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评论怎么写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三步:阅读——选题——写作。
一、阅读
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就写作要求看,阅读要做到两个结合,即“点面结合”和“深浅结合”。
“点面结合”的“点”指的是要评论的作品,“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方面。
“深浅结合”之“深”是针对所评论的作品而言的,应该对作品反复、深入地阅读,力求读深读透,务求掌握它的精神和实质。因为只有仔细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不可作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对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直到能够产生真知灼见为止。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比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列宁论文学艺术》)而对于作家生平和其它作品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
二、选题
评论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选题”。评论的范围可以是某个作家的全部作品,也可以是某一部或一篇作品,也可以只选某一问题或某一文艺现象或某种艺术手法来评。初写评论选题不宜太大,可根据作品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要抓住特点,写出新意。但关键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专长,也就是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来评,要具备一双慧眼,培养“眼力”,有两点要做到:一是选取。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鲁迅说:“选取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在开始时可以选取一些名篇,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比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确定一个范围: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鲁迅怎样刻画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二是甄别。主要从三方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一,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二、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旧调重弹;三,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所不及的。
三、写作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要有点文学色彩。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好还是坏?是大体上过得去,还是基本上不行而尚有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从而引用能够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充当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
4、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要不断更新,为此就要努力学习文学理论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使得评论的语言既有文学性,又有形象性。
推荐你看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评论》,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合集
2.文艺评论怎么写
文学评论的写作分为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1. 阅读。
对于文学评论来说,阅读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
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钻得透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
2. 定题。
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定题首先要选准作品。应该选择什么人的哪一篇作品的标准首先就是作品的价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权衡一下。其次就是现实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指的是:国家事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凡是现实需要评论的作品,我们作为评论者,就应该负起评论的责任。
3. 评论。
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这部作品说些什么?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在《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的评论作品,为文学评论的提供了范文,我们可以从这些评论中学习到有益的评论方法。
4. 写作。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3.文学评论应该怎么写啊
文学评论家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价,主要是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一般的评论属于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怎么写好这类文章呢? 一、准确把握评论对象。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观点;才能做到行文时笔墨集中,语言简洁。
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就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切记:口子要小,挖掘要深。
二、宜采用叙议结合、边叙边议、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为“议”服务;“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为“评”服务。
文章中,要做到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的统一和相融。) 三、要有文学评论的味道,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
基本就是分个4段5段龙头凤尾很重要,猪肚就是基本联系你看的文学篇章 需要注意的有: 1.你的标题题目是否醒目恰当 2.叙议结合、边叙边议、评析结合的写法是否统一或者说“融合”你是否珍真正的看了并联系了文章内容 3.你有没有错误语句,尽量避免过于口语化,语言是否逻辑优美,用词是否恰当准确 我教你个快速写作法(其实就是针对你要是没有仔细看过文章什么的)你快速的从网上查阅你需要评论的文章的简介,然后从简介说的方面找到文章中的段落,然后摘抄部分语句发表自己评论并可以举例会更生动,这样猪肚的一段就完成了,依次类推就可以了~~~~龙头凤尾是一定要认真构思的,这样回使你的文章出彩~挺简单的吧~。
4.文学评论的格式
《寒夜》——在寒夜里寻求光明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去年刚刚离我们远去,巴金虽然走了,可他留给我们的那些不朽著作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今天当我怀着一种虔诚的心读完巴金的《寒夜》时,我感到自己的心情既沉重又复杂,这种沉重和复杂一半是对于小说,一半是对于作家巴金。 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巴金为我们写了一个贫穷的小职员的家庭故事:主人公汪文宣为了整个家庭的生计而拼命工作,到头来却害肺病而死;而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曾树生中间的隔阂又使他难以调节、束手无策。
《寒夜》的写作是在1944年秋冬之际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一两个小时内开始的。小说的情节与作者的生活几乎是同步展开的,都是在抗战时候的陪都重庆,而小说也正是从空袭警报拉响时候写起。
当巴金写完这部小说已经是1946年12月31日了——上海的一个寒冷的冬夜,而《寒夜》的结尾也是以一个寒冷的夜晚而结束的。 相对于巴金的《家》等前期作品,《寒夜》不是一个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反而显得异常的朴素、简洁、干净。
巴金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及“夜的寒气”,作者是有用意的,这是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憎恨,充分表明了他在寒夜里对光明和温暖的强烈渴望。 小说《寒夜》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国事前途渺茫,人生不知去向,周围的一切如同浓浓的黑夜见不到一丝微光;而书中的每个人,尽管都说了很多话,可更多的是在自言自语,他们的心灵是孤独的、情感是压抑的,仿佛整个世界也被笼罩在一片无语之中。
阅读《寒夜》这部小说,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心情的沉闷,面对这种环境,从小说的开始到结尾你都想扯开喉咙痛快地高喊一番,然而你却像主人公汪文宣最后用手指扣着喉咙那样,发不出一点声音。 正如巴金在小说的后记中写得那样:“我只写了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我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它们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际……”作者所指的是,在《寒夜》的写作中间,他失去了一个好友和一个哥哥,而他们又正是吐尽血痰后在寂寞中死去的。
同样的遭遇,同样的人物命运,使巴金在《寒夜》的创作中十分投入,他始终与笔下的人物在情感上保持一致。巴金说他写《寒夜》的时候找到了写第一部小说《灭亡》时的同感,它们都是在情感激越的状态下完成的。
正是因为有同小说中那样的经历,才促使巴金在寒夜中不断地去寻求光明! 《寒夜》是一部浸润着巴金先生巨大血汗和情感的小说,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切体会到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在那个叫人窒息的寒夜中寻求光明时的艰难。通过读巴金的这部《寒夜》,我从侧面也更好地了解了我们那段沉重的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4。
5.文学短评怎么写
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6.文学评论如何写
自古文无定法,其实文学评论的写法可以有很多种,如果抛开学院派的教条不论,从应试的角度,简单地来讲,可以这样理解:
文学评论的终极目标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作出评判,简单地讲就是这部作品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好在哪里(或坏在哪里),为什么好(或坏)。
什么是文学价值呢?总的来说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价值(如思想意义、社会现实意义等),二是审美价值(如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性意义)。
通常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对他的评论,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既评认识价值,又讲审美价值,浮光掠影,缺乏重点,这是应考大忌。应该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重点深入评析。我主张的原则是:小处落笔,大处着眼。怎么把握这个原则,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在乎意会。
通常而言,写文学评论要求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也就是借助某种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分析,这也是文学评论写作会在文学理论考试中出现的原因。但这一点看起来非常高深,往往让考生感到非常害怕,因为本科生通常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几乎是一片空白(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跨专业的与本专业的本科生几乎没什么区别)。
其实借助理论方法并没有那么高深。借助任何理论方法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文字有说服力,所以,只要能让你的文字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而不必管它属于哪家哪派的理论或方法。因为对于本科生而言,各种常见的分析方法,比如社会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文化分析法,文本细读法、历史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等等,都是高深玄虚不可企及的,根本不可能正确运用,即使勉强套用,结果也是贻笑大方,还不如不用。
那么怎么办呢?其实对于本科生应考而言,尊重常识、回到常识,用普通人通常都有的生命感悟和生活常理去讲道理、去分析作品是最有效的方式。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常的生命感悟和生活常理其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写好了,也是文学评论写作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历史上的很多批评大家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去写评论的,写出来的评论,深入浅出,普通人都能读懂。但前些年,评论界流行套用西方各种尖新奇怪的理论方法去分析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喜欢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炮制出了一大批半通不通的洋八股,不仅普通读者读不懂,专业读者看了也不知所云,这种文风几乎成为一种流毒,近几年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深刻反思。所以,现在即使是在非常专业的批评家那里,尊重常识、回到常识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既然如此,作为专业修养基本还未成形的普通本科考生,就更没有必要去强求所谓的“理论方法”了。
因此,一篇文学评论写作应该讲清楚这几个问题:一是有什么好处(提出观点),二是好在哪里(分析作品),三是为什么好(讲清道理)。
还有三点必须要注意:
一是要善于把一部作品放到整个文学史或文学发展的传统中来衡量其价值。比如说散文,从现代以来,散文的发展就有好多流派和传统,如鲁迅式的散文(杂文),如匕首投枪,以思想性、批判性和战斗性著称,周作人式的学者散文,闲适冲淡,以知识性、趣味性著称……等等。那你评论一篇散文的时候,就应该善于把这篇散文放在这样的大背景、大传统中去,从一种比较的视野里,去评价其同异和优劣得失。这就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史修养。
二是应试的评论写作,语言上一定要有一些亮点,这是高分的重要保证。因为理论修养大家其实都差不多,阅卷人评价优劣的时候,最直接的依据其实就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畅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如果再能有点灵性和文采,那就更好了。所以,这就要求写作者有比较好的语言修养。
三是卷面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格式正确。这个道理,在任何科目中都很重要,但评论写作尤其重要。因为一篇评论至少是一千字以上的,这么多的字,如果卷面潦草,格式错乱,阅卷老师读不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写得不少了,不知道有没有讲清楚。我给你邮箱里发一篇我2003年考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时写的一篇文学评论,事后得知,阅卷老师给了满分。希望能对你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