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的序怎么写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应为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你可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 序这种特殊的文体,是只宜添花不宜挑刺的。
这是写序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出发点,无论何时都要一定要遵守的。最普通的写法,是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然后找出一两处说得过去的章节,夸上几句,鼓励一番,溱个千把字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有些书稿,用他喝了二两小酒后的话来说,根本就是文字垃圾,用显微镜也找不到一两句像样的文字,想夸上两句都难。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了。
这技巧就是不说作品,只写其他,这样才可能达到让人满意又不至于让自己良心过于不安的目的。如果作者所处的环境比较艰苦,就渲染一下他怎样在克服困难坚持写作,精神可嘉。
如果当地历史悠久,就掉掉书袋写写历史文化传说,然后说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作家。如果当地风景秀丽,就写写山水风光,然后说山水孕育了作者熏陶了作者。
如果作者是一位官员,就说他在繁冗的公务之余还能写出这些文章来,很不容易。如果作者是自己的熟人,可以抚今追昔,谈一番革命友谊,说说他的成长过程。
如果作者是一位美眉,那更好办了,只要夸她漂亮,是美女作家就行。
2.文章用序的形式怎么写
序(通叙),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评述文字。从序文的本质意义理解,介绍、评述两方面的价值各有千秋,事实上,既有纯介绍式、纯评述式的序文,也有夹介绍夹评述式的序文。
翻开古今中外书籍看看,有序无序的书均有。著名诗人李瑛出版的集子多达40余部,几乎都没有序文。有的书(特别是古籍书),则常见有多篇序文置诸卷首。可见一本书要不要序文尽可见仁见智,我个人则认为书还是以有序文为妙,我一直把每册书的序文视若“通道”、“桥梁”和“药引”。
有序的书,可以是自序,它偏于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可以写些其他想让读者知道的事情。大多数书则由他人作序。不论自序或他人作序,序文一般都居著作正文之前,跋文殿后。但也有例外,如《太史公自序》,就置于书后,成为一个特殊的体例。我们常在古文中读到另一种序文,如柳宗元《送薛存义序》、韩愈《送孟东野序》、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等,属于“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多为美文,和书序有别。
3.文章的写作顺序有哪些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2.先总后分再总。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
另外
一、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二、说明文的顺序安排一般有这样的几种:(1)假如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2)假如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3)假如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三、议论文无所谓顺序问题。一般看论证的过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4.文章引子怎么写
也叫引子。
在一篇文章的开始,有把你引入正题的作用。大概是文章的创作愿意或文章的背景吧。
相当于在戏院里开幕,开始的意思。也有叫序言的,是写在著作之前的文章。
说明写作意图、经过,或介绍、评论本书内容。单讲“序”,是次第;排次序;开头的之意。
长篇小说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并非部长篇小说所必备。通常加载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起正文的作用。
金圣叹删改《水浒传》,将原本的引首和第一回合并,改称“楔子”。并解释说:“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
就是以甲事引出乙事之意。 引子 是指写在小说前面引入正题的话,类似于序、前言、凡例之类的东西。
例如:这段话是全文的引子。
5.前言怎么写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
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5)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250字为宜。
扩展资料:
写“前言”的几点注意:
1、前言中不能有具体的事件
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前言主要以精炼的语言或者对内容的概括,或者评论。当然,有时候也会有叙事,但是前言的编撰最好不要出现详细具体的事例事件,如果有也应当放于内容当中。
2、控制案例和故事
适当的案例和故事能够为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前言当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如果有案例和故事,字数也应该力求精确简练,最好控制在400字左右。
3、格式和字数
前言的格式需要注意,不能出现二级标题,整体内容最好不要过于细分,而是以流畅自然的方式一气呵成。同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以及概括的需要,书籍的前言以2000-2300字为宜,文章的前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适量减少。
参考资料领来源:百度百科-前言
6.如何写文章前言
既然是文集,也就是说是很多作品收集在一起的,你将水滴作为名,就是视这些文章为一颗颗水滴了。那么不妨看看这个前言:
滴水者,穿石也。
水滴,每一粒都是水的生命,每一粒都有着水的不同面容。众生众相,众生无相。只有这水滴才能将这禅语道破。
水之一滴,尚不能穿石,需复又一滴,再一滴。滴滴相扣、滴滴连绵,才有洞石。
水滴汇聚,方有小流;
小流交汇,才成江河;
江河归一,乃是大海。
所以水滴,纵然不该交汇,也该连续,才能有更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