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
快乐,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可是何为快乐呢?如果自己很高兴,而身边的人却都闷闷不乐,处在如此的环境之内,你能高兴多久呢?这样的我们是快乐的吗?答案显而易见。既然在自己和他人都愉快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
怎样把自己当成别人呢?我们总是很自然地对于涉及到自己的事情斤斤计较,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弄巧成拙。自己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而沮丧,别人因为受到忽略而不满。其实我们可以用平常心来处理自己的事情,把自己当成别人,公平公正地对待。得到最公平公正的结果。这样自己心里也会觉得坦荡,别人也觉得有理,大家都开心。再者,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道理。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如果换作我们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坦然愉快的事情,才可以如此对待他人。
歌里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因为只要我们能够让身边的人感到愉快,当别人的幸福因你而起,不管这幸福是大是小,你就是幸福的。而这使别人幸福快乐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
当你真的做到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你就会发现你得到的远比你付出的多得多:友谊,信赖,甚至感激。这是比物质上的获得更为珍贵更为美妙的回报,它让我们更明确、更深刻的表现了自己的价值,而这价值就在于别人的快乐因我而起。这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和快乐吗?朋友,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让别人也同样地快乐起来,何不试试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让快乐无限量复制呢?
祝你快乐!祝我快乐!
2.作文把自己当成别人150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镇上,一位路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
第一个石匠无可奈何地叹息说:“我每天都枯燥无味地搬石头砌墙。”第二个石匠神色凝重地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得把墙垒好,这样房子才结实牢固,住起来才舒适安全。”
第三个石匠则目光炯炯,自豪地说:“我的责任十分重大,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百年的标志。”十年后,第一个石匠仍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石匠却坐在办公室里画着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石匠则穿梭于全国各大城市,他成了国内有名的建筑商。
世界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说:“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简单,太平凡,太没有前途,终日愤愤不平,得过且过。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干不好,又如何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呢?如果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就会感到艰辛、枯燥、乏味。
如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一个人就会因此而迸发出无尽的热情与活力,自己的潜能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业绩不断攀升,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会收获不小的成就感。
继而信心越来越足,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又会取得更大的突破,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也随之提升。这时工作对自己来说不是一种苦闷,而是一种快乐。
3.怎么写带讽刺手法的作文
话题“打扫自己的房子”
公家?私家?
中国人总把自己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一到公共场合,表现截然不同,因为那是公家的.
——题记
从小,父母教育我要讲卫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条规矩被我当成圣旨来行使.自己的房间通常都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都整整齐齐,别人在我房间弄乱一点东西我都意见大大.
可是没当出了这个房间,我的习惯则截然相反.心想着反正有妈妈打扫,不用我动手.渐渐的,我的“好习惯”被打乱,使用界限十分明显.
细心的妈妈发现了这个“好习惯”,为了让我改过来,她开始让我包下家中的家务.扫地、拖地、洗碗、擦东西、晒衣服……尽管我不愿意,可是臭着脸也得干.而且因为不想干太多次,总是尽力保持干净.
妈妈笑着看我的变化.
尽管这样,也没让我改变了什么,只是保持卫生整洁的范围扩大到了家里.到了公共场合,依然我行我素.但为了不挨骂,我总是躲着父母干这些事.
可能是“知我者父母”,也可能是事情“败露”,妈妈一把把我领入义工团,让我跟着去打扫公园.
这是我才叫苦,可是似乎有点迟了.在无可奈何下,我终于认命打扫起来.可是公园的人太多了,没打扫完一个地方,立刻回游垃圾的出现,仿佛在嘲笑着我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