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顶闪光灯应该怎么用
跳闪 这是机顶闪光灯技术中的一号武器。在室内拍摄时,一间具有浅色墙壁和天花板的屋子,处处都可以作为反射面供你使用,以拍出漂亮的照片。你可以创造出柔光箱一样的照明效果,甚至可以用闪光灯创造出大面积光线。
虽然闪光灯本身只是一个很小的光源,但是可以覆盖墙壁和天花板的大部分面积。这些被光线覆盖的地方相对被摄体来说就变成了大面积光源。利用跳闪技术拍摄人像,一般用闪光灯向天花板和墙壁打光,并想象那里有一个柔光箱,以传统的人像布光角度给被摄体打光。在拍摄中,被摄体的角度,以及结合使用跳闪是获得你想要的结果的关键。
遮挡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闪光灯发出的光线是向四周扩散的,而不是简单的一道光束。虽然大部分光线是向前发射的,但仍然有一些光线会以与闪光灯垂直的角度扩散开来。
当使用跳灯时,即使闪光灯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向上方打光,但仍有扩散的光线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必须避免的,但会造成一种“拍快照”的阴影效果,尤其是被摄体后方就有一面墙或其他平面的时候,阴影会特别明显。
为了消除这种效果,可以在闪光灯灯头上加一片不透明材料或黑色塑料泡沫板做的遮光片,以阻挡扩散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体。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会给照片的整体效果带来非常大的改变。
扩大光源
光源与被摄体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照片的整体效果。大光源就是所谓的柔光,也就是亮部与阴影之间的过渡比较柔和。你仍然可以使用简单的反光片来改变光源大小。因为光线到达被摄体的大小至少是反光面积的2倍,所以你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光源覆盖面积。在距离被摄体不太远时,这样做经常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照明效果。
在室内,这种反光板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可以从两个方向给被摄体打光:直接反射光和天花板发射光。简单地把白色纸板或塑料泡沫固定在闪光灯上就可以了。当然了,你还可以尝试各种喜欢的方式来控制光线。
控制色温
数码单反相机提供白平衡设置以控制全局色彩。而且如果你使用Raw格式拍摄,还可以在后期使用软件来调整白平衡。不过有时你要确保闪光灯发出的光与环境光色温接近,这样可以保证整张照片的光线都有同样的颜色。
利用环境光
另一个滥用机顶闪光灯的典型是黑色背景效果。也就是将被摄体正确曝光,但对环境光曝光不足。将环境一起拍摄进来可以更好的交代被摄体环境,带来更好的氛围感。
即使你的相机有这种效果的预设模式,也强烈建议使用相机手动模式。这样你可以使用较慢的快门来准确记录环境光,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关闭闪光灯
有时,你对机顶闪光灯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关掉它。随着你对闪光灯用得越来越熟练,你可能会倾向于时刻都使用它。但你不能总是依赖闪光灯。毕竟,在很多情况下有很好的光线可以利用。只是当你需要一点额外的光线时,你会知道可以用闪光灯得到一张好照片,这样就足够了。
2.引闪器是什么
用来无线控制闪光灯,就是所谓的“离机闪”。
因为一般来说,没有引闪器的情况下,闪光灯只能安装在相机机顶上,这时候的闪光是从正面过去的,照片会没有立体感。
但是如果有引闪器的话,就可以把闪光灯放在侧方,后方,随便什么地方。这样的光拍出来就会有立体感。
引闪器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发射器,一个是接收器。
发射器安装在相机机顶热靴上,接收器安装在闪光灯上。
当你按下快门的时候,就会触发闪光灯同步了。
引闪器的主要用途是不希望闪光灯的实用性被局限,使用引闪器能够做出更多效果,而且令照片中闪光跟环境光融合得更自然。例如我们直接用闪光灯打在被摄体上时,被摄体的表面上只有被闪光幅盖而缺乏阴影位,使整体上的环境光来得很不自然; 假如我们使用了引闪器,便能在被摄体的任何地方进行补光,使整张照片的环境光更有立体感,来得更自然。另外,闪光灯可配上较大尺寸的附件如柔光伞、柔光罩等去改变光质,如果放置在机身的热靴上就会受到限制。
3.什么是引闪器及引闪器使用技巧
对于摄影新手来说,在发现光线不足或需要补光时,都会选择开启机顶的内置闪灯,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内置闪灯拍摄出来的效果也是强差人意,为什么很多时候发现其他摄影师的照片虽然使用了闪光灯,出来的效果比自己的更自然? 那是因为他们都使用了引闪器,下面合肥摄影培训学校老师为你详细讲解!
我们使用闪光灯时,多数会把闪光灯装在相机的热靴上然后进行拍摄,而闪光便能直接落在被摄体上,但是这样的打灯方法往往是很不自然的,令光线变生硬和质量变差,而引闪器拍摄,意思是指闪光灯不是装在相机的热靴上,而是透过引发器把闪光灯放置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打灯,这便是所谓的引闪器了。
引闪器的主要用途是不希望闪光灯的实用性被局限,使用引闪器能够做出更多效果,而且令照片中闪光跟环境光融合得更自然。例如我们直接用闪光灯打在被摄体上时,被摄体的表面上只有被闪光幅盖而缺乏阴影位,使整体上的环境光来得很不自然; 假如我们使用了引闪器,便能在被摄体的任何地方进行补光,使整张照片的环境光更有立体感,来得更自然。另外,闪光灯可配上较大尺寸的附件如柔光伞、柔光罩等去改变光质,如果放置在机身的热靴上就会受到限制。
引闪器使用技巧及注意的地方:
1.不要把闪光灯的灯光或闪光灯本身拍入相片之中
2.留意闪光灯的回电声音,因为当闪灯还未完全回电的时候拍摄,便会出现曝光不足或闪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3.使用多支闪光灯进行引闪更能做到更多不同的灯光效果
4.用引闪器时,手持闪灯的角度可能每次也不一样,使用灯脚架有助控制闪灯的角度
5.使用手动模式,多尝试不同闪光的输出量配合不同的光圈快门,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4.什么是引闪器及引闪器使用技巧
用来无线控制闪光灯,就是所谓的“离机闪”。
因为一般来说,没有引闪器的情况下,闪光灯只能安装在相机机顶上,这时候的闪光是从正面过去的,照片会没有立体感。但是如果有引闪器的话,就可以把闪光灯放在侧方,后方,随便什么地方。
这样的光拍出来就会有立体感。引闪器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发射器,一个是接收器。
发射器安装在相机机顶热靴上,接收器安装在闪光灯上。当你按下快门的时候,就会触发闪光灯同步了。
引闪器的主要用途是不希望闪光灯的实用性被局限,使用引闪器能够做出更多效果,而且令照片中闪光跟环境光融合得更自然。例如我们直接用闪光灯打在被摄体上时,被摄体的表面上只有被闪光幅盖而缺乏阴影位,使整体上的环境光来得很不自然; 假如我们使用了引闪器,便能在被摄体的任何地方进行补光,使整张照片的环境光更有立体感,来得更自然。
另外,闪光灯可配上较大尺寸的附件如柔光伞、柔光罩等去改变光质,如果放置在机身的热靴上就会受到限制。
5.使用机顶闪光灯有什么技巧
使用机顶闪光灯的技巧: 摄影技巧 使用机顶闪光灯,可以得到非常棒的人像用光。
无需花费巨大去购买昂贵的附件来控制光线,因为所有需要的东西都是准备好的。需要明白,闪光灯只是一个光源。
幸运的是,可以学习如何控制闪光灯产生的光线,把塑造成任何需要的形状。另外,这样做还会有一些额外的好处。
闪光灯直接产生的光线比较粗糙,必须做下列这些事来改善光线: 为被摄体创造一个大光源,从直接照射之外的角度给被摄体打光 下面的这些小技巧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1. 跳闪 这是机顶闪光灯技术中的一号武器。
在室内拍摄时,一间具有浅色墙壁和天花板的屋子,处处都可以做为反射面供你使用,以拍出漂亮的照片。可以创造出柔光箱一样的照明效果,甚至可以用闪光灯创造出大面积光线。
利用墙壁或天花板跳闪,虽然闪光灯本身只是一个很小的光源,但是可以覆盖墙壁和天花板的大部分面积。这些被光线覆盖的地方相对被摄体来说就变成了大面积光源。
用机顶闪光灯向相机左侧打光,利用墙壁和天花板跳闪。还可以使闪光灯角度向上或向身后,将闪光灯旋转45度朝向墙壁和天花板打光,让美丽的光线充满整间房子。
2. 遮挡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闪光灯发出的光线是向四周扩散的,而不是简单的一道光束。虽然大部分光线是向前发射的,但仍然有一些光线会以与闪光灯垂直的角度扩散开来。
即使将闪光灯变焦到长焦端,仍然有大量光线向周围扩散开来。一片小小的遮光片就可以限制这种情况。
当使用跳灯时,即使闪光灯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向上方打光,但仍有扩散的光线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必须避免的,但会造成一种“拍快照”的阴影效果,尤其是被摄体后方就有一面墙或其他平面的时候,阴影会特别明显。
为了消除这种效果,可以在闪光灯灯头上加一片不透明材料或黑色塑料泡沫板做的遮光片,以阻挡扩散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体。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会给照片的整体效果带来非常大的改变。
3. 扩大光源 光源与被摄体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照片的整体效果。大光源就是所谓的柔光,也就是亮部与阴影之间的过渡比较柔和。
可以使用简单的反光片来改变光源大小。因为光线到达被摄体的大小至少是反光面积的2倍,所以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光源覆盖面积。
在距离被摄体不太远时,这样做经常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照明效果。在室内,这种反光板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可以从两个方向给被摄体打光:直接反射光和天花板发射光。
简单地把白色纸板或塑料泡沫固定在闪光灯上就可以了。当然了,还可以尝试各种喜欢的方式来控制光线。
4. 使用TTL 大部分现代闪光灯都提供多种工作模式。这样可以保证在类似拍摄环境下闪光灯输出的一致性,就像传统的肖像画。
另一方面,TTL模式是由相机和闪光灯决定输出光量的。相机与闪光灯在测量正确的曝光后,共同决定闪光灯的输出。
大部分现代TTL系统,比如佳能的E-TTL和尼康的i-TTL都工作得很棒。TTL可以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包括相机手动模式、户外,甚至跳灯时。
TTL可以令你的拍摄轻松不少,特别是在快速移动拍摄中,没有理由不在机顶闪光灯上使用。当准备好时,可能想学习更进阶的技巧,结合TTL闪光灯使用闪光灯曝光补偿和一般曝光补偿。
这些控制允许你轻松地调整闪光灯和相机曝光,不过主要工作仍然交由TTL系统完成。 5. 使用高速快门同步 如果闪光灯有高速同步功能,一定要打开。
大部分闪光灯的普通同步速度在1/250-1/350s。在弱光环境下这个速度是没问题的,比如室内,可以尽情在同步速度以内拍摄。
这意味着可以使用1/40s的速度记录环境光,或用更快的速度使被摄体与环境分离或凝固运动。 1/2500s f/2.8曝光要求拍摄这张照片时使用高速快门同步 然而,在室外时,如果曝光要求更快的快门速度,只有高速快门同步允许使用高速快门拍摄,最高可达1/8000s。
如果普通同步速度配合选用的光圈和ISO会导致环境光过曝,那就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在室外拍摄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此时高速快门同步是必须的。
总是开启高速快门同步功能并不意味着总是用到。只有当快门速度超过普通同步速度时,相机和闪光灯才会开启高速同步。
否则,闪光灯会以普通模式工作。 6. 控制色温 数码单反相机提供白平衡设置以控制全局色彩。
而且如果使用Raw格式拍摄,还可以在后期使用软件来调整白平衡。不过有时要确保闪光灯发出的光与环境光色温接近,这样可以保证整张照片的光线都有同样的颜色。
再次提示,如果在后期调整白平衡,说明想得到最佳的照片效果,但这要求照片的光线色温一致。在钨丝灯环境使用闪光灯,可以用给闪光灯加上CTO(色温橙)色片。
把相机白平衡设在钨丝灯,如果愿意,还可以在后期微调白平衡。 7. 利用环境光 另一个滥用机顶闪光灯的典型是黑色背景效果。
也就是将被摄体正确曝光,但对环境光曝光不足。将环境一起拍摄进来可以更好的交代被摄体环境,带来更好的氛围感。
1/40s曝光,使用反光板 即使相机有这种效果的预设模式,使用相机手动模式。这样可以使用较慢的快门来准确记录环境光,达到想要的效果。
8. 关闭闪光灯 有时,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