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漂流日记怎么写
很荣幸,日记今天漂流到我的手中。首先很感谢老师倡导了《家长漂流日志》这个活动,通过漂流日志这个平台,能让家长经常总结自己,看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不足,同时又可以学习到其它家长好的经验。在此我对每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和家长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为一名家长,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也有很多困惑和不解。望女成凤的心情同样十分迫切!以下几点是我教育孩子的几点感悟,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6—8岁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父母一定要有所为!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相信我们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同感,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总是坐卧不宁,5分钟的作业能做1小时。我们家长都已经心急火燎,而孩子却若无其事。这时候,我们家长只有耐下性子陪着孩子一同学习,否则孩子做作业的好习惯是难以养成的。我的通常做法是陪孩子一起读书,并且非常专注!而不是看电视或上网。这样或许能够起到榜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当然,陪读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如做完作业后陪孩子逛公园、逛商场等。
二、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家长放手培养。不怕大家笑话,我的女儿岚喆二年级的时候,还不能自己梳头,自己洗澡。当时我很揪心!这不怨孩子,因为岚喆她妈总是害怕孩子自己做不好,总是帮孩子梳头、洗澡、、、、、、无奈,我只好召开了两人的家庭会议,夫妻两人共同探讨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问题---学会放手。让她自己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自己负责,以便长大后能尽适应社会,能照顾家庭,尽自己的义务,从而成为优秀人才。现在孩子已经三年级了,很多事情已经能自理了。并且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和理财的能力,孩子的零花钱都要靠自己来挣,比如孩子平时在家里刷碗、扫地等都有报酬。
三、让孩子拥有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有老师的教育之恩,有朋友的知遇之恩,有社会的关爱之恩……等等。懂得感恩,就懂得珍惜。珍惜家人,珍惜朋友,珍惜劳动的成果,珍惜一切自己今天所感受的幸福。..那么孩子的收获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为此,我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感人的电视纪录片等。并且经常带孩子回乡下的老家体会浓浓的乡情、、、、、、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充当很关键的引导角色,但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还是要以身作则言
传身教!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教育出一个有素质的好孩子!共同见证孩子们的茁壮成长!
2.漂流日记怎么写一年级
我、姐姐、妈妈和爸爸一起去漂流。上竹筏时,我心理想:漂流一定很好玩吧!
上了竹筏,我们穿上了救身衣,坐在椅子上。竹筏开始漂动了,水马上漫了上来。竹筏是用一根根竹子组成的,水已经漫到脚边了,看见爸爸妈妈把鞋子脱了,我们也把鞋子脱了。我和姐姐把脚伸进水里,哇,好凉快啊!
另一只竹筏赶了上来,她们用水枪来打我们。爸爸用水枪还击,姐姐在装水,我吓得直叫。她们有好几把水枪,爸爸被打得湿淋淋的。
我看着清清的小河,有时候很深,有时候很浅。深的时候,我连动也不敢动,怕不小心掉下去。浅的时候,都看见河底的石子了,还清楚地看见撑船的竹竿在水里的样子。岸边有高耸的山,划船的师傅说,那是玉女峰,玉女峰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化成的。我心想:这只是个传说吧?不过,这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3.漂流日记怎么写四年级下册200
今天,爸爸带我去斑溪漂流。到了那里,我们穿上救生衣,步行到小溪的上头,然后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坐上了一只小小的橡皮艇。
当我刚坐上小艇,觉得很害怕,想这小艇会不会漏气?会不会翻掉?进了水会不会沉下去。我还在想时,小艇已急冲冲顺流而下,过第一个小斜坡时,突然一侧,好多水花飞进了艇里,我尖叫了一声,赶紧拉着爸爸的手。爸爸叫我别怕,说小河的水不深,我才有点放心。小艇在河里转来转去,一路上不知碰了多少块石头。不知不觉又到了第二个小瀑布,我赶紧闭上眼睛,紧紧抓住两边扶手,船猛得一下撞上了一个大石头,就倾斜着顺着急流下去,船里又进了很多水,不过没有翻船。我见有一些人的小艇翻掉了,有的小朋友还站在河边哭,跟他们比我们真是太幸运了。小艇又慢慢漂到了一个小瀑布口,一下子,我们像滑滑梯一样滑了下去,紧接着又像旋涡一样转起来,我来不及闭上眼睛,水花一下子扑天盖地的涌来,脸上、头发上都是水,衣服也都淋湿了,真是好害怕、好刺激。
漂过好长一段急流,终于到了缓流的地方,我放心地躺在小艇上面欣赏着风景。只见两旁的绿树夹着小溪,溪水倒映着两旁的绿树,小艇就象漂在一幅山水画里。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可总也抓不住。我用船浆拍打着溪水,发出清脆的响声,好开心啊。
4.漂流日记怎么写
今天放学后,爸爸告诉我他们公司组织去临安二日游,还可以带家属。
听完这句话后,我的心情高兴的不得了,激动的一晚上没睡着觉。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拿起昨天晚上收拾好的行李上了车,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临安。
吃完中午饭,导游告诉我们要玩的第一个项目是”漂流“,我非常开心,因为导游说这个项目非常的刺激,但是1米二以下的小朋友是不能玩的,还好我超过一米二了,还有就是穿救生衣、戴安全帽,这些我都没有做过,真是好极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越来越激动了。 终于坐上了橡皮艇,爸爸妈妈坐两边,我坐中间。
第一次下急流时,我的心怦怦的跳,所有的人都在喊都在叫,我也不例外。太刺激了,不过感觉冷极了!一个急流下来,橡皮艇里的水就满了,把我根妈妈冻得直打哆嗦。
每到没有急流的时候,我们就用手把水往外泼,可是一到急流水又满了,浪花一个接一个,不停的打在我们的身上。最后飘到一个人多的地方时,爸爸的同事送给我们一个瓢,我们把橡皮艇上的水弄光了,不用在担心橡皮艇会沉下去了。
溪流弯弯曲曲,周围有许多的岩石,橡皮艇总是撞在岩石上,不停的在转圈。一会儿爸爸在前面,一会儿妈妈在前面,一下竖的,一下横的,就这样来来回回,大概漂流了大概一个小时,终于达到了终点。
个个都脸色发青,冷的发抖。换好衣服后,我们就坐在大巴回到了酒店。
今天虽然很累,但我很开心。
5.小学三年级漂流日记怎样写更生动
智慧是人从小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能量,它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慧,它真是法力无边啊!有些人特别想拥有智慧,智慧不是那么容易才能得到的。
虽然有些人出生很笨拙,想要让你的脑子更加聪明的话,要通过你的大脑认真思考,才能让你的大脑变得更加愉悦。那是多么另人欢喜的事啊!这能量可以给你带来好处,如:第(1)它可以让人的大脑尽情发挥,发挥它的罕见之处。
第(2)它可以让我们的考试门门都过关,让你马到成功。第(3)智慧就是读书的结晶,帮助你完成学业。
你们看吧!智慧呀!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想要爬得更高,你们就要认真的读书,继续前进。
要每时每刻对自己说:“我会超过智慧的。”。
6.六年级漂流日记怎么写
惊险的漂流
暑假里,妈妈不仅带我去了海南,还带我去了浙江玩漂流。
那天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了漂流地点,按照规定只有一米三以上的人才可以玩漂流,但是我还是浑水摸鱼偷溜了进去。
我们坐上了皮筏艇,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很快就能感受到漂流的刺激了,紧张是因为我害怕漂流太惊险。峡谷里水势汹涌,坡道又窄又长,当小艇滑下第一个坡道时,溅起的水花把我的全身浇个湿透,我难受极了。水流冲击着小艇,不断地撞向周边的礁石,弄得我晕头转向,也更加害怕,可是小艇却停不下来,一个坡道接一个坡道的往下冲,我吓得大叫起来,拼命地喊:“我不要玩了。”小艇终于漂到了平滩,工作人员把我们拉上了岸,我深深舒了一口气,心里想:“漂流真是太刺激了”。
这是我第一次漂流,虽然半途而废,但还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7.家长漂流日记怎么写
“亲爱的外小家长:很高兴漂流日记传到您的手中,它将在您的家中度过两天的时光。在这本日记中,您可以介绍教子经验,讲讲和孩子之间的趣事……”自今年9月开学以来,镇江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推出了一种新颖的教育交流方式——35个班学生家长自由记录“家长漂流日记”,没想到迅速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漂流日记”不仅流动着每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时也传递着家庭和老师的心声。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名家长在日记本中分享了700多个来自家庭教育的真实故事。
通讯员 严峰 孙柳燕 王纯 扬子晚报记者 张凌发
8.漂流日记大班怎么写
惊险漂流
我们乘着汽车沿着弯曲的山路向大树坳驶去.一路上,青绿的群山连绵起伏,路旁的树木倒退着一晃而过,景色越来越美,我们仿佛驶进了山川秀美的梦幻仙境。
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吃过午饭,我们穿上救生圈和草鞋,将鞋子、衣物用塑料袋扎紧,随身带着,准备漂流。我穿着草鞋一踮一踮地来到小河边,我是第一次穿草鞋,还真不习惯。这时,一位叔叔穿扛着几艘橡皮船,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一艘橡皮船,就开始漂游了。
刚开始,由于水很浅,爸爸划船也没有经验,船不是被石头卡住的转转,就是碰到岩石上,有好几次我都得下水推船。
半小时后,水渐渐深了,水流也变得平缓了,我们坐在船上随波逐流,好不意。我抬头仰望着两旁的景色,发现我们处于两山之间的一个峡谷里,头顶不对有几只小鸟飞过,欢快地鸣叫声。
不一会儿,我们遇上了第一个险滩,河水想瀑布似的滚滚向前奔流,另人望而生畏。我门别无选择,只得壮起胆子往前冲。还好,我们顺利地冲过击了,还真刺激哩!
我们冲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险滩,来到了一个水湾处。这里水道宽阔,水流也比较平缓,我跳入水中游泳,爸爸也将双脚放在船上,仰着身子平浮在水上耍水。
我们只顾戏水玩耍,突然,船被一块大礁石卡住了,礁石两旁流水湍急,船身一偏,进水了,正在这危急时刻,护航员叔叔赶紧把我抱上岸。妈妈站在那块大礁石上,护航员叔叔和爸爸一起将船里的水倒出来后,我们又上了船继续前进。我们又漂了一段路,又经过一个拐弯的险滩,尽管我们非常小心地调整方向往下漂流,船还是翻了。还好,有惊无险。
在护航员叔叔的帮助下,我们再次上船。又经过一段狭窄的水道,水面突然变宽了,水流也平静了,眼前豁然开朗,啊,我们终于胜利地到达了漂流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