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书怎么写
娶帖
送日子 又称“看日子”、“迎日”、“送好”、“下娶帖”。建国前青岛地区民间均行此俗。送日子是男方查定结婚的日期,请女方同意的一种形式。一般先由男家选定举行婚礼的吉日,由媒人到女家去讨取女方的属相“八字”。女家则书之红纸条,交与媒人带回男家。男家据此请人择定结婚的吉月吉日,谓之“看好”。“看好”主要是找出“行嫁月”吉日良辰和“喜神”所在的方位,同时还要算出迎亲、送亲之人在属相上的忌讳。吉日良辰一般选两个,一在上半月,一在下半月,由女方家选择后再确定。男方向女家送婚书的同时,还要向女方送聘礼,聘礼多是饽饽、肉、鱼等礼品,莱西还要做大烧饼送往女家,女家则要回敬大寿桃。送日子后,女方便整理嫁妆,男方要收拾新房,准备迎娶。建国后,此俗渐少!
送呈XX台启
谨订于2010年 X月X日(星期X)
为XX先生 XX女士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筵
恭请
光临
席设: XX酒店
时间:X月X日X时 敬邀
2.选择婚姻吉日如何写婚书
封 面:万福之源或福寿双全或婚元选择
正 文
乾 造: **岁或**年**月**日**时生(出生日期最好用干支)
坤 造:**岁或**年**月**日**时生(出生日期最好用干支)
谨遵婚元通书选择嫁娶吉期:
-----主婚翁命不犯天罡,福寿大吉
-----主婚姑命不犯河魁,福寿大吉
-----娶婚男不犯命星,喜庆大吉
-----行嫁女不犯命星,喜庆大吉
-----婚嫁择定于本年农历*月*日*时进宅大吉
阳历*月*日*时(分两行,月、日时只写一次)
-----论新人上轿宜面向*方,迎喜神大吉大利
-----论新人下轿宜面向*方,迎福神大吉大利
-----论新人梳妆上头宜面向*方,迎福神大吉大利
-----论新人娶送客忌妨***三相避之大吉大利
-----账房宜用*房*间 贴*山顶*墙*日*时安之大吉
-----路遇井石庙宇宜用红毡遮之大吉。
天地氤氲 咸恒庆会
金玉满堂 长命富贵
龙凤呈祥 永结良缘
(选其中二句即可)
(各地婚书虽有些差异,但基本格式和内容也就这些。)
3.古代结婚的时候有婚书,婚书上面都写的什么东西
古代结婚bai的时候婚书就是一张纸,不同于我们现在的结婚证,而他们的婚书上也是较复杂的,要算好两个人的八字,还要签上各种人的名字。
古时候的婚书跟现在的结婚证用途虽然差不多,但是内容可是多多了:一般du使用红纸墨书,还包括求婚帖、允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等等品种,上面要写男女双方的生辰以及介绍zhi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甚至还有父母、dao祖父母、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所谓婚书,现在叫结婚证,是人们结婚时所订立的文书。民间婚书起源于唐代,而后各个朝代均有所变化。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其主要内容与形式还是基本不变的。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民国时期的婚书最为美好,其精美的绘画,秀气的回书法,浪漫的誓词,无不让人惊叹连连。
“婚书单”是根据出嫁人的八字拟定的。一般在请阴阳先生看日子的同时,就推究明白,抄写出来,作为男女完婚当天的指南,有关行动都要按婚书单上的规定施行。
婚书一般由新郎的父亲书写,将一张大红纸折成若干竖行(以双为宜),以12行写就,暗含“好事成双”、“成双成对”的深刻寓意。如果答父亲不在了的话,可以选择不写落款,或者只写上母亲的姓名。
4.婚书怎么写
写婚书: 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别名;在两个姓名之间应该写上"暨"或"和2113",不用顿号或逗号;应写明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写明举行婚礼的地点。
一、5261请柬:是一4102个汉语词语,又1653称为请帖、简帖;为了邀请客人参加某项活动而发的礼仪性书信;请柬有单双面之分。二、作用:使用请柬,既可以表示对被邀请者的尊重,又可以表示邀请者对此事的郑重态度;凡召开各种会议,回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和活动,均可以使用请柬;请柬在款式和装帧设计上应美观、大方、精致,使被邀请者体味到主人的热情与诚意答,感到喜悦和亲切。
5.婚书上一般写的什么
立写“婚书单”:“婚书单”是根据出嫁人“八字”拟定的。一般在请“阴阳”先生“看日子”的同时,‘就推究明白,抄写出来,作为男女完婚当天的“指南”,有关行动都要按“婚书单”上的规定施行。
附:旧“婚书单”样式(红纸一张分条开列)
婚书单
一论上头某时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论冠戴某时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论上轿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一论下轿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注:
①上头:即打开发辫、盘上纂的时刻;
②冠戴:戴上凤冠,穿上“迎衣”(“迎”这里俗读为“宁”)的时刻;
③忌三相:凡一个相属在有关年份都要忌相冲克的三相,民间旧俗,凡新人上下轿或抬嫁妆时,所忌的属相人就得回避,否则,对双方都不利。一般戒规是:申子辰年蛇鸡牛,巳酉丑年虎马狗,寅午戌年猪兔羊,亥卯未年龙鼠猴。知道后要自觉避开。
5.送好日子:男家将婚期择定之后,要选吉日送到女家,俗叫“送好日子”。过去都是以,“换帖”形式进行的,表示双方首肯,再无异议,就可以分头准备,如期嫁娶了。这种形式早已废止,后来只是口头告知女方,同意即可。
下面的供参考
婚书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为我们展现的婚姻各方之间、婚姻各方与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我们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难以具体地和系统地领悟到的。从现有资料显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早期的婚书在行文中不乏套语虚词,及至清代这种情况越来越趋简化了,尤其是契约式婚书,往往一开始就直入正题,显示人们对于婚姻从注重形式向更重实质的转变。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婚姻关系中也出版现了许多以往不见或少见的现象,凸显了清代婚姻关系中“利”的因素不断膨胀、妇女地位随之低下化的特点。清代婚书种类繁多且真伪羼杂,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婚书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还是基本不变的。
参考资料:
6.结婚用的期书怎么写
送日子,又称看日子、通日、下婆帖、下礼、查日子,即古代的“请期”。请期,原只是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请女方同意,在山东的一些地方,还要同时送聘礼。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年*月*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
*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方
迎喜神,大吉。
4、安庐坐帐,宜用*屋*间。
5、冠戴面向*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方迎福神,大吉。
6、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
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年*月*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最新婚书的日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