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好摄影图片赏析
摄影艺术的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 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
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
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
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
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
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
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
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
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
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
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
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
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 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
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 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
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同一幅摄影作品的评价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如果我们多搜集了解作者及作品诞生的背景资料,便会尽可能地拉近与作者心灵的距离。
解读创作者是摄影作品分析中较高的层次,也是个较难的阶段,因为有时我们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资料。但赏析摄影大师的名作时,这个阶段却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创作者,与创作者产生心灵的沟通,从而对大师作品进行细腻的解读,了解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对一幅摄影佳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再由理性认知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当观赏者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欣赏过程后,会对眼前的照片有新的认识。分析摄影作品的最佳状态应是观赏者与创作者建立心灵沟通,一同思考,一同分享摄影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摄影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画面中聚集着大量的信息。同时,在它的历史使命中,也是需要人们去欣赏的。
因为只有通过人们的欣赏,才能发挥其应尽的功能和作用。
2.怎样对相片进行赏析
许多优秀正直的照片评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试图通过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的经验来帮助其他的摄影师。很多人文采飞扬能够让他们的评论非常的贴切流畅。可是实际上作评论不一定非要有文学学位才能对提高别人的照片水平给与帮助。关键是要诚实的评价一幅作品。需要知道的是:当你评论一幅作品时,你是在花时间帮助另外一个摄影师。你的意见不是废话。你到这里来是指出该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的。一幅完美的作品属于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优秀的作品。完美远远超越优秀。完美意味着不论你再怎样努力,都不能让这幅作品更好了。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注意体会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画面的那个角落。这需要一些训练。非常值得训练训练。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
2.吸引我眼神的是什么?
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
4.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5.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时有利还是不利?
6.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7.照片看上去很平还是有些(景)深度?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8.主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特别吸引人,或者这样构图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样构图对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
9.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
10.照片剪裁的宽些或者紧些有没有帮助?拍摄角度不同会不会有帮助?
11.你的评论能否给原作者一些特别的反馈,帮助他提高作品质量?
重要的是要注意评论的策略,不要冒犯作者。原因非常简单:你是在对别人的时间,花费的精力和努力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评论。因此,作评论的法则是:不要因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淡化了你的意见和建议。你的意见和建议同样是你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达成的。与摄影师所付出那部分没有差别。如果摄影师是到这里来学习提高的,他不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对他个人的攻击,相反,他们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经验的学习,是用来提高自己新作水平的经验。
3.谁会对照片写赏析
照片赏析: 这张照片是中国摄影师拍的,名为《万州自然保护区里的濒危植物》获得了第51届荷赛自然类一等奖。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时完全被摄影师的技术和艺术构思所震撼。首先是他简洁的构图和黑白灰的影调吸引了我,给了我很强的视觉美感。
再细看这张图片,虽然“内容”少,但因摄影师的精湛技艺和艺术元素的融入,整张照片表达的东西却很丰富,力量和情感都充分的体现出来。正如巴尔扎克在他的《论艺术家》中写到的:“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的思想”。
一片树叶,也许在我们看来很是普通,但在摄影师的眼中,它就是整个世界,这折射出了摄影师自身的审美思想、审美感情以及他们所进行各种审美表达。因此,这也提醒了我们,要提高自己审美修养,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树叶就是树叶,而这张照片中的树叶却有着另一种美感,它有着其他树叶所没有的形态美,能给人另一种韵味。
而恰到好处的黑、白、灰的影调使“单调”的画面变得丰富起来,叶子上的小洞为图片增添了特别的气氛也影射了主观思想的表达,是寄物言志的作品;也许人们都认为没有小洞看上去会更完美,但因这大自然元素的融入他更能给人一种真实感。摄影艺术美的灵魂是美的内容,当形式美和内容美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便是一种超越。
生活中要留新观察,多些思考,因为拍照片不仅仅只是按动快门而已。
4.如何写摄影图片分析,是否能举例说明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注意体会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画面的那个角落。这需要一些训练。非常值得训练训练。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
2. 吸引我眼神的是什么?
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
4.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5. 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时有利还是不利?
6. 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7. 照片看上去很平还是有些(景)深度?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8. 主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特别吸引人,或者这样构图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样构图对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
9. 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
10. 照片剪裁的宽些或者紧些有没有帮助?拍摄角度不同会不会有帮助?
11.你的评论能否给原作者一些特别的反馈,帮助他提高作品质量?
重要的是要注意评论的策略,不要冒犯作者。原因非常简单:你是在对别人的时间,花费的精力和努力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评论。因此,作评论的法则是:不要因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淡化了你的意见和建议。你的意见和建议同样是你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达成的。与摄影师所付出那部分没有差别。如果摄影师是到这里来学习提高的,他不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对他个人的攻击,相反,他们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经验的学习,是用来提高自己新作水平的经验。
5.关于摄影作品的赏析
(我找的) 新鲜的刺激 ——《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摄影分析 《搏击俱乐部》无疑是一部具有浓重超现实色彩的影片,和David Fincher以往影 片一样,关注人物心理层面的剖析,内容上表现了主人公人格上的极端分裂。
导演不惜用两个演员来扮演一个人精神的不同侧面,在尾声之前,观众甚至会 一直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在影片的摄影造型方面,创作者就更加注重给 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形象。 日景:漠然的,现实主义的风貌 为了表现主人公G枯燥的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司、飞机客舱、咖啡厅,日景气氛中的光线反差较小,并且不刻意追求光线的变化,给人 的视觉感受是比较平淡的。
值得注意的是,摄影师刻意把这些场景的色彩 处理成高调的视觉效果,在环境以及人物服装色彩的选择上,主要以不带 色彩倾向的白色和灰色为主,整体画面的色彩偏绿色,并且模仿在荧光灯 的照明下,由于灯光光谱不完整、色彩还原不佳的效果,以视觉的单调感 受来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乏味和麻木不仁。 尽管摄影师希望以日景气氛的常规来衬托夜景气氛的超现实,又由于本片 大部分内容是在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下叙述进行的,因此在处理日景气氛时, 摄影师在追求平淡无奇的造型风格之前提下,又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些表 现的意味,以响应整个影片的强烈的主观色彩。
举例来说,影片开始不久,G用旁白描绘他无聊透顶的日常工作,我们看 到他面部表情的大特写,他的脸被办公室的荧光灯勾勒了一个侧逆光, 暖黄色的光在他的脸部有规律的闪烁,一亮一灭的,看起来具有非常强烈 的戏剧效果。接下来镜头反打他的主观视点,前景是一台打印机在来回摆动, 光线一亮一灭,在不远处有两三个公司职员各自站在自己打印机前, 脸上都被打印机的光照得一亮一灭的。
这种设计使得画面各个角落都有相似的光线进行有规律的闪烁, 造成了一种韵律,成为枯燥生活的催眠剂——使人麻木不仁。 在这里摄影师无疑是把打印机的光效进行了夸大,利用这种明显不真 实的造型感来突出这些镜头的主观性,利用光线运动的规律性, 给观众传达了一种滑稽的感受。
这种光线设计光源方向是真实有依据的, 看起来是非常现实主义的,创作者根据这个现实生活的依据进行了夸大 ——我们知道,打印机的这种光线实际上非常微弱,在日常照明条件下, 并不可能引起人物面部照明光线的变化,创作者把它夸张地作为一个戏剧 性的光线元素来使用,令观众觉得亦真亦幻。 夜景:不规则的,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占影片很大比例的夜景气氛场景中,摄影师Jeff Cronenweth希望 在影像风貌上呈现一种非常规的、超现实主义的风貌。
因为夜景气氛用来表现的是搏击俱乐部的打斗场面以及G常规生活之外 的场景,旨在突出主人公人性中疯狂黑暗的一面——当然也正是对于 主人公来说更为精彩的生活体验。 和影片色彩单调的日景气氛相比,夜景中的色彩极为丰富。
众所周知,夜景气氛下通常摄影师都会采用一些类似轮廓光或者逆 光的照明方式将人物与背景分开来增强画面的层次与景深感,而这 部影片似乎故意要让人物与背景融在一起。这样处理所造成的视觉 效果是,让观众更加注重环境中的整体的气氛,而不是让人物更加 抢眼,特别是在夜景气氛当中,这种比较混沌的视觉效果,有些像 是梦境般的让人分不清楚自己身在何方。
影片中主要人物的人脸的亮度也非常低,一般在曝光点以下1—1/2档, 这在以往的好莱坞影片中是不多见的。也许其他影片中有个别的镜头 或是场景敢于这样处理,但是大段的篇幅都是如此处理的情况恐怕就 更少了。
观众需要仔细看才能辨别出片中大明星的神情,但是特别之 处在于:尽管人物的面部亮度很低,摄影师却特别强调眼神光,因此 呈现的视觉效果是在黑暗的气氛中主人公幽灵般的眼睛,这似乎是强 迫观众必须通过这唯一的窗口来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经常出现的、男主人公组织搏击俱乐部的打斗场面中,呈现出 来的是一种低照度条件下的阴暗的视觉风格。
G和泰勒第一次单独打斗是在一个酒吧门口的停车场。酒吧门口挂着 一个荧光灯,它成了场景中的主要照明光源,而门口的墙上还有一两 盏旧式的路灯,微弱的灯光在人物后景的墙上造成一个个小的光区, 点缀着背景。
画面整体的效果都是低调的,我们只能通过被灯光照亮的墙壁分辨出 两个主人公的身影,G西服里面的白色衬衫和泰勒亮闪闪的皮夹克让 我们看清楚他们的动作,潮湿的地面反射着灯光,亮度也刚好衬托他 们的身形。 在搏击俱乐部初具规模后,打斗场景被转移到一个酒吧废弃的地下室, 房顶都是一些横七竖八的水管子,灯光昏暗。
在打斗过程中,聚集在打 斗者周围的人,我们仅仅可以分辨他们的身形,并不能确切的看到他们 的表情。因此他们变成了打斗场面变化着的背景,涌动着,造成视觉上 的不安定和混乱感。
在这样的场景中,整体呈现了一种黑暗的影调,因此画面的细节和层次 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胶片的选择上,除去影片少部分的日景场景,影片 都用了KODAK公司的5279VISION500T的高感光度胶片来拍摄,以利于捕捉 低照度的影像魅力。
6.摄影作品赏析附带照片
这幅画面是著名照片《等着吃小女孩的秃鹫》画面里是一个苏丹女童挣扎在去救济站路上,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幅照片让黑人摄影师凯文·卡特获得了1994普利策新闻奖,而他也因此照片一夜成名。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
摄影师在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帮那个小女孩?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几个月后卡特受不了舆论的压力,他用一截软管将汽车废气导入车内自杀身亡,终年33岁,人们在汽车座位上找到他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出了欢乐的程度。”
拿上面这幅图片的真实情况和我们现在的处境相比,你不觉得你自己现在过的太幸福了吗?但是许多人过久了幸福的生活,觉得今天的一切是理所当然。开始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也就开始变的麻木不仁。
日子虽然富裕了,可是内心却变得贫穷了。开始怨天尤人,企业是如何如何的苛刻,领导是如何如何的不公平。
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他人身上,自己整天无所作为,却等着坐享其成。其实这时候已经变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对企业创造不出任何的价值了。再也找不到身上当时那种创业的激情和成就感了。
虽然我们现在的收入不是很丰厚,但它让我们保持了一个做人的尊严。想想曾经为交不起学费而发愁过,也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的日子吧。
现在天热的时候我们可以呆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躲避酷暑,天冷的时候我可以呆在有暖气的家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下班以后我可以安静欣赏着自己喜爱的杂志,放松着自己的大脑,休假的时候可以约三两好友一起去放松,可以随心所欲的胡侃一通,而不用顾忌什么。
我们应该感激拥有的这些幸福,也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这些幸福。有很多人比我拥有更多的幸福,但是习惯了也就变得越来越麻木。
以上两幅图片时刻提醒我们应该有一双敏感的眼睛,能时时撞击我们的内心。虽然我们在都市里,但是没有麻木。
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不是一具僵尸。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拥有很多的幸福!生活美好,生命短暂.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