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菲红酒简介
拉菲(Lafite)酒庄,作为法国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1354年,创园于菩依乐村。拉菲酒的花香、果香突出,芳醇柔顺,十分典雅,被称为葡萄酒王国中的“皇后”。
在14世纪,拉菲酒庄就已经相当有名,其产品更是凡尔赛宫贵族们的杯中佳酿。1855年,法国政府对葡萄酒名庄进行了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评级,位列第一级的名庄有4个,而拉菲就排名第一。
虽然历经几个世纪的变迁,拉菲酒庄一直持守着虔诚的酿酒精神和严苛的工艺标准,把拉菲红酒作为世界顶级葡萄酒的质量和声誉维持至今。 编辑本段红酒酿造 在拉菲酒庄,2-3棵葡萄树才能产一瓶红酒,整个酒庄年产量控制在2—3万箱(每箱12支,每支750ml)。
由于供不应求,拉菲红酒的预订都是在葡萄成熟的半年前进行,而且每个客人最多只能预订20箱。而年代久远的拉菲红酒,更是存世稀少,因此受到红酒收藏家的狂热追捧。
比如,在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瓶1787年的拉菲红酒以10.5万英镑的高价拍卖,创下并保持了迄今为止最昂贵葡萄酒的世界纪录与以往的顶级红酒拍卖不同。据了解,今年5月推出的2008年份一箱12瓶装的拉菲庄红酒发行价为1950英磅,短短两个月就飚升至3500英磅。
编辑本段经典工艺 拉菲红酒能拥有世界顶级的优秀品质,当然首先是拉菲庄园的土壤及所处地方微型气候(Micro Climate)得天独厚。拉菲庄园总面积90公顷,每公顷种植八千五百棵葡萄树。
其中卡本妮苏维翁(国内译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占70%左右,梅洛(Merlot)占20%左右,其余为卡本妮弗朗克(Cabernet Franc)。平均树龄在四十年以上。
每年的产量大约三万箱酒(每箱12支750ml算)。此产量居所有世界顶级名庄之冠。
以此产量及其能维持的价格相比,拉菲庄的成就真是无人能及。拉菲庄的葡萄种植采用非常传统的方法,基本不使用化学药物和肥料,以小心的人工呵护法,让葡萄完全成熟才采摘。
在采摘时熟练的工人会对葡萄进行树上采摘筛选,不好不采。葡萄采摘后送进压榨前会被更高级的技术工人进行二次筛选,确保被压榨的每粒葡萄都达高质要求。
在拉菲每2至3棵葡萄树才能生产一瓶750ml的酒。 编辑本段社会反响 曾经有媒体报道:“中国富豪只认拉菲,而且一定要喝1982年的”,但据说罗斯柴尔德男爵家族遍及波尔多及智利、阿根廷、葡萄牙的1200万瓶年总产量中,出自波亚克村的拉菲正牌只有20万瓶左右,1982年的拉菲现在全世界还能剩几瓶?英国《金融时报》葡萄酒专栏作家、全球264位“葡萄酒大师”之一的杰西丝·罗宾逊的强烈好奇,她最近以访问上海时的见闻所写的《拉菲的中国传奇》,在书中她提及:“在中国,'Lafite'这个名称有着非同寻常和意想不到的共鸣。
这种共鸣使得拉菲酒庄略差一些的副牌酒,竟比紧邻拉菲的超二级酒庄艾斯图涅(Chteau Cos d'Estournel)有更高的价格。拉菲旗下的一系列基本波尔多葡萄酒,如一般的Légende R Pauillac也在中国以不菲的价格出售,只因为酒标上有魔法文字'Lafite'。”
温婉柔顺、优雅平衡 拉菲是波尔多红酒当中最出众的,早在1855年的评级表中,拉菲已经排名第一。当年的排名是以该葡萄酒的售价、酒质及知名度为标准的。
拉菲的特性是平衡、柔顺(陈年酒),入口有浓烈的橡木味道。有些热爱雪茄的朋友认为,拉菲入口带有夏湾拿雪茄盒的独有香味,十分特别。
独享尊贵的“国王之酒” 史料上对于拉菲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234年,当时修道院遍布大小村镇,位于法国波尔多普依勒北部的拉菲所在的地方在那时正是维尔得耶(Vertheuil)修道院。拉菲(Lafite)在当地方言中解释为“小山丘”,14世纪开始属于中世纪领主的财产,当时已经有人开始种植葡萄树。
拉菲庄园直到17世纪西格尔家族的到来才真正发展起来。西格尔是在拉菲建立葡萄园的第一人,时间约在1670年至1680年。
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于1695年继承了庄园,并通过联姻取得拉图庄园的掌管权。18世纪初,拉菲庄园葡萄酒打入伦敦市场,在当时法国首相的支持下,尼古拉从路易十五处获得“葡萄酒王子”的封号,拉菲庄园葡萄酒从此荣升为“国王之酒”,整个凡尔赛宫从此只讨论拉菲,甚至有传说杜巴丽夫人(路易十五宠爱的情妇)不喝其他饮料解渴,除了拉菲! 在历史巨轮中历练 由于尼古拉·西格尔侯爵膝下无儿,酒庄由其四个女儿分割,拉菲于是与拉图分家。
1784年,尼古拉长女的儿子由于负债累累,被迫出卖庄园,幸得波尔多第一届议会主席尼古拉插手将土地重新买回。此后的六七十年中,拉菲主人更替频繁。
1868年罗富齐家族在拍卖会上购入拉菲庄园,由埃里男爵(Baron Elie)主管酒庄复兴工程。罗富齐家族对拉菲庄园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菲酒庄经受了更多的磨难。随着法国的失守,美度地区被德军占领,拉菲庄园不再属于罗富齐家族,而成为公众管理的财产。
拉菲庄园在这一时期经历严峻的考验。 在新时代里焕发生机 在埃里男爵(Baron Elie)的主持下,拉菲庄园的一系列重建工作展开,他大力改革庄园,成功扩大拉菲庄园的发展空间。
之后随着拉菲庄园酒。
2.求各种酒的名称,简介
卡尔瓦多斯(Calvados) 这是种以苹果为原料所做出来的白兰地,法国诺曼底地方的特产酒。
这并不意味此地所产的苹果白兰地,都能称为 Calvados。因为和 Cognac 的地方一样,依据 A.O.C 法严格的规定,而分有各生产地区及制法,至于在规定之外,则只能称为苹果西打酒。
此地是一寒冷的地方,不适合葡栽培萄,但是对于苹果的栽培,从十六世纪就开始了,至于以苹果做成白兰地,则是十六世纪末亨利四世时代的事情。 匹斯可(Pisco) 葡萄经过发酵、蒸馏制造而成,是BELLU和CHILLY生产的蒸馏酒。
颜色很淡,酒精含量约40%。主要是作为餐前酒。
"PISCO"这个名字好象是从南美原著民的名字来的。 雪莉(Sherry) 雪莉酒产自西班牙西南部安达鲁西亚(Amdalusia),该地的土壤以及气候造就了雪莉酒独特的风格。
它是以原料葡萄先晾干,等水分减少、糖分增加时才开始榨汁,同时为了提高酸味,会加入少许的石膏酦酵,然后再装入桶中二次酦酵,最后再加入白兰地增加酒精浓度。雪莉酒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菲诺(Fino),不含甜份,是一个很好的饭前开胃酒。
另一是Oloroso,具有甜份,通常作为饭后酒。雪莉酒的颜色从透明到深黄、棕色都有,雪莉酒的甜度是受到发酵时加入白兰地的时机所影响而有不同,越早加入则越甜,越晚加入反之则不甜,酒精浓度则是受到加入白兰地的多寡而有不同。
雪莉酒有种特别的储存方式,称为Solera system,是将木桶一层层往上迭,迭成金字塔形状,最老的雪莉酒在下面,次老的放第二层,依此法往上放,酒龄越年轻的就放越上面,当从最底层的木桶取出酒后,上层酒桶中的酒会依序往下流,所以,雪莉酒以Solera system储存,年轻的酒和老酒混和,使的其所流出来的酒,永远保持一定品质. 马丁尼(Martini) 马丁尼是一杯非常有名的鸡尾酒,在所有鸡尾酒中,马丁尼调法最多,可高达两百多种以上,故人们称其为「鸡尾酒中的杰作」、「鸡尾酒之王」。马丁尼是由「琴酒」3/2OZ以及「涩苦艾酒」1/2OZ,再加上橄榄一个或柠檬皮一片作为装饰,口感锐利、深奥。
马丁尼涩苦艾酒可以应个人喜好而递减至1/4OZ(Dry Martini)、1/8OZ(Very Dry Martini)、1/16OZ(Extra Dry Martini)甚至一点点,还有所谓的「Martini In and Out」,指的是苦艾酒在马丁尼杯里绕了一圈再倒出来后,才加入琴酒。基酒琴酒也可以改成伏特加酒,称之为「Vodka Martini」;若将涩苦艾酒改成甜苦艾酒,则称为「Sweet Mrtini」;假使同时加入苦艾酒以及甜苦艾酒各半,称为「Perfect Martini」。
除了上述之基酒外,有人还会添加其它的酒,例如桔子苦汁(Orange Bitter)1滴等等的。还有一种很特别的调法称为中国马丁尼(Chinese Martini)是将琴酒的部分换成高梁酒来调。
由此可知,马丁尼真的是五花八门,调法非常多种。 苦艾(Vermouth) 苦艾酒的主要原料是葡萄酒、药草、糖和酒精。
他是用苦艾花、奎宁皮、葫荽、龙胆、肉桂、金鸡纳树皮……等等数十种含有苦味的中药材浸渍数个月之后,再掺入白葡萄酒(注∶红葡萄酒、葡萄酒亦可)所制作而成的(有时还会加蒸馏酒下去提高酒精浓度)。苦艾酒除了可以纯饮外,也常被用来调制鸡尾酒。
一般苦艾酒分成两种,一种是甜苦艾酒(Sweet Vermouth or Rosso Vermouth),又可称为意大利苦艾酒,糖份占全部的10%~15%左右,故称之,其色呈暗红色,味道甘苦稍带甜味,这甜苦艾酒需陈年二年才会成熟,甜苦艾酒是调配鸡尾酒「曼哈顿(Manhattam)」的主要原料。另一种是涩苦艾酒(Dry Vermouth),又可称法国苦艾酒,其糖份占全部的4%以下,故称为涩苦艾酒(有人也称不甜的苦艾酒),其色呈白或淡青色,味甘苦较烈,这涩苦艾酒必须陈年四年才会成熟,同时也是调配鸡尾酒「马丁尼」的主要基酒。
另外还有一种是介于甜苦艾酒以及涩苦艾酒之间,称之为「Brisco Vermouth」。苦艾酒通常是用在饭前时候喝的,用来增进食欲,又可消除疲劳。
伏特加(Vodka) Vodka这个名词是由俄文「Voda」演变而来,字的出现文献源于十六世纪,他是俄国人对「水」的称呼。伏特加酒原产于原产于俄罗斯,后来传入芬兰、波兰等地。
十二世纪左右的伏特加酒是以蜂蜜为原料,后来一直到十八世纪左右都是采用以裸麦为主的原料,后来也开始使用大麦、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等。伏特加酒是利用重复蒸馏的方法,使酒精含量高达95%,抽取掉所有谷物风味,装瓶时稀释到40%~45%的酒精含量,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烈酒。
目前伏特加酒以俄国所产的最负盛名,但目前我国所贩售的伏特加酒多以美国、英国所制造的。伏特加酒是常被用来调鸡尾酒的基酒之一,像著名的「血腥玛莉(Bloody Mary)」、「黑色俄罗斯(Black Russian)」、「白色俄罗斯(White Russian)」、「螺丝起子(Screw Driver)」、「飞天蚱蜢(Flying Grasshopper)」、「盐狗(Salty Dog)」以及「奇奇(Chi-Chi)」……等等都是以伏特加酒为基酒的鸡尾酒。
伏特加酒具有晶莹纯净的特质,最适合加上冰块纯饮,或是冰冻后享用更是回味无穷。琴酒(Gin) Gin一词是来自法文「Geni`evre」其意为杜松子,。
3.张裕个人简介及张裕葡萄酒的发家史
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正如这首名为《葡萄美酒不夜天》的张裕之歌歌词所言,烟台张裕集团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先驱和中国食品行业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缔造了令人回味无穷的百年传奇。
昔日先驱,今朝龙头 张裕集团的前身是 “张裕酿酒公司”,1892年,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994年,组建成立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
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唯一同时发行A、B两种股票的上市公司。 经过110多年的发展,张裕集团公司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至2004年末,张裕集团的总资产为23.7亿元,净资产为16.6亿元。
张裕集团的主要产品为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为20%以上,连年保持行业第一。
近几年来,张裕集团发展速度加快,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2004年,主要产品的产量为7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6亿元,利润3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在行业总额中所占比例也都在30%以上。在2004年的中国酒业百强评选中,张裕集团以6亿元的利税总额进入酿酒行业十强,位列第七,这也是进入十强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业。
潜心酝酿,“品重醴泉” 孙中山先生曾为张裕题词“品重醴泉”,盛赞张裕产品质量极佳。自百余年前张裕公司创立以来,质量始终是其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葡萄酒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张裕的产品质量首先就是从葡萄原料这个源头抓起。据介绍,张裕公司已在烟台建立了8万亩优质葡萄基地,其中以“蛇龙珠”等为代表的高档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其中的90%以上。
为了保持高端产品的持续竞争力,张裕从2005年到2008年将分阶段投入3000万元资金,打造中国最大的“蛇龙珠”种植基地,确保生产解百纳、酒庄酒以及高档白兰地所需葡萄原料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酿造出高质量的葡萄酒,张裕在引进先进的酿造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新技术上亦不惜重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张裕投入3亿多元,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公司单班灌装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还对国外葡萄酿造设备进行引进、吸收和消化,使张裕的技术装备保持与发达国家葡萄酒的生产设备同步。近几年,又每年投入上亿元,不断进行自动化、信息化的升级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
目前张裕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业内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在张裕的设立则使张裕拥有一大批包括博士、高级工程师在内的科研队伍。
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张裕集团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顺应市场变化,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大大增强了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营销兴企”,网络致胜 在全球迈入整合营销时代的背景下,张裕确立了“营销兴企”的发展战略,在同行业中率先构筑起了一个全国性、多品牌共享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张裕始终坚持“终端致胜”的营销理念,不断扩大和完善营销网络体系,提升了营销网络竞争优势。 张裕采用三级营销体系,即销售公司总部——各销售分公司——经销处。
其中,销售公司作为决策中心,分公司作为指挥中心,经销处作为执行中心,各自行使自己的职能。目前,张裕已在全国建立了39个省级分公司、500多个城市经销处。
2003年以来,张裕开始实施“一个布局,四个调整”的营销思想。“一个布局”即在全国所有发达的县级以上市场,都要有张裕的市场业务人员和一级经销商;“四个调整”即向高档产品、向酒店终端、向多酒种发展、向整合投入调整。
经过一年多的实施,目前张裕已拥有1000余人的市场人员队伍和2700余家代理商队伍,形成了一个基本上覆盖全国所有发达县级以上市场的营销网络。在产品结构上,稳步向高档方向发展,酒庄酒、解百纳等高档产品的销量均以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成为国内高端消费群体的首选品牌之一。
文化传播,培育市场 虽然我国的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目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群体较小,人们对葡萄酒知识和文化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对葡萄酒的鉴赏。因此张裕认为,对于葡萄酒市场这个有待培育的市场来说,传播文化就等于开拓市场。
而在文化传播方面,张裕有着独有的优势。张裕公司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在110多年的发展史中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也为中国葡萄酒文化写下了灿烂的一笔。
在此基础之上,张裕近几年来加大了对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播力度。 始建于1992年、重建于2000年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专业酒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通过历史实物、珍贵照片、翔实资料等,真实的展示了张裕公司100余年的传奇故事,向消费者展示了中国葡萄酒文化的无穷魅力,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前来参观。 2002年,张裕又与法国葡萄酒业巨擘卡斯特集团合资兴建了张裕·卡斯特酒庄,这是中国第一座严格遵循国际酒庄3S(阳光sun,大海。
4.拉图圣迪的酒庄简介以及它的一系列新品有哪些
拉图尔酒庄(Chateau?Latour)是法国的国宝级酒庄,位于波尔多波伊雅克村庄(Pauillac)的南部一个地势比较高的碎石河岸上。
酒庄拥有葡萄园面积107。5英亩,植株的平均年龄为35年。
庄园每公顷土地种植葡萄约10000株,年产大约20000箱酒。 拉图尔酒庄也是1855年分级制度被定级为顶级一等的酒庄之一。
葡萄酒品牌 拉图尔酒庄一门三杰,正牌酒叫做“”,第二酒叫做“LesFortsdeLatour”(拉图尔堡垒),三等酒则简单以“Pauillac”(波伊雅克)命名。 按照法国的传统观念,只有最好的葡萄园才能出最好的葡萄酒。
因此,只有在那片47公顷的“GrandEnclos”葡萄园内,12年以上的老植株生长出来的葡萄,才有初步资格,用来酿造正牌酒。在酿造过程中,定期对酒的品试鉴定,也会发现一些发酵罐内的酒质量达不到要求而淘汰,不能用于酿造正牌酒。
在如此精挑细选下,拉图尔酒庄平均每年只有55%的产量,约22万瓶,成为正牌酒。不好的年份,如1974年,正牌酒的产量更低到全部产量的25%。
最顶级的酒当然要有最好的待遇,正牌酒都在全新的法国橡木桶里被伺候18个月以上。拉图尔的酒刚刚酿成时十分青涩,甚至有难以入口的感觉,需要在瓶中至少熟成10年。
好的年份需要15年甚至比如像1945和1947年这样的年份,50年也依然保持劲度,可以继续藏酿。拉图尔的正牌酒一贯酒体强劲,厚实,并有丰满的黑加仑子香味,和细腻的黑樱桃等的香味,在梅道克地区堪称如阿诺德·施瓦辛格般硬汉形象的酒。
1949、1959、1961、1962、1966、1970、1975、1978、1982、1990、1994、1995均是好年份。 1983年的酒味道比较清淡,可能是拉图尔觉得需要改变一贯单宁浓重的风格而使用了比较轻巧的处理方法,但是处理失当。
此后的几年,拉图尔似乎失去了应有的风格,直到90年代才恢复到原来浓重的口味上。?第二酒“堡垒”,可以说是拉图尔的“大兄弟”。
1966年开始酿造,他使用的葡萄有70%的CabernetSauvignon和30%的Merlot,CabernetFranc和PetitVerdot仅仅根据情况有时添加一点。 “堡垒”的葡萄来自“GrandEnclos”以外的另外3小块葡萄园,或者是“GrandEnclos”那12年以下的年轻植株。
酿造正牌酒过程中淘汰下来的酒,也会用于“堡垒”。“堡垒”也在橡木桶里陈酿过18个月后方可装瓶上市,不过陈酿的木桶一半用的是全新法国橡木桶,另一半用的使用过一年的旧橡木桶。
虽然是拉图尔的第二酒,但是“堡垒”的质量依然可以与顶级四等酒庄(ForthGrowth)媲美。拉图尔酒庄平均每年生产“堡垒”15万瓶,占年产量的37%。
拉图尔的三等酒“Pauillac”,从1973年第一次生产,后来74和87年份又生产过,直到1990年才开始年年生产。 “Pauillac”酒,主要是使用非“GrandEnclos”葡萄园出产的葡萄酿造。
将不能够满足最高标准的葡萄和酒液用于酿造二等、三等酒即保证了正牌酒一贯的品质,又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一举两得。从中也看出法国人对“Terroir”的一贯忠诚,和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达不到标准,宁可降级贱卖,也不会砸掉正牌酒的金字招牌。也正是这样的执著,才让法国两百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上生产最好葡萄酒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