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皮怎么用
桂皮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因为它是非常好的一类调味品,基本在每个厨房都能够看到。常用桂皮对身体具有一定能的好处,比如暖脾胃、除积冷、壮阳、驱寒、止痛。特别是在一些肉类菜肴中加入适量的桂皮将有可能会使人胃口大开,从而还间接的促进身体得新城代谢,但中医提醒,桂皮有利有弊,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要注意详细的了解桂皮的功效与药理作用。
桂皮的功效
桂皮因含有挥发油(油食品)而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芳香可口,进而令人食欲大增。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添加桂皮,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大大加快葡萄(葡萄食品)糖的新陈代谢。
药理作用
桂皮中所含桂皮醛、丁香油酚的药理见肉桂及丁香条。
一种品种未注明的桂皮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醚及醇浸出液比水浸剂作用强。故其有效成分可能是挥发油类,是否即是丁香油酚未见报道。
每天在饮料或流质食物里添加1/4到1匙桂皮粉,对Ⅱ型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而且能增加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促进局部组织血运的改善。中医人为,桂皮性热,具有暧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能。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适用量:每次一小块(约5克)。
桂皮作为调味品,要注意每次的用量不宜过多,且发潮发霉的桂皮不宜再继续食用,否则不但将会影响菜的味道,还更加容易导致疾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桂皮中含有致癌因素黄樟素,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一定要禁止食用。
2.桂皮怎么样使用
桂皮,学名:柴桂 ,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
桂皮分为桶桂和肉桂两种。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甜香、呈土黄色,质量最好,可切碎做炒菜调味品或烧肉;而肉桂味厚,最宜用于炖肉。
在烹饪上,桂皮最大的作用就是祛腥、提香、解腻,因此它一直都是炖肉的调料。闽菜中的卤水,比如卤蛋、卤鸭等;鲁菜中的酱制,比如酱牛肉;还有家常的红烧,这三种做法里,都少不了桂皮,否则味道肯定不够香。
此外,桂皮还给两道著名的菜起到了点睛的效果。一是“九转大肠”,大肠腥味重、比较肥腻,除了烧制时的处理,往往在其快要出锅时,会将桂皮研成面,撒在上面,增香还能添色。二是“卤水鸭”,会将桂皮放入油锅中,炸成桂皮油,将其刷在出锅的卤水鸭上。
3.肉桂怎么食用
羊肉肉桂汤
制作方法:将 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炖肉中,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肉桂粉
制作方法:桂皮3克,研细末,一日2次,温水送服,可治疗胃气胀,胃寒痛;将肉桂皮粉末加入菜中烹调,可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肉桂红糖茶
制作方法:桂皮3~6克,红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可治妇女产后腹痛:在月经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钟,分2次服下。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肉桂附子鸡蛋汤
制作方法:桂皮3克,附子9克,鸡蛋1个,水煎桂皮、附子,去渣后,打入鸡蛋,熟后食蛋饮汁,1日2次。可治疗白带过多。
4.桂皮的作用 用量
桂皮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其他种类多为地区用药。各品种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给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功能主治: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水或酒调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阴虚有火者忌服。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适用量:每次一小块(约5克)。
5.肉桂药理作用
中药肉桂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肉桂的概述《本经》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树皮。
主产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多在秋季剥取。
刮去栓皮阴干。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桂通等。
干皮去表皮者称肉桂心;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者称官桂。切片或研末,生用。
和桂枝是同种植物,桂枝是当年生的嫩枝,肉桂用的是树干的皮,靠近地面的皮压成板叫桂板,树枝的皮叫官桂、桂通、桂尔通、筒桂,树干的皮叫企边桂,也是最好的。越南的比广西的好。
肉桂去掉表面的栓皮叫桂心。中药肉桂的性味归经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中药肉桂的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1.补火助阳,通过补命门之火,用于温助全身阳气,也用于阳虚诸证,常与附子相须为用,附子与肉桂在补火助阳方面的区别:心肾阳气衰败时,附子有明显的作用,肉桂无,故亡阳证用附子;肉桂长于引火归原(肾阳虚引起的虚阳上泛,出现真寒假热的补阳作用),但附子也同样有较好效果。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及脾肾阳衰证,肉桂辛热纯阳,能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为治下元虚冷的要药。
常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温补肝肾药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脾肾阳衰者,配附子、干姜、白术等以温补脾肾。
若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热下寒者,可用以引火归元。2.散寒止痛,包括温中,与附子比,附子还表现出袪风湿,故风湿痹证常用,肉桂和桂枝一样,长于入血分,能温通血脉,故很多寒凝血瘀的方中用肉桂温通经脉,肉桂强于桂枝,肉桂可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的生长,补气血的方中,加点肉桂,有利于补虚药阳生阴长,利于补血。
用于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腰痛,以及血分有寒之瘀滞经闭、痛经等。肉桂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证均可应用。
可单用研末冲服,或配伍其它散寒止痛药;血分有寒,血行不畅者,并配伍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经的药物。3.温通血脉,用于阴疽及气血虚寒、痈肿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等外科疾患。
用之能散寒温阳,通畅气血。阴疽,可配熟地、鹿角胶、麻黄等,如阳和汤。
气血虚者,配黄芪、当归等,如托里黄芪汤。中药肉桂的作用(药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乙酸桂皮酯等。
此外尚含有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较高。具有抗溃疡、镇痛、镇静、抗惊厥、解热、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升白细胞、抗放射、抗菌等作用。
1.本品含挥发油,称为桂皮油或肉桂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乙酸桂皮酯、乙酸丙苯酯等;此外,尚含粘液质、鞣质等。本品水煎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循环、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能明显降低肾上腺素再生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和尿醛固酮量,增加尿量,显著增高纹状体及下丘脑的脑啡肽含量,能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内膜的高血压损害。
在体外,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钠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抗惊厥等作用。
桂皮醛及桂皮酸钠可使家兔的白细胞增加。桂皮油对胃粘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并通过刺激嗅觉反射性地促进胃机能,能促进肠运动,使消化道分泌增加,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
肉桂水提物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绵羊红细胞致敏小鼠的抗体产生量,能降低幼鼠脾重,能抑制补体免疫溶血反应(体外)。桂皮醛及桂皮酸钠可使家兔的白细胞增加。
桂皮油可引起子宫充血。桂皮油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有抑制作用。
桂皮的乙醚、醇及水浸出液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肉桂药材有企边桂、板桂、桂通、桂心等多种。
企边桂,为剥取生长十多年的肉桂树树干皮,经夹在木制凹凸板内晒干而成,呈长片状。板桂,又称桂楠,为剥取老年肉桂树干皮,夹在桂夹内,晒至七成干时取出,阴干而成,呈板片状。
桂通又称官桂、桂尔通、条桂、筒桂,为栽培5~6年肉桂幼树干皮或粗枝皮,剥下后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而成,呈圆筒形或半槽状。桂心,即加工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
企边桂香气较浓烈,油性大,质量为好。中药肉桂的应用1.用于阳虚证。
本品辛甘大热,补火助阳,有类似于附子温补肾阳,温运脾阳和温助心阳的作用,为补火助阳要药,适用于肾脾心等多种阳虚证。并常与附子相须为用,以增强补火助阳之功。
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畏寒肢冷、腰膝软弱、夜尿频多、阳萎宫寒、滑精早泄,常与温补肾阳药配伍,如《景岳全书》右归丸,以之与附子、鹿角胶、菟丝子等药同用。治脾肾阳虚的四肢逆冷,食少神疲、大便稀溏,常与温脾补肾药配伍,如《三因方》桂附理中汤,以之与附子、人参、白术等药同用。
治心阳不足,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常与附子、人参、黄芪、薤白等温阳补气宽胸药配伍。2.用于里寒证及寒凝疼痛证。
本品辛甘大热,善入血分温通经脉,运行气血,消除瘀阻,又能散寒止痛,故为治寒凝诸痛之良药。对于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及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之证,本品能散寒止痛,可单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