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要去发现那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件或者人,本人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首先关注题目,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按照国民政府的说法把瓜分中国的列强称为“友邦”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讽刺效果。
注意多种手法的运用,比如归谬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再举一个鲁迅的例子,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
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
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
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
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
还比如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一个对手污蔑他贪污了一块香蕉园,他说自己根本不知道香蕉园和一只袋鼠有什么区别。通过自己对于香蕉园的无知来达到辩解和讽刺对方的效果。
在讽刺小说里夸张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手法。再举《竞选州长》中对手为了污蔑“我”的私生活紊乱,竟然在“我”做讲演的时候安排了各种肤色的小孩子来抱住“我”的腿喊爸爸。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这样一写,就显示出竞争对手的卑鄙无耻无所不用其极。
文笔再好,讽刺再强,缺少立意和对于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现象的关注都不会是好的讽刺文章。先立意,再动笔,用幽默犀利的语言达到讽刺教育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看不平事,发不平文,出不平气,祝福你能写出好的讽刺小说
2.怎样写讽刺小说
去看看《阿甘正传》这部经典电影吧,很具讽刺意味的
阿甘是个天生的弱智,可是由于他先天的不足与善良,最后成了一个很成功的人物
阿甘小时候因为身体的畸形走路样子很奇怪,老被人笑;可就是这可笑的行姿缺被路过的著名歌手“猫王”(那时还没出名)看中,并成为了他的成名舞步。.
阿甘因为傻老被人欺负,一次在“逃命”时误入了一所大学的橄榄球场,因为他跑步的神速被一旁的教练看中,破格让阿甘升入大学并参加橄榄球队,后来阿甘还成了“全美校园橄榄球明星”连总统都接见了他。..
阿甘后来参了军,因为他傻只会服从,因而总能很好的完成部队的训练,被教官称为“你的智商至少超过160!”“你以后一定能成为将军”。.后来也是因为他的傻和善良在越南战争中搭救了许多战友成了“越战英雄”。..
后因越战的原因阿甘又受到总统的接见,这时的是里根总统,总统还亲自把阿甘安排在豪华的宾馆——“水门”酒店。而也正是这样,美国历史上才有了臭名昭著的“水门”事件,因为阿甘的宾馆房间正对事件发生的办公室,阿甘也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当然他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只是打电话给服务台说“你们能不能去把对面的房子的灯修好,那的电灯坏了,里面的人只能用手电照明。..”
之后还有很多很多含有讽刺意味的段落,LZ有空去看看吧,对写“讽刺”类题材的小说会有帮助的
3.怎么写意识流小说
如果你是中学生,建议仔细研读王蒙的《春之声》。
如果想求一篇800字意识流小说交作业,那0悬赏分是没有吸引力的。
怎么写:
第一,确定主题。
第二,通常小说靠情节展开,但意识流小说是靠意识流动来铺开的,通俗说法就是写所思所想。
例如,一早出门看见卫生死角,心里有所触动,想到了几年前的脏乱差,如今的街道大多是干干净净的;
遇见环卫工人清扫马路,想起过去靠人工清扫马路,现在有了机器辅助;
走进学校,同学值日,想起在劳动中培养卫生意识,因此马路上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
所以,街道的干净整洁是社会进步、人们的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之一。
4.用反讽写一段话300字
文明与反讽据说在基督教早期,有位传教士(死后被封为圣徒)被一帮野蛮的异教徒逮住,穿在烤架上用文火烤着,准备拿他做一道菜。
该圣徒看到自己身体的下半截被烤得滋滋冒泡,上半截还纹丝未动,就说:喂!下面已经烤好了,该翻翻个了。烤肉比厨师还关心烹调过程,听上去很有点讽刺的味道。
那些野蛮人也没办他的大不敬罪——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宽容。人都在烤着了,还能拿他怎么办。
如果用棍子去打、拿鞭子去抽,都是和自己的午餐过不去。烤肉还没断气,一棍子打下去,将来吃起来就是一块淤血疙瘩,很不好吃。
这个例子说明的是:只要你不怕做烤肉,就没有什么阻止你说俏皮话。但那些野蛮人听了多半是不笑的:总得有一定程度的文明,才能理解这种幽默——所以,幽默的圣徒就这样被没滋没味的人吃掉了。
本文的主旨不是拿人做烤肉,而是想谈谈反讽——照我看,任何一个文明都该容许反讽的存在,这是一种解毒剂,可以防止人把事情干到没滋没味的程度。谁知动笔一写,竟写出件烧烤活人的事,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让我们进入正题,且说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的风气极是假正经。上等人说话都不提到腰以下的部位,连裤子这个字眼都不说,更不要说屁股和大腿。
为了免得引起不良的联想,连钢琴腿都用布遮了起来。还有桩怪事,在餐桌上,鸡胸脯不叫鸡胸脯,叫作白肉。
鸡大腿不叫鸡大腿,叫作黑肉——不分公鸡母鸡都是这么叫。这么称呼鸡肉,简直是脑子有点毛病。
照我看,人若是连鸡的胸脯、大腿都不敢面对,就该去吃块砖头。问题不在于该不该禁欲,而在于这么搞实在是没劲透了。
英国人就这么没滋没味的活着,结果是出了件怪事情:就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出现了一大批匿名出版的地下小说,通通是匪夷所思的色情读物。直到今天,你在美国逛书店,假如看到书架上钉块牌子,上书”维多利亚时期”,架子上放的准不是假正经,而是真色情……坦白地说,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我读了不少——你爱说我什么就说什么好了。
我不爱看色情书,但喜欢这种逆潮流而动的事——看了一些就开始觉得没劲。这些小说和时下书摊上署名”黑松林”的下流小册子还是有区别的,可以看出作者都是有文化的人。
其中有一些书,还能称得上是种文学现象。有一本还有剑桥文学教授作的序,要是没有品,教授也不会给它写序。
我觉得一部份作者是律师或者商人,还有几位是贵族。这是从内容推测出来的。
至于书里写到的事,当然是不敢恭维。看来起初的一些作者还怀有反讽的动机,一面捧腹大笑,一面胡写乱写;搞到后来就开始变得没滋没味,把性都写到了荒诞不经的程度。
所以,问题还不在于该不该写性,而在于不该写得没劲。过了一个世纪,英国的风气又是一变。
无论是机场还是车站,附近都有个书店,布置得怪模怪样,霓虹灯乱闪,写着小孩不准入内,有的进门还要收点钱。就这么一惊一乍的,里面有点啥?还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以及它们的现代翻写本,这回简直是在犯贫。
终于,福尔斯先生朝这种现象开了火。这位大文豪的作品中国人并不陌生,<<法国中尉的女人>>、<<石屋藏娇>>,国内都有译本。
特别是后一本书,假如你读过维多利亚时期的原本,才能觉出逗来。有本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写一个光棍汉绑架了一个小姑娘,经过一段时间,那女孩爱上他了——这个故事被些无聊的家伙翻写来翻写去,翻到彻底没了劲。
福尔斯先生的小说也写了这么个故事,只是那姑娘被关在地下室里,先是感冒了,后来得了肺炎,然后就死掉了。当然,福尔斯对女孩没有恶意,他只是在反对犯贫。
总而言之,当一种现象(不管是社会现象还是文学现象)开始贫了的时候,就该兜头给它一瓢凉水。要不然它还会贫下去,就如美国人说的,散发出屁眼气味——我是福尔斯先生热烈的拥护者。
我总觉的文学的使命就是制止整个社会变得无趣……当然,你要说福尔斯是反色情的义士,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你有权利把任何有趣的事往无趣处理解。
但我总觉得福尔斯要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恐怕也不会满足于把鸡腿叫作黑肉。他总要闹点事,写地下小说或者还不至于,但可能像王尔德一样,给自己招惹些麻烦。
我觉得福尔斯是个反无趣的义士。假如我是福尔斯那样的人,现在该写点啥?我总禁不住想向<<红楼梦>>开火。
其实我还有更大的题目,但又不想作死——早几年兴文化衫,有人在胸口印了几个字:活着没劲,觉得自己有了点幽默感,但所有写应景文章的人都要和这个人玩命,说他颓废——反讽别的就算了罢,这回只谈文学。曹雪芹本人不贫,但写各种”后梦”的人可是真够贫的。
然后又闹了小一个世纪的红学。我觉得全中国无聊的男人都以为自己是贾宝玉,以为自己不是贾宝玉的,还算不上是个无聊的男人。
看来我得把<<红楼梦>>反着写一下——当然,这本书不会印出来的:刚到主编的手里,他就要把我烤了。罪名是现成的:亵渎文化遗产,民族虚无主义。
那位圣徒被烤的故事在我们这里,也不能那样讲,只能改作:该圣徒在烤架上不断高呼”我主基督万岁”,”圣母马利亚万岁”,”打倒异教徒”,直至完全烤熟。连这个故事也变得。
5.科幻小说怎么写
关于科幻小说的资料: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
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
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
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软科幻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
硬科幻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分类争议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于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
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
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特摄或动画等影像媒体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电影或日本超现实军事动画为基准,倒转来认定,模仿威尔斯强调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
例如认为凉宫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词语的校园恋爱幻想故事,可见科幻的定义是随时代和地方而变化的。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
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为了解决上述混乱,曾经出现一种新的说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类的缩写,而变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测性小说。这个“SF”的定义比较宽容,试图涵盖之前纠缠不清的科幻定义。
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
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又以推理小说和哥特小说与科幻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