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期在书法中怎么表示
年份的别称是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先后顺序搭配组成的,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60年才轮到一个“甲子年”,如2002年是壬午年,2003年就是癸未年,2004年就是甲申年,以此类推。
②、季节的别称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暮冬、九冬、暮冬、中冬 ③、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孟春、正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月: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清和月 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暑月 、溽暑 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月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至三十称下浣。 如:甲子年桂月上浣。
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 不能写成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
2.中国古代所用的历法,用皇帝纪元来记年份,但是农历中的日月,比如
孙权那样说是可以的。首先对于日期的记录,我大致翻了几部史书,很多地方只精确到月甚至季——“元年二月”、“明年春”,有的干脆就一个“建安十六年”了事,毕竟二十四史大多是隔代史,不是某某实录,日期做不到十分精确。而那些能精确到日的地方,用干支就显得庄严而正式。正式场合一般就是修史、祭祀这样需要文绉绉地拽起来的地方(比如清朝所修的《明史》,其字句和以往古书相差无几,而当时的白话却已经基本和现代白话很接近了)。但是对于非正式场合以及口语,应该还是说“某月某日”比较方便,史书中直接引用某人话语时就常常出现——“七月四日戊寅,黄龙见”、“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坛受命”、“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以上均出自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正月十二日生”、“自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以上均出自韩愈《顺宗实录》),另外古人所写的一些小品小记之类的非正式文字中应该会更常见。综上所述,干支纪日古老且显庄重,所以在古书的正式场合里都这么用,但是”某月某日“式的说法也是由来已久并非新造,所以即便是孙权本人说“四月二十四日”,那也是可能的,更不用说是电视剧中了。
希望采纳
3.关于日期的格式写法
一、日期标准格式
公历日期标准格式为:2007年2月6日;或2007-02-06。
农历日期标准格式为:丁亥年腊月十九日。
干支历日期标准格式为:丁亥年壬寅月辛未日。
二、日期书写不得以小数点或顿号代替年月日,如:2007.2.6; 2007、2、6。
三、年月日中的年号必须写全,不能简写成: 07年2月6日或 07-02-06。
四、中文日期的书写:
(一)凡使用繁体字的文件,日期可以中文格式书写,其方法是在Word中点“插入”/“日期和时间”,选择中文日期格式,如:二〇〇七年二月六日。
(二)书写中文日期不得输入“0”,如:二00七年二月六日,阿拉伯数字不能与汉字数字混用。
(三)凡使用简体字的文件,最好不要书写中文格式日期。
扩展资料:
文中涉及到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农历)月日应使用汉字。如:甲子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日 正月初八等。
六、文中凡涉及到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等均用汉字,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1860年11月2日)。
在使用Word和Excel起草的各类文件中,如果日期书写格式五花八门,不仅难看还容易和数据发生混淆,特别是报表中错写的日期不能立即参与计算,给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Excel中的日期是可以参与计算的,只能按公历日期标准格式书写。
即2007年2月6日;或2007-02-06。
如需使用实时走动日期,可输入日期函数:“=TODAY( )”。日期函数可以参与计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期(汉语词汇)
4.日期在书法中怎么表示
年份的别称是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先后顺序搭配组成的,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60年才轮到一个“甲子年”,如2002年是壬午年,2003年就是癸未年,2004年就是甲申年,以此类推。
②、季节的别称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冬:初冬、暮冬、九冬、暮冬、中冬③、农历月份的别称一月:孟春、正月、初春、开岁、芳岁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月: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月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清和月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暑月 、溽暑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月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至三十称下浣。如:甲子年桂月上浣。
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写成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