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样写好欧体字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
(一) 用笔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二) 笔势
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三) 结体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
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强调的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下工夫,才能表现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于此
2.在欧体字中土怎么写
欧体,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体。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土”字和“上”“性”一样泻的。
3.谁知道欧体字的结构口诀 ~~~~~~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 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 2, 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 让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 4, 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 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 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 7, 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如:葡、萄、蜀、葛 8, 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 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 9, 画短撇长 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画长撇短 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画短直长 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 13,横长直短 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直长 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 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 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 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 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两平者,左右宜均 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 、騵 22,三合者,中间务正 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 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
需、留 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 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突出主笔,协调统一。如:章、意、素、累 25,左边小者宜齐上 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
如:吸、呼、峰、峻 26,右边小者齐其下 右偏旁小的字,右边笔画应靠下或与左边下部齐平。如和、知、细 27,外四叠者,体格必整方 在字的四周出现相同的笔画,应排列整齐,大小相当,形成包围。
如:嚣、器 28,内四叠者,布置匀密 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 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七、也 、乜、此 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 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必要攒头收尾 有斜捺的字,要藏锋入笔,回锋收笔。
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如:武、成、或 33,横戈不厌曲 有卧钩的字,其卧钩要弯曲圆润,切忌细长直挺。
如:恩、息、必、志 34,伸勾贵抱持 有竖弯钩且呈下包上的字,其竖弯钩要尽量向右伸展,以便包住被包围的部分。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正中为贵 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
天、父、外、文 36,呈勾之势,退缩斯宜 左右结构的字中,竖弯钩居左时,应缩小让右。如:鸠、辉 37,马齿法其拏钩之锋注射四点之半。
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有横四点的字,横点的折钩的钩尖应指向二、三点之间。
如:鸟、马 38,上平之字,宜齐首 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 39,下平之字,宜齐足 笔画靠下的字,应与底对齐。
如:朝、故、辰 40,重捺者,须有缩有伸 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叠趯者,当或挑或驻 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
如:禁、林、森 42,上下钩趯者,下钩明而上钩暗 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 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收,仰钩要放。
如;冠、寇、宅 44,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 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 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
如:表、禹 46,右占者,右不妨独丰 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47,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
如:敬、敛、刘 48,左右占者,中宜逊 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49,中间占者,中独雄 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
如:掷、番; 50,上下占者中小 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1,纵腕宜典劲 背抛钩的书写要弯中带曲,圆润有力。
如:风、飞、气 52,横腕贵圆隽 竖弯钩的书写要求竖直钩圆,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53,纵撇恶鼠尾 竖撇最。
4.欧体书法鲜字怎么写
这个是我写的鲜字,我学的是欧体,不敢说好,但字型起码做到平整。有几点要讲讲,一是比例,启功先生认为黄金分割点是6.1比3.9 ,凡在这个比例中的字,一般给人感觉是好的。他写鲜字也是左六右四的。也有羊字写得比较大的,也随个人喜好,但鱼字复杂些,写大些显自然。二是结构中的铺排,羊字要托起鱼字,因此竖要直,三横不可一样长,并有穿进鱼字的意思。鱼字可以略高些,但顶部基本取平。鱼字下的四点我写得夸张了些,略有些过了,这个不可学我。三是鲜字原来有两种写法,一个是鱼羊组合,鲜味的意思,一个是甚少的组合,鲜见、少见、新鲜的意思,后为方便,二合为一,甚少这个写法就没流传下来,虽可以用,但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5.哪位知道,欧楷法字怎么写
1、自己写,临帖。
关于欧体的临写方法 2010-01-09 18:56
----欧阳中石
按 语:欧阳先生在这里讲的临写“九成宫”的方法,很具体,形象,很多书法爱好者从中学到了“如何临帖,才能写象” 的方法,获益非浅。大家可用这个临帖办法临习“九成宫”,也用此法临习其他法帖,一定会有明显效果。另外,多读帖,认真领会欧体字的艺术特色,切实掌握临习的步骤与要求。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现在介绍“九成宫”。写此作品时年龄约七十四,五岁有各方面的追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我自己临写中,有个认识过程,开始感觉规矩,工整,纤细;再看觉得有粗,有细,粗细相间。结体上,规整,灵活。我看到很多人在临写时有的用墨太浓,要 加水调匀,洇是自然的。笔法听其自然,出来效果就行。
先看“九”字,此字起笔很重,第一笔有弯度,尽量往左靠。因笔画少,故写得重些。运笔勿太快,要看得清楚,把笔画送到,不能蒙。 “观”字,有的笔画很随便,有的很着力。第一笔随便,第二笔往上斜,两个口字写平。“佳”字的撇弯度不大,起笔插在两个口字中间,竖对着第一笔开头,一点写成撇,竖比较粗,第一横稍长,第二横短,第三横稍长,第四横和竖接上。小笔画也要认真对待。“见”字的最后一笔要平着过去,勾要往外。写完第一遍,回头检查,看有几个失败的地方,找出来,再写第二遍,写后再检查,修改,加工,不对的地方描一下,描出来的虽然不算,但可以帮助记忆。拿开再写第三遍,若记不住的地方,再看看。若第三次仍写不好,暂时放下,过些时间再写。
“泉”字,“白”字和“水”字连成一个字,把“白”字伸长,“水”字压扁,“水”字右边的撇,捺是加在白字设旁边和竖上,而不是在水上。“白”字中间的一横写得很小。“白”字的撇没有大按笔,竖让出很大笔锋,横不长,转折后直下。“水”字的竖同“白”连着,撇也一样连住,捺写得很重。若换个写法,把“白”字中间的一横写大,就象闭上了眼睛,写小了就象眼睛睁开,很有精神。
再讲几个字,大家看,好在哪?难在哪?如“鹿”字,最后一笔变成捺,同左撇对称。两个竖笔又不一样,显得精神,第一个竖粗,第二个竖细,而不能相反。“鹿”字上的三个洞,中间一个整的,两边半个,左撇同三个横都不接上,使几个洞排得很匀称。
“养”字,六条横及上面两点和底下的提都构成图案。上面两点纳进来,省地方。三横不一样长。左撇轻,右捺重,重心由左转到右。底下的提不出锋,“良”字的竖垂直,构成平行。
“茨”字也有特殊处理,“欠”字最难处,有个取中问题。两点重,上撇短 折,横短,竖长,撇轻,捺从顶上出。
“持”字,“土”字过分长,克服呆板,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流”字,撇,竖都很随便,这不是潦草,是艺术处理,使之不板。 “凤”字,把一横拉出去,就活了。 “龟”字,用了些隶书。
“效”字,轻重交错,显灵活。欧体字规整,但又用尽了很多随便的地方。
“变”字,上细下粗,形成轻重变化。
“显”也充分利用平行,横,竖,撇,点都平行,但又不一致。 “应”字,三个撇和竖,四个横,平行,最后一竖又和三个竖平行。上半很收缩,底下写个很开阔的心字,并把字正过来。
“茨”字也有特殊处理,“欠”字最难处,有个取中问题。两点重,上撇短 折,横短,竖长,撇轻,捺从顶上出。
“县”字,左边横平行,右边撇平行,下面两个“小”字也平衡。
2、电脑写,可以用word文件打上这些字,然后选定,再在上面功能栏里选择“字体”即可。
如果没有现成的字体,可到字体网站下载中意的字体,然后实现转换。
我想直接给你,但这里提交后显示依旧是简体字。
祝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欧体字中的变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