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砂锅怎么熬药
煎中药要用砂锅,而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做的锅, 用陶瓷砂锅煎药是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它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糊锅,而且价格便宜,所以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
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也可以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但是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患者服用后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加重病情。 水是煎中药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井水、自来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就很重要,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水少了,可能不足以煎煮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误时间,还会使汤液的浓度降低,同样会影响疗效,一剂汤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
如果医生有具体的要求,应遵医嘱。 煎中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那么什么时候用文火,什么时候用武火呢? 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的上升,使药液很快的沸腾,但也容易烧焦;而文火的火焰较小,力道比较温和。
所以煎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烧开,再用文火慢慢的煎。
2.新买了个砂锅,准备熬中药用,使用前怎么处理
新买的砂锅最好是先熬一次大米粥,(熬到稍稍粘稠就可以了)然后倒掉刷干净,就可以用了,(注意:砂锅热的时候不可以用凉水刷,否则砂锅冷热一交替会裂的)
另外如果医生开的药剂多的话,建议你用个大一点的砂锅,因为药太多锅太小的话,开锅后容易溢出药来。
砂锅
砂锅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瓷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通气性,吸附性,传热均匀,散热慢等特点。依靠砂锅的菜谱有砂锅鸡、砂锅豆腐、砂锅鱼头、砂锅云吞鸡等。而且特别适用于炖肉、煲汤及煎中药,砂锅炖食品别有风味,砂锅煎药不改变原味,因此砂锅是广大消费音所喜爱的日用消费品。
简介
传统砂锅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瓷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通气性,吸附性,传热均匀,散热慢等特点。
由于制作工艺与原料问题,传统砂锅不耐温差变化,容易炸裂,不能干烧。针对传统砂锅的这一问题,近十年,经过研发改良后,在原料上加入了锂辉石,制造出耐高温砂锅,使得砂锅保持原有优点的情况下,还能够承受数百度高温干烧而不裂,大大提高了砂锅的实用性。
3.中药怎么煎
中药煎煮好坏对疗效有直接影响。怎样才能煎好中药呢?
(1)煎药器具以砂锅最好,也可用搪瓷锅,但不能用铁锅等金属器皿,以免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影响疗效。
(2)要掌握火候及煎煮时间。滋补药一般先用大火煮开,然后用小火慢煎。祛寒、解表药一般要用大火煎沸一刻钟即可,煎后趁热用纱布滤出。味厚滋补的补益药煎煮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用微火煎煮一小时左右,以便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此外,某些毒性 药物成分经慢火久煎后能减低或消除毒性,如川草乌、附子、生半夏等煎煮时间都需长一些或遵医嘱。
(3)煎煮次数及加水量。一剂药,一般煎煮2次。煎煮前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渍45分钟左右,使药材充分浸润,然后加热煎煮。应注意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中药,否则,药物中的蛋白质很快凝固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加水量多少视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面少许即可,煎好后要趁热过滤,每剂每次150-200毫升左右,小孩可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