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裳字的读音
裳 cháng 部首笔画 部首: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五笔86:IPKE 五笔98:IPKE 仓颉:FBRYV 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四角号码:907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8F3 基本字义 1. 〔~~〕光明。
2. 古代指遮蔽**的衣裙。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
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饰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dress]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6. 另见 shɑng 裳 shɑng 基本字义 1. 〔衣~〕衣服。 2. skirt 详细字义 1. ——用于“衣裳”。
2.裳字有哪几个读音,分别读什么,哪里应该读什么音,具体举例子
裳一共有两种读音,一种读音为cháng,另外一种读音为shang。
1、裳 cháng ㄔㄤˊ:释义:〔裳裳〕鲜明美盛的样子。
古代指下衣。(古人穿的遮蔽**的衣裙,男女都穿,不是裤子,是裙的一种,不同于现在的裙子。)
2、裳 shang ·ㄕㄤ;释义:〔衣~〕衣服。
作“cháng”音时,古代指遮蔽**的衣裙,也有“光明”之意。
读作“shang”(轻音)时,则是 衣服之意。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常,下帬也。从巾,尚声。裳,常或从衣。
白话版《说文解字》: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云裳[yún cháng]
仙人的衣服。仙人以云为衣,故称。
2、抠裳[kōu cháng]
犹抠衣。
3、虹裳[hóng cháng]
彩色的下衣。
4、衣裳[yī shang]
衣服。
5、红裳[hóng shang]
红色衣裳。
3."裳'字怎么读
裳
cháng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古人穿的遮蔽**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泛指衣服 [dress]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另见 shang
裳
shang
——用于“衣裳”
另见 cháng
裳
cháng
ㄔㄤˊ
〔~~〕光明。
古代指遮蔽**的衣裙。
郑码:KOSR,U:88F3,GBK:C9D1
笔画数:14,部首:衣,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skirt
裳
shBng
ㄕㄤ
〔衣~〕衣服。
skirt
郑码:KOSR,U:88F3,GBK:C9D1
笔画数:14,部首:衣,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4."裳'字怎么读
裳 #cháng【释义】古代指裙子:绿衣黄裳。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裳 <名>(形声。从衣,尚声。
本义:下衣)古人穿的遮蔽**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黄裳元吉。
――《易·坤》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楚辞·离骚》整顿衣裳起敛容。――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又如:裳衣(裳与衣。
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泛指衣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裳shang⒈裳cháng⒈遮蔽身体下部的裙子,〈古〉裙子的一种:绿衣黄~(衣:上衣)。
裳chéng 1.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 2.泛指衣服。
3.见"裳裳"。 4.通"常"。
5.“裳”的读音
<;三峡>>;中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诗句,其中的“裳”到底读什么音?有人认为读shang,轻声;有人认为读chang ,第二声。我认为应该读chang,第二声,理由如下:
第一,上海辞书出版社1977年版《辞海》语词分册第1768 页对“裳”的解释是这样的:[一](chang)下身的衣服;裙。《诗。邶风。绿衣》:“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二](shang)用于“衣裳”。从这个解释来看,读chang可以单独成词,而读shang则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和“衣”组成复合词,而且做“衣”的词缀。诗句中的“裳”显然是单独成词,所以应该读chang第二声。
第二,“裳”读chang时是第二声,而读shang时是轻声。“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裳”是做动词“沾”的宾语,动词后面的宾语是不可能读轻声的。所以应该读chang第二声。
第三,有人说“裳”是下身的衣服,是裙,泪水怎么可能落到下身的衣服上,落到裙子上呢?我认为这种疑惑是可以解释的。首先,古人下身的衣服和我们现代人的衣服是不一样的,古人所穿的下身的衣服是非常宽大的,而且越到下面越宽大,泪水落到裙上是有可能的。再者,捕鱼者在捕鱼时身体不大可能是直的,我想应该是身体稍微前倾的,这样,泪水落到裙上就更有可能了。所以应该读chang第二声。
第四,从修辞的角度来说,读chang更好,更有艺术性。你想,泪水都打湿了下裙,更不要说上衣了,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出渔者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凄凉。而郦道元的《三峡》引用这句民谣就是要表现三峡环境的凄凉,读chang不就更能表现这一点吗?所以应该读chang第二声。
6.关于古汉语中“裳”字的读法
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关于这里的“裳”字书上没有注释,我和我的同事们发生了争执。许多老师都认为应该读成shang,我个人却认为应该读cháng。
那么,“裳”字到底应该怎样读?
我翻阅了许多资料才知到:“裳”字是多音字,读音不同,其意义也不相同。读音为shang时其义为衣裳,这也是常用的;“裳”字读音为cháng时,其义为遮蔽**的衣裙。虽然,作为这个意义现代汉语不常用,但古汉语中却经常用到。古时“裳”为单音节名词,其读音有二:cháng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古人穿的遮蔽**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裳下饰也。如《楚辞
7."裳"字是读一声SHANG还是2声CHANG
裳
拼音: cháng,shɑng, 笔划: 14
部首: 衣 部首笔划: 6
解释1: 裳 cháng 〔裳裳〕光明。
古代指遮蔽**的衣裙。
裳 shɑng 〔衣裳〕衣服。
笔画数:14; 部首:衣; 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解释2: 裳 cháng 【名】 (形声。
从衣,尚声。
本义:下衣) 古人穿的遮蔽**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
——《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裳衣(裳与衣。
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泛指衣服〖dress〗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另见shang 裳 shang ——用于“衣裳” 另见cháng
8.”裳”的读音与意思
裳 #cháng【释义】古代指裙子:绿衣黄裳。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裳 <名>(形声。从衣,尚声。
本义:下衣)古人穿的遮蔽**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黄裳元吉。
――《易·坤》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楚辞·离骚》整顿衣裳起敛容。――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又如:裳衣(裳与衣。
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泛指衣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裳shang⒈裳cháng⒈遮蔽身体下部的裙子,〈古〉裙子的一种:绿衣黄~(衣:上衣)。
裳chéng 1.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 2.泛指衣服。
3.见"裳裳"。 4.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