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的土字怎么写
土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
土拼音:tǔ
释义:
1.土壤;泥土:黄~。黏~。~山。~坡。~堆。
2.土地:国~。领~。
3.本地的;地方性的:~产。~话。这个字眼太~,外地人不好懂。
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法。~专家。~洋并举。
5.不合潮流;不开通:~里~气。~头~脑。
6.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
白话版《说文解字》:土,大地用以吐生万物的介质。上下两横的“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中间的一竖“丨”,像植物从地面长出的样子。所有与土相关的字,都采用“土”作边旁。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本土[běn tǔ]
乡土;原来的生长地:本乡~。
2.土豆[tǔ dòu]
马铃薯的通称。
3.乡土[xiāng tǔ]
本乡本土:~观念。~风味。
4.净土[jìng tǔ]
佛教认为佛、菩萨等居住的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
5.土黄[tǔ huáng]
像黄土那样的黄色。
2.地的甲骨文怎么写
“地”字最早见于小篆,没有甲骨文的字型见于考古发现。
迄今所存的甲骨文十五、六万片中,单字量约4400个,可识可读的约2400字,其中约1400个见诸于现代汉语字典,其余2000字尚不可释读。
也可能“地”字就包含在这2000个尚不可释读的甲骨文文字之内。
地的小篆字体如下图:
《说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
《说文解字》:地,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字形采用“土”作边旁,“也“ 是声旁。
扩展资料:
①本义,名词:远古的简单墓穴。如:坟地、墓地
②名词: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栖息的广大疆野。如:田地、土地
③名词:空间,处所,场所。如:地点、地方
④名词:行政区域,领土。如:本地、外地
⑤名词:介于省、县之间的行政区域。如:地区、地市
⑥名词:实质,内部。如:见地、心地
⑦助词:用在现代汉语的状语和中心词之间。如:静静地睡 、悄悄地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甲骨文: 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3.甲骨文的土字怎么写
土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土拼音:tǔ 释义:1.土壤;泥土:黄~。
黏~。~山。
~坡。~堆。
2.土地:国~。领~。
3.本地的;地方性的:~产。~话。
这个字眼太~,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法。
~专家。~洋并举。
5.不合潮流;不开通:~里~气。~头~脑。
6.未熬制的鸦片:烟~。7.姓。
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
凡土之属皆从土。 白话版《说文解字》:土,大地用以吐生万物的介质。
上下两横的“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中间的一竖“丨”,像植物从地面长出的样子。所有与土相关的字,都采用“土”作边旁。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本土[běn tǔ] 乡土;原来的生长地:本乡~。2.土豆[tǔ dòu] 马铃薯的通称。
3.乡土[xiāng tǔ] 本乡本土:~观念。~风味。
4.净土[jìng tǔ] 佛教认为佛、菩萨等居住的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5.土黄[tǔ huáng] 像黄土那样的黄色。
4.甲骨文的字怎么写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