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羲之三个字怎么读
读音:wáng xī zhī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典故:
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袒腹东床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
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称病弃官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会稽安逝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豆腐干豆腐右军祠于墓前。
2.兰亭集序作者情感线索(三字)
兰亭集序作者情感线索——人生观
《兰亭诗集》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希望能帮助到你
3.如何写好兰亭序
古人说,要写好书法,择毫落墨之际,要做到“全身力到”。意思是说,用毛笔写字,全身的力气要通过“掌竖、腕平、肘自起”的正确的执笔法、运笔法达于毫端见之于纸上,练纸上的字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感觉。但是什么是“力透纸背”?什么是“入木三分”?我想对一个初学写兰亭序的朋友来说是无法感知的。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字一个字很慢很慢的书写,并且要全神贯注的去机械的临摹。在老师手把手的辅导下您也许很快学会了字的笔画的来龙去脉和巧妙的藏锋露锋,如牵丝引带,左顾右盼等玄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画肖像式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进步还是很快的,他使朋友迅速的掌握了用笔的技巧,练习者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浓厚的兴趣,对老师和经典的字帖也多了几分敬意。
一些朋友每日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苦苦的追寻者古人的笔迹,“慢、慢、慢”稍不留意这个字的笔画又错了。虽然如此但乐此不疲,当“全身力到”慢、慢、慢成为习性以后,也有一些久练的朋友问我,古人是这样学书法的吗?兰亭序是慢慢的写出来的吗?我答说不是的,因为古人还说:“欲书先散怀抱”。意思是说,要写好字,情志上要放松,不能紧张。苏东坡补充说,写字要无意于佳乃佳。随心所欲的写好兰亭序,那么我们必需“欲书先散怀抱”,笔画才能干净利落、斩钉截铁。这需要兰亭序外求功夫。
魏、晋、南北朝时简单的法帖、字型各异,笔画斩钉截铁、有方有圆,好像兰亭序尸解后的骨骼。他正是学兰亭序笔法的源。同时我们也可以先练点比较容易上手的碑版,再去写兰亭序。那么我们书写的节奏会有起伏,入木三分的力度也会出来。所谓“全身力到”慢、慢、慢与“欲书先散怀抱”斩钉截铁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您会感受到,二者都经的住实践的检验,二者都是至理名言。
4.兰亭序解说词三百字左右
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绍兴城外兰渚山下的兰亭,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并抄录成集,王羲之为诗集写了序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的感叹。
全文共三段。首段记叙了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第二段,阐明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全篇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
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
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5.《兰亭序》全文有多少个字
王羲之的《兰亭序》全文共324个字。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王羲之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会:集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骋:使······奔驰。极:穷尽。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