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分析怎么写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
其病因以心脏瓣膜疾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其中以左心衰竭最常见。
左心衰以呼吸困难、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常伴有疲乏无力、失眠、血压降低等症状。右心衰主要表现为体循环瘀血、水肿。
全心衰有左、右心衰临床表现同时存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为:原发病的防治;稳定心力衰竭的适应或代偿机制;缓解心室功能异常。
常见护理问题有:(1)气体交换受损;(2)心输出量减少;(3)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5)预感悲哀;(6)知识缺乏。 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肺循环瘀血。
肺部感染。 不能有效排痰与咳嗽。
[主要表现] 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 咳嗽、咯痰、咯血。
呼吸频率、深度异常。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困难和缺氧改善或减轻。
能做有效咳嗽与咳痰。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根据病人缺氧程度予(适当)氧气吸入,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严重缺氧及肺水肿4-6L /min。
肺水肿病人用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方法: 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 屏气3-5s,用力地将痰咳出来,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
6.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7.向病人/家属解释预防肺部感染方法:如避免受凉、避免潮湿、戒烟等。
[重点评价] 呼吸频率、深度改变,有无呼吸困难、紫绀。 痰量、色改变,病人能否做有效咳嗽排痰。
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改变。 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 心脏前负荷增加。
心脏后负荷增加。 原发性心肌损害。
[主要表现] 尿少、皮肤苍白、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疲乏无力等。 呼吸困难。
[护理目标] 病人心输出量改善,如血压、心率正常,四肢温暖,脉搏有力,尿量正常。 [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脉压差、心电图改变。
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 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并限制水、钠摄人。
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如利尿药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强心剂可引起洋地黄中毒;扩血管药可引起血压下降等。
[重点评价] 心率、血压、脉搏。 皮肤的温度、颜色。
出入水量、尿量改变。 体液过多 [相关因素] 静脉系统瘀血致毛细血管压增高。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和血管加压素水平均有升高,使水、钠潴留。 [主要表现] 病人身体下垂部位水肿,甚至全身水肿,皮肤绷紧而光亮。
尿量减少,体重增加。 精神差,乏力,焦虑不安。
[护理目标] 水肿消退,出入水量基本平衡。 皮肤无破损。
[护理措施] 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按病情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盐摄入量为重度水舯1g/d、中度水肿3g/d、轻度水肿5g/d。 每周称体重2次。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单、衣服干净平整。观察病人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时间受压,防止皮肤破损和褥疮形成。
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防止下床时跌倒。 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期间,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补钾。
[重点评价] 病人水、电解质平衡状况。 水肿是否减退。
体重、尿量改变。 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四肢无力。
病情严重,反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 胃肠道瘀血引起食欲不振、进食减少。
[主要表现] 生活不能自理。 活动持续时间短。
主诉疲乏、无力。 [护理目标] 病人活动耐力增加,能保持最佳活动水平。
掌握提高活动耐力的方法,并乐意执行活动计划。 [护理措施] 鼓励病人参与设计活动计划,以调节其心理状况,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
根据心功能决定活动量: 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
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生活护理由护士完成。
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时注意监测病人心率、呼吸、面色、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生。 让病人了解活动无耐力原因及限制活动的必要性,避免使心脏负荷突然增加的因素。
指导卧床病人每2h进行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协助肢体被动运动。 [重点评价] 病人活动量、活动耐力及持续时间。
自理能力是否恢复或增强。 五、预感悲哀 [相关因素] 疾病的影响。
对治疗及预后缺乏信心。 对死亡的恐惧。
[主要表现] 精神委糜、消沉、失望。 容易激动。
治疗护理欠合作。 [护理目标] 病人对治疗有信心,情绪稳定。
具有良好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时,守候病人身旁,给病人以安全感。
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健康指导。 与病人/家属建立融洽关系,避免精神应激,护理操作细致、耐心。
尽量减少外界压力刺激,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提供有关治疗信息。
2.心衰病人的护理具体内容有哪些
心力衰竭的护理要如何去做呢? 当病人出现心力衰竭,除在医院进行治疗,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中度过。
因此,对心力衰竭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护理得当可极大减轻心衰病人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的护理之一:起居护理 (一)合理休息。
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使机体耗氧减少、水肿减退。心衰的护理要避免病人过度劳累,除了正常休息,下午要增加数小时卧床;另外,心力衰竭的护理要保证病人夜间睡眠充足,采用高枕或半卧位姿势睡眠可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病人心衰较重,则心衰护理应注意让病人大部分时间采取半卧位休息,重度心衰患者则不能移动,轻轻调换床单及衣服,保持清洁防止褥疮。长期卧床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褥疮等,因此病情缓解医生允许后,病人可在陪同下进行适度下床活动,如小范围散步,以促进身心健康;如出现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比休息时快20次/分、或有心慌、气急等心脏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育龄妇女如患心衰,要注意尽量不要怀孕,避免诱发心衰。 (二)注意防寒保暖。
心力衰竭的护理要注意,气候转冷时注意须加强室内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 心力衰竭的护理之二:饮食护理 心衰的护理要采取低盐(钠)饮食,因为盐会让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浮肿从而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护理时要注意日常饮食以低热量、清淡易消化为主,并摄入充足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心衰的护理要让病人每日摄入食盐控制在5g以下,重度心衰在1g以下,不吃或少吃咸菜与带盐零食、碱发酵的馒头,适当控制水分摄入。
心衰的护理要让病人戒烟酒,严禁刺激性食物;心衰病人要少食多餐,一天分4-5顿饭,每顿切忌吃饱。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衰病人的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护理之三:心情护理 心衰患者常年卧床遭受病痛,对生活缺乏信心,易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心衰的护理要多从感情上帮助心衰病人,助其建立良好心情。
心衰病人自己也要建立平和乐观的心境,过度忧虑紧张反而会加重病情。 心力衰竭的护理之四:严密观察病情 心衰病情变化快,有突然死亡的意外,因此心力衰竭的护理切记要严密观察病情。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定期去医院复查,发现异常立即治疗。 心衰的护理还要注意,如病人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啰音,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心力衰竭的护理是一个长期而需要耐心的过程,但只要注意正确的护理方法和生活方式,就可最大程度降低心衰病人的痛苦,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3.如果遇到心衰的病人我们护士应该如何做
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比如病人应用西地兰后的心律情况、有无发生洋地黄中毒等等。
可能的话心电监护。要保证足够热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病人宜摄入低盐、低脂、高蛋白和含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增加心肌耗氧量,心衰控制后,食盐量应逐渐增加,以防引起低钠血症。
准确记录尿量,计算液体出入量,为利尿剂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以防便秘增加腹压而加重心衰或用力排便而导致心律失常,对便秘者予口服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灌肠。
针对患者的心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安慰关心病人,和病人在一起时应保持一种沉着镇静的态度,并给予情绪支持,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减轻病人的恐惧、焦虑和紧张情绪。注意患者胃纳情况,右心衰时体循环淤血,故胃肠道淤血,患者胃纳减退。
注意补液滴速。
4.一般病情观察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病情观察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的观察:①发育与体型 ②饮食与营养状态 ③面容与表情 ④体位 ⑤姿势与步态 ⑥皮肤与粘膜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三)意识状态的观察:①嗜睡 ②意识模糊 ③昏睡 ④昏迷 (四)瞳孔的观察:①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性 ②对光反应 (五)心理状态的观察:语言与非语言行为、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情绪状态、感知情况 (六)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①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 ②特殊药物治疗患者的观察 (七)其他方面的观察:①患者的睡眠情况 ②患者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