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象怎么写
以“形象”为题的参考作文,仅供参考,抄袭害己!
古往今来,人们有关形象的认识总局限于“绣花枕头”、肤浅不可靠的圈子里。其实不然,形象在呼吁诚信提倡文明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
所谓形象就是内在品质的外部表现。你可以用温文的语言塑造你良师的风范。你可以用精致的套装美化你白领的形象,假如没有形象的诠释与展现,你怎么释放你内在的魅力呢?有这样一部电影,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家饮料厂历经风雨的经营故事:由于厂长观念陈旧,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迟迟不肯改换落后的玻璃包装,致使产品销路不旺,濒临倒闭之际,厂长的儿子建议父亲重新包装,结果该厂以其原有的品质保证和新包装的“护驾”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同样是高质量的商品,改换了包装就有如此大的转机,这难道不是这种商品的外在形象展示了内在的品质吗?毕竟形象是给人最直接最明了的讯号,能够唤起人们的信赖,可见有形象总比没形象好。
形象有了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当然不是,形象也有美丑之分。2001年的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各国领导人身着设计师精心设计两年才新鲜出炉的唐装,给世界人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这种美的形象也传达了与各国之间平等合作同舟共济的友好关系,又不失时机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新形象,使以前东亚病夫和贫弱民族的形象全然不见了。这种成功的形象同时也渗透着全新的理念——中国的,世界的!与之相反,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坐高级轿车的官员出入在一些不适当的场所,恣意挥霍公款,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把国家公仆的形象毁之殆尽。一个人的丑陋形象影响了国家的利益,这种丑恶的形象难道不应该人人见而唾之吗?改弃丑陋的形象,树立美好的形象,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形象对我们太重要了。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能轻视形象问题,我们要在提高本身素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树立国家的、企业的、个人的形象,让人们可以透过良好的形象洞悉我们优秀的内在本质。而当前仍有人不顾集体形象,就像上述官吏所为,实在令人痛心。
树立形象、树立好的形象,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2.国用象形文字怎么写
“国”字的演变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 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
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汉以后之说)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繁体字为“国”。 “国”字的大“囗” 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并表示国家周边应该有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戈”为古代的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或”字下方的 “一”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
《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四是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显然,此乃极富哲理的造字创意。
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之意,封建色彩很浓。 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武则天即位后曾以“囗”中加“武”及“囶”、“圀”取代“国”字。还出现“囻”,以及“囗”中加“众”、加“戈”、加“土”、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代表“国”字等。有人统计,“国”字的写法有42种之多。
以上各种“国”字的表意视觉功能与哲理意趣均较繁体字“国”所不及。 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将“国”简化为“国”,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
3.象形字怎么写
现存
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象形文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600个左右。
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它不仅是解开人类文字产生之谜的宝贵史料,而且也是丰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理想字体之一。东巴文被誉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水书
水族的古文字和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后的象形文字。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符号系统,是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学等古老文化的典籍,可谓水族的“百科全书”。它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据专家研究考证,目前在水书中发现的水族古文字约有800多个,加上异体字,水族古文字目前有2500个。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目前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锻造等。水书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纳西象形文字
纳西象形文字为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
4.形象字如何写
你说的是象形字吧?
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 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木头“木”呢,本来是一棵大树,上 面是许许多多的树枝和树叶,下面是大树的根。“水”本来画作流水的形状,现在把它变成三点水,放在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
田、鸟 、鹿 、羊、
象形字的解说
1,"象形"(所象之形非常明显)
(口 )人所以亮食也.象形.(30页下)
(兵 )兵也.象形(91页上)
(月 )阙也.太阴之精.象形(141页上)
(女 )妇人也.象形.(258页下)
2,"象**之形"(所象之形不明显需加以描绘)
(牛 )大牲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封脖项隆起处)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147页)
(尸)陈也.象卧之形.(147页)
(而)颊毛也,象毛之形.(196页)
(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
3,"象**"(与前实同,只是行文有变化)
豕(豕)彘也,象毛足而没有尾.
(采biàn)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
(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
(鬲)鼎属,象腹交文三足.
4,"象**形"
(自)象鼻形.鼻也.
屮(chè)草木初生也,象| 出形有枝茎也.
(方)并船也.象
(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
5,分几部分说明所象之形.
(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额理也.
(木)树也.上象树木的枝叶,下象柱根.
6,合体象形字用"从某象形""从某象形"
(箕)簸也,从竹廿,象形
(丰)豆之丰满者也,从豆象形
(皃 mào)颂仪也.从人,白象人面形.
7,变体象形,同体象形都用"从某"
①变体象形
(甘)美也,从口含一
(夕)莫也从月半见
(片)判木也 从半木.
(匕huà)变也从倒人(会意)
8,同体象形
屮屮百卉也,从二屮(会意)
林 从二木
象形字说它们“象形”,主要是指这个字在甲骨文的时候与事物本身相似,而非现代的简化字。
5.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怎么写
1、抓住人物的外表特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和个性
人物的外表包括外貌、神情、体态等,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活动。写人,常常要描写他的外貌。外貌的内容很广,如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
2、通过典型事例,写好人物特点
刻画人物,总离不开事例,这个事例,可以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
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