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评价电影《拆弹专家》
该片无论是在情节设计和剧情紧凑度上,与《寒战》《赤道》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至于故事内容和题材上,也完全不可等同而语。《寒战》隐含警方内部的龙争虎斗权谋计策,而《赤道》暗藏政治事件的波澜诡谲迷雾重重,两部片子其悬疑性和故事性很强,结构严密,逻辑性合理,尽管枪战很少,但观众看后能意犹未尽,这些都远超《拆弹专家》好几条街。
当然,《拆弹专家》也有惊人亮点,当隧道中走出身带炸弹的年轻警察,刘德华眼看排爆不及无力解救他时,含着泪花反复提醒他的那句:“记住你是一个警察,远离人群,远离车辆,原地不动,尽量减少伤亡”,这名年轻警察在大声的复读声中随着一阵爆炸声光荣殉职,这个场景让很多观众震撼流泪。
2.拆弹部队 的评论
《拆弹部队》是根据纽约记者马克-保勒在亲历前线采访报道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故事,他曾在巴格达和拆弹部队有近一个月的近距离接触。而去年水城参赛片《决战以拉谷》的创造灵感同样来自记者马克-保勒的经历。(这场还在无休无止进行的战争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比虚构故事更真实更戏剧化的场面,它足以提供一切电影拍摄所需要的耸人听闻的素材)。当马克叙说那些精英排弹专家在伊拉克前线面临比平常战争更高的死亡威胁,他们用很简单的排爆工具,面对那些可以在几百灭范围内造成强大杀伤力的武器时,导演震惊了。而进一步得知这项危险工作是战士主动选择的结果 ,极端的经历往往让他们再无法继续其他工作。
影片以马克-保勒的观察为视角,从心理层面审视这些战士内心的脆弱和面对职业的挑战。在讲述这个独特的排爆小组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时,导演凯瑟琳 -毕格罗选择了他们具有代表意义的场面,排弹现场从街道转移到楼房,炸弹从垃圾废物堆转到孩子尸体内,又从汽车转移到活人人体,现代战争惊心动魄的真实元素,都可以找到踪影。
人们对战争的场景并不陌生。但如何将战争拍出新意?《拆弹部队》中有一个值得琢磨的情节画面,片中的主人公詹姆斯化妆成平民去找寻卖光盘的小男孩,当他重新回到军事基地时,却被当作入侵的危险份子残暴地按倒在地。在这个对美国士兵来说处处都是陷阱的国家,刹那间身份的错位,就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观众观察和体会战争的角度也在这时发生了改变。但是遗憾的是,如果说影片开头成功地制造了悬念和紧张气氛,接下来更多的镜头却渐渐流于通常的战争叙事,影响了影片的张力,在变换了时间地点的战争场面叙事中,带给观众的情感激动也在递减。
此外,导演对美国式的英雄主义也有所涉及。电影节的官方杂志《ciak》封面以“出售的生命”为标题报道这部影片,影片中的战士和越战中不同,他们主动选择了将自己放在危险的战争位置上。在毕格罗的摄像机镜头下,这些拆弹战士是无畏的英雄。然而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将士兵美化成充满人性和智慧的完美结合体,却召来一部分记者的置疑。
3.高分求答: 拆弹专家一般的工作流程
我只知道大概,基本保护一定要有的。
准备工作
1.是确定爆炸物周围环境,排除或保护会起到连锁反应的危险物。
2.疏散人群。
3.确定爆炸物类型。液态.固态。例:TNT,可塑,炸药。
4.爆炸物的威力。
5.引暴方式。 例:导火索、压力、遥控、线路
6.有的爆炸物需要冷冻(冷冻后,爆炸物就会改变化学性质,无法爆炸)
调查完这些后一般,会开个临时会议什么的。
排除(拆弹)
其实一般罪犯做的爆炸物都是一些简单的。就是导火索或者压力的。这样的基本就是在现场排除了。
有些设计复杂的爆炸物,就要看拆弹抓家的经验了。
-----向所有拆弹工作人员致敬
4.现实中怎样拆弹
一般这些都是拆弹专家的问题
当然了,即便是专家也是冒很大的风险 的
1.我想专家们最想的是了解各种各样的炸 弹,
什么结构;
用什么火 药;
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点火起爆了
2.有了基本认识,
碰到炸 弹就有信心多了,
只要过去把炸 弹的电路剪了就行了
3.注意恐怖分子是否有把什么线绑在炸 弹上
预防拿起炸 弹就爆了
当然,轻拿轻放肯定是最基本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