的研究或阅读将对那些有兴趣的事有作用。 (2)被研究者的建议:有时正在被观察研究的人们也会提出他们觉得重要的事情,研究者可参照他们的建议,选择进一步观察的焦点,有时注意听人们经常重复的话题,也可能是观察的焦点,如果研究者已经和现场的人们建立密切的关系,也可直接问他们:“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部分?” (3)理论的兴趣:初步分析观察资料所呈现的各个领域,有些会涉及研究者理论背景。
例如,一个具有社会学理论背景的研究者会对学校的某些社会组织有兴趣,开始观察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并辨认出许多社会组织的领域(有关孩子的、教师的、或群体的)。
(4)符合社会的需要、初步分析观察资料所呈现的某个领域,如果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