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载玻片的用法
用法:
1、涂片法是将材料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的一种制片方法。
涂片材料有单细胞生物、小型藻类、血液、细菌培养液、动植物的疏松组织、精巢、花药等。
涂片时应注意:(1)载玻片必须清洁。(2)载玻片要持平。(3)涂层须均匀。涂抹液滴在载玻片中间偏右,用解剖刀刃或牙签等涂匀。(4)涂层要薄。用另一载玻片作推片,沿滴有涂抹液的载玻片面(二载玻片夹角应为30°-45°)由右向左轻轻推动,涂成均匀一薄层。(5)固定。如需固定可用化学固定剂或干燥法(细菌)固定。(6)染色。细菌用亚甲基蓝,血液用瑞氏染液,有时可以可以使用碘酒。染色液要盖住全部涂面。(7)冲洗。用吸水纸吸干或烤干。(8)封片。长期保存用加拿大的树胶封片。
2、压片法是将生物材料置于载玻片和盖片之间,施加一定压力,将组织细胞压散的一种制片方法。
3、装片法是将生物材料采取整体封固制成玻片标本的方法,用此法可制成临时或永久性装片。
装片材料有:微小生物如衣藻、水绵、变形虫、线虫;水螅,植物的叶表皮;昆虫的翅、足、口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
装片法制作时应注意:(1)手持载玻片时,应注意持平,或放在平台上。滴水时水量要适当,以恰好被盖玻片盖满为度。(2)应将材料用解剖针或镊子展开不使重叠,展平在同一平面上。(3)放盖玻片时,从一侧慢慢盖在水滴上,防止出现气泡。(4)染色时,将一滴染色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盖玻片下的标本均匀着色。着色后,用同样的方法,滴一滴清水,把染色液吸出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4、切片 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
因要求不同,可用刀片进行徒手切片,也可将组织块包埋于石蜡或火棉胶中或以低温冰冻,用切片机切片。切成5~10微米薄片,供光学显微镜观察。用环氧树脂或甲基丙烯酸包埋组织块切制的超薄切片,其厚度在20~50纳米,专供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般教学用的如根尖、茎的切片通称石蜡切片。
2.载玻片如何使用能保证无菌
霉菌 ,有报道是做粘菌的
又名载玻片培养:用无菌操作讲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载玻片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优点: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霉菌的载玻片湿室培养
1.准备湿室 在培养皿底铺一张圆形滤纸片,其上放一“冂”形载玻片搁架,在搁梁上放一块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外用纸包扎,经12lC湿热灭菌30min后,置60℃烘箱中烘干,备用.
2.接种 用接种环挑取少量待观察的霉菌孢子至湿室内的载玻片上,每张载玻片可接同一菌种的孢子两处.接种时只要将带菌的接种环在载玻片上轻轻碰几下即可(务必记住接种的位置).
3.加培养基 用无菌细口滴管吸取少量融化约60℃的培养基,滴加到载玻片的接种处,培养基应滴得圆而薄,其直径约为0.5cm(滴加量一般以l/2小滴为宜).
4.加盖玻片 在培养基未彻底凝固前.用无菌镊子将皿内盖玻片盖在琼脂块薄层上,用镊子轻压,使盖玻片和载玻片间的距离相当接近,但不能压扁,否则不透气.
5.倒保湿剂 每皿倒大约3mL 20%的无菌甘油,使皿内的滤纸完全润湿,以保持皿内湿度,皿盖上注明菌名、组别和接种日期.此为制成的载玻片湿室,置28℃
恒温培养3~5d.
湿室培养霉菌镜检载玻片 从培养16~20h开始,通过连续观察,可了解孢子的萌发、菌丝体的生长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